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宝典:常见非金属元素.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801559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5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宝典:常见非金属元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化学宝典:常见非金属元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化学宝典:常见非金属元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化学宝典:常见非金属元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化学宝典:常见非金属元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宝典:常见非金属元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宝典:常见非金属元素.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高考最直击人心的化学宝典考纲要求1.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考点一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1理清知识主线H4 OO2H4 O2(H2SO3)2注意网络构建3必记重要反应(1)碳及其化合物CCO22COCH2O(g)COH22CSiO2Si2CO提醒由于C过量,SiO2与C反应产物是CO而不是CO2,该反应用于工业上制备粗硅,必须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2)硅及其化合物Si4HF=SiF42H2Si2NaOHH2O=Na2SiO32H2SiO24HF=SiF42H2OSiO

2、22NaOH=Na2SiO3H2OSiO2H=H2SiO3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提醒氢氟酸不能用玻璃容器盛放,NaOH溶液能用玻璃试剂瓶,但不能用玻璃塞。4扫除知识盲点(1)Si的还原性大于C,但C却能在高温下从SiO2中还原出Si:SiO22CSi2CO。(2)酸性氧化物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但SiO2不溶于水;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O2能与HF反应。(3)硅酸盐大多难溶于水,常见可溶性硅酸盐硅酸钠,其水溶液称为泡花碱或水玻璃,但却是盐溶液。(4)H2CO3的酸性大于H2SiO3,所以有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但高温下Na

3、2CO3SiO2Na2SiO3CO2也能发生,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解释:硅酸盐比碳酸盐稳定;从化学平衡角度,由高沸点难挥发固体SiO2制得低沸点易挥发的CO2。(5)SiO2不导电,是用作光导纤维的材料;Si是半导体,是用作光电池的材料。(6)水泥、玻璃与陶瓷是三大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碳化硅、氮化硅等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题组一性质用途型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2013福建理综,6A)(2)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2制取粗硅()(2013广东理综,11C)(3)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2013江苏,4B)(4)合成纤维和光导

4、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2012新课标全国卷,8D)(5)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2012新课标全国卷,8B)(6)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SiO2H=H2SiO3()(2012四川理综,9B)(7)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则H2SiO3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2012江苏,13C)(8)SiO2与酸、碱均不反应()(2012天津理综,2B)题组二网络构建型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X(Si)、Y(SiO2)、Z(H2SiO3)或X(C)、Y(CO)、Z(CO2)均可实现的转化()(2010福建理综

5、,9C、D)(2)对于“甲乙丙”,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2013江苏,6A)题组三实验探究型3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通常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相关信息如下: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物质SiCl4BCl3AlCl3FeCl3PCl5沸点/57.712.8315熔点/70.0107.2升华温度/180300162请回答下列问题

6、:(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装置A中g管的作用是_;装置C中的试剂是_;装置E中的h瓶需要冷却的理由是_。(3)装置E中h瓶收集到的粗产物可通过精馏(类似多次蒸馏)得到高纯度四氯化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_(填写元素符号)。(4)为了分析残留物中铁元素的含量,先将残留物预处理,使铁元素还原成Fe2 ,再用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Fe2MnO8H=5Fe3Mn24H2O。滴定前是否要滴加指示剂?_(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_。某同学称取5.000 g残留物,经预处理后在容量瓶中配制成100 m

7、L溶液,移取25.00 mL试样溶液,用1.000102 mol 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 mL,则残留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答案(1)MnO24H2ClMn2Cl22H2O(2)平衡气压浓H2SO4SiCl4沸点较低,用冷却液可得到液态SiCl4(3)Al、B、P(4)否MnO有色,故不需其他指示剂4.48%解析依题中信息可知A为Cl2的发生装置,B、C为Cl2净化装置,D中发生2Cl2SiSiCl4,生成SiCl4用E收集,B中为饱和食盐水将氯化氢气体除去,C中应为浓H2SO4除水,由E中可知SiCl4沸点较低,用冷却液可得到液态SiCl4;

8、由题中信息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即可轻松完成(3)问。(4)因MnO本来有颜色,故不再需其他指示剂。由关系式5Fe2MnO5 1n(Fe2) 20.00103 L102 molL1可求出25.00 mL试样溶液中n(Fe2)0.001 mol,所以残留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w(Fe)4.48%。考点二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1理清知识主线HCCl2HCl HO2HO3HO42注意网络构建3必记重要反应(1)Cl2H2OHClHClO(2)Cl2NaOH=NaClNaClOH2O来源:Zxxk.Com(3)Ca(OH)22Cl2=Ca(ClO)2CaCl22H2O(4)Ca(ClO)2CO2H

9、2O=CaCO32HClO(5)Ca23ClOSO2H2O=CaSO4Cl2HClO(少量SO2)(6)Ca22ClO2SO22H2O=CaSO42ClSO4H(过量SO2)(7)2HClO2HClO2(8)6FeBr23Cl2=4FeBr32FeCl3(Cl2少量)(9)2FeBr23Cl2=2FeCl32Br2(Cl2过量)(10)6FeBr26Cl2=4FeCl33Br22FeBr3(11)4HCl(浓)MnO2MnCl2Cl22H2O(实验室制Cl2)(12)2NaCl2H2O2NaOHH2Cl2(工业制Cl2)4扫除知识盲点(1)液氯密封在钢瓶中,而氯水、次氯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10、(2)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可能为2NA,1NA,小于1NA(Cl2和H2O的反应为可逆反应)。(3)实验室制Cl2,除了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外,还可以用KMnO4、KClO3、NaClO与浓盐酸反应且都不需要加热,如ClOCl2H=Cl2H2O。(4)酸性KMnO4溶液,用的是H2SO4酸化而不是盐酸。(5)ClO不论在酸性环境中还是在碱性环境中均能体现强氧化性,如ClO与SO、I、Fe2均不能大量共存;ClO体现水解性,因HClO酸性很弱,ClO水解显碱性,如Fe33ClO3H2O=Fe(OH)33HClO,所以ClO与Fe3、Al3均不能大量共存。题组一性质判断型1正误

11、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2013浙江理综,8A)(2)用乙醇萃取的方法可以分离溶于水的碘,是因为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2013新课标全国卷,13A)(3)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2013新课标全国卷,7C)(4)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2012山东理综,8A)(5)Fe2、Al3、ClO、Cl不能大量共存()(2012广东理综,8A)(6)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SO2ClO2OH=SOClH2O()(2012海南,12B)(7)冷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C

12、l22OH=ClClOH2O()(2012大纲全国卷,7C)(8)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2012江苏,8A)题组二实验探究型22013广东理综,33(1)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下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是_。将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_。设计实验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操作与现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试管中,_。答案CCl2、HClO、ClO加入一定量的NaBr溶液,充分振荡,静置,若观察到CCl4层呈橙红色,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Br2解析(1)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时采取向上排空气法,又因为氯气有毒,所以在收集装置后要有尾气处理装置(NaOH溶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次氯酸电离生成的ClO、溶液中溶解的Cl2也具有氧化性;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强弱,可以通过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判断,即把溴化钠溶液加入到盛有新制氯水以及四氯化碳的试管中,然后振荡,静置后可发现溶液出现分层现象,下层溶液变为橙红色(说明生成了溴单质),从而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Br2。3(2012上海,15)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