笑(上海市秋萍学校刘瑞云).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804455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笑(上海市秋萍学校刘瑞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笑(上海市秋萍学校刘瑞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笑(上海市秋萍学校刘瑞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笑(上海市秋萍学校刘瑞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笑(上海市秋萍学校刘瑞云).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笑上海市秋萍学校 刘瑞云教学目标:1、 品味三幅笑的画面,理解“笑”的内涵,并初步了解冰心的“爱的哲学”。2、 反复朗读赏析课文,体会“冰心体”的语言风格。说明: 笑这篇课文以作者冰心自己记忆里的几个关于“笑”的生活片段组成全文,因而在教学中应逐步传达引导学生通过对三幅画面的比较,感受作者精心选材背后所要向读者传达的友爱与善意,并对冰心“爱的哲学”形成初步认知。虽然这种“爱的哲学”的产生有一定时代的背景,但对于当今的现实仍有很大的意义。文章在呈现画面的同时以清新流利、典雅凝练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因而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朗读手段和圈划品读的方法,感受作品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2、通过朗读,圈划等方法理解作者描绘三幅画面所传递的内涵,进而理解冰心“爱的哲学”;2、 难点:感受“冰心体”的散文语言特点。说明:本文优美精致,作者精心构思了三个片段来体现她“爱的哲学”,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抓住片段中在形式上有一定关联的句子,反复品读、赏析,感悟“笑”的内涵。对初二的同学来说要鉴赏文章的语言可能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一找文中用得生动的词语,通过反复的朗读和品评让学生体会到冰心散文语言的独特之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依据个人经验说说读过冰心的哪些作品,并浅谈她的作品内容和语言风格。 2.多媒体播放冰心几张

3、面带笑容的照片,请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观后感。 1.自由发言,回忆课文中提到的冰心作品表现“母爱”、“童真”和“自然”的主题。 2.预设:有亲和力,给人温暖等等。 通过学生们熟悉的旧知引出课文,既让学生的学习有延续性,又为下面教学中文章内涵和语言特点的学习作铺垫。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并请同学注意文中的疑难字词。2、提问: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幅笑的画面,并分别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每一幅画面带给你的感受。1.明确:眼花缭乱 苦雨孤灯 新黄嫩绿 如登仙界 潺潺 濯 麦垅 绾2.明确:(1)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纯洁美丽)(2)道边的孩子,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

4、我微微地笑。(纯真朴实)(3)茅屋里的老妇人,倚着门儿,向我微微地笑。(和善慈祥)整体感知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让学生梳理文章的内容。研读课文交流探究1、课文围绕着笑描绘了三幅图画,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文中有没有一句话来揭示主题?2、研读三幅笑画面,体会其中的异同。(提示学生从画面背景、画面中人物笑的形式及人物形象上作探究。)3、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三幅画面?(提示学生从课文首尾呼应的句子中理解。)1.预设:找到最后一段,与开头呼应。 2.同:雨后月夜;都传递友爱与和善,让“我”感受到了世间的美好。异:时间上;地域上;年龄上。 3、作者是要告诉我们:当我们面对人生困境、不尽如人意时,生活中这种爱与和

5、善能给我们带来温暖与鼓舞,她能给予我们以精神力量,超越时间和空间,战胜一切。通过对三幅图画的思考,揭示“笑”的内涵,把握文章主旨,同时通过体现同一主旨的三个片段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选材的独具匠心,通过比较、品读感受画面后的深意,对“爱的哲学”有所感知。圈划品析感受语言1.三幅“笑”的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因为传递出“爱”,冰心所营造的氛围更是把我们带入了诗般的意境。圈划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有何特点。 2、以第一段为例,圈出用得生动的词,你觉得这些词的用法有什么特点吗?(采用比较品读法。)3、以此为例,继续默读4、6节,圈划相关词句,谈对语言的感受。(师总结“冰心体”)1 预设:情景交融;动词使用简洁生动;叠词使用准确等等。2 预设:古典诗词文中的优美词语的运用;叠词延缓语音节奏,柔化意境。借助圈划及朗读,引导学生对冰心散文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延伸拓展布置作业1、 练笔:仿照课文中的一个片段,写下你生活中感受深刻的一个微笑。要求:有景物描写,融情于景;不少于300字。2、拓展阅读:冰心作品梦、闲情,感受“爱的哲学”和体会“冰心体”语言特点。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加深理解冰心散文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