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观后感精选5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796598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学森观后感精选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钱学森观后感精选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钱学森观后感精选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钱学森观后感精选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钱学森观后感精选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钱学森观后感精选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学森观后感精选5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钱学森观后感精选5篇钱学森电影观后感11935年,他18岁,留学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 士学位。毕业后,1945年,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副教授。经过 他的努力和天生的聪慧,在学术上超过了他的老师冯卡门。并 与他的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一一 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此时他想起自己的祖国一一中国, 他来美国之前就有一个心愿:完成学业,报效祖国!而美国阻拦 他回国,因为美国海军部次长曾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 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他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 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经过一番波折,他终 于如愿以偿的回到了祖国。他与中国人民共同努

2、力,创造了东风 1号,东风2号。虽然东风2号没有成功,失败了。但他还依然 努力,后来终于完成了两弹一星。他,就是钱学森!看完电影后,我便进入了深思。钱学森他为什么放弃美国那 么优越的条件,回到当时生活条件并不太好的中国。我相信,如 果问他这个问题,他肯定会说:“因为这是我的祖国,我不想要 在别的国家过一辈子,因为那不是我的祖国!”他当时准备建造 东风一号的时候,因为中国当时并没有所谓的零件工厂,而一个 发动机就需要四千五百多个零件,这个样子根本造不了东风一 号。困难不仅仅只有一个。在钱学森向各大书记介绍东风一号的 构造和一些相关的公式。书记们说说懂了,其实他们都没有懂。 因为钱学森太聪明了,因

3、为他写出的算式很少有人能看懂。当时 钱学森的学生也不懂,要求他讲解一下,钱学森并没有讲解。因 为他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而那些书记们不懂,钱学森就再给 他们讲解一遍。外国人不懂他不管,但中国人不懂,这可不行, 他必须再讲解一遍。钱学森心里只有祖国,是对祖国的热爱,让 他克服了种.种困难。也正是这一种爱国情,才让他放弃美国优 越的生活,回到自己的祖国。在他心中是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强烈 的自尊心支撑着他去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了祖国交给他 的任务。这份伟大的爱国情深深地打动着我。虽然钱学森已经离 开我们,但是他这种高贵的爱国品质以及对科学的执着的追求精 神会在中国人的心中传承下去!最为一个小学生

4、,我要努力学习, 为祖国做贡献。钱学森电影观后感2作为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教授 的一生为中国的航空和国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然而为什么 他要放弃美国那么好的生活条件,毅然选择回到国内,回到一个 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作是一个农耕社会的新中国呢。正是因为他 拥有着一颗赤诚火热的中国心。即使被美国人软禁,即使已经失 去了教授的职位和地位,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 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己回国的信念 和执着。回国后,为了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托付的重任,为了新 中国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为了新中国亿万同胞的安全,他一 直在坚持着科学研究。他放下了在美

5、国时的一点点傲慢,坚持带 领所有人学习导弹技术。他放下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坚持在前 线指导工作。为我国的科研付出自己半生的心血和精力!他从不 放弃每一次机会,也从不放弃每一个人。即便是失败了,他都不 会有任何的埋怨和指责。这也许就是他的伟大的另一面。我想之所以原子弹能够成功,卫星能够发射。除了所有人的 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拥有像钱学森教授一样的那颗中国 心。或许原子弹的威力是超级大的,但是无数个钱学森的能量是 无限大。看过钱学森之后,感到一股正气凛然在胸,同时也问自 己,如果我是钱,能否像他那样为了 redChina放弃在美国优质 的生活和研究条件,回来过清苦日子,并且在中国核领域一穷二

6、 白的情况下造出两弹?尤其是后者,钱学森徒有高级的大脑,但 是双手被中国核背景缺乏的现状束住,他在面对惨淡现实的时 候,应该是何等的无力与无奈?就像影片中,他面对听不懂他讲 课的中国技术人员,脸上显出的表情是受到冲击、是无比失望, 不过,他没有像对外国学生那样,高傲地不予理睬,而是打起精 神,重新再讲一遍。对于钱学森的毅然回国和回国后的废寝忘食,我感到一股强 烈的爱国情怀和理想主义精神,以致走出电影院后,重新面对外 面纷杂的世界,看到现代社会上最多的“谋衣食求利禄的自了汉” (梁漱溟语),也生出了无力与无奈,同时思考:现在这个时代还 会不会出现如钱学森般拥有高尚情怀和强烈爱国责任感的奉献 者?

7、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人们对国家的责任感渐微,或 许只能在面临重大灾害后显现出来;同时由于不再有“巢倾卵破” “唇亡齿寒”的情况出现,人们对自身的定位往往不再与国家命 运相连。作为青年人,我想:如果我们就向这样的人生目标走下 去,如果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不再向往报效国家或回馈社会,而是 看到国家和社会的不足后不思改变或无力改变,反去崇敬外界更 加发达的环境和美好的生活,争先涌出国门,那么我们的国家不 仅是用资源为外国培养半成品,而且也将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 地。我想,每个看过这个片子的年轻人都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抱 着自私自利的想法在生活,尽管它可以用“每个人好国家就好” 来大义化,另外还要思考是

8、否可以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融 合,哪怕只是一点,但也是对我们成长的这片土地的一种回报和 推动。想到龙应台的一句话:“孩子,你是否想过,你今天有自由 和幸福,是因为在你之前,有人抗议过、奋斗过、争取过、牺牲 过。”如果我们意识到现在还算美好和安稳的生活是因前人的呕 心沥血甚至捐躯为国,也许我们就能少点自我,多点大我,为这 个国家做点不算惊天动地但也能推动改善的事情。钱学森电影观后感3钱学森电影观后感4今天,老师要我们写一篇电影的观后感,我想来想去,我一 直被一个人的故事感动着。他,是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 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圣人”,他就是为新 中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

9、伟大科学家一一钱学森。他的一生充满神秘和传奇,虽然我看的不太懂,但看我看到 钱学森的爱国之心、坚定信念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还是感动了我, 特别是看到他在沙漠戈壁里的画面,那风吹起的沙子,连对面的 人都看不见,看到那时侯的生活的艰苦,再想想我们现在美好的 生活,我们是多麽的幸福,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 祖国有用的人。钱学森的身上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 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想想我们现在衣来伸 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是多麽幸福,跟那时的钱学深爷爷相比,我 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还有他对父母老师的彬彬有礼, 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令人景仰。看完了这部电

10、影之后, 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 律,作为一名小学生我的任务只有好好学习,将来作为有用的. 人报效祖国,钱学深爷爷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之后,终于踏 上了祖国的热土,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 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默默地为祖国 做着贡献,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 的贡献。钱学森爷爷的业绩对于我一个普通小学生来讲是可望而 不可及的,爱国,就是要努的好好学习,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 国的将来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钱学深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一 位科学家的创新的力量。不仅为中国人的科学创造留下闪光足 迹,对人类科

11、学事业的发展也作出重要贡献,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和科学家的价值。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实现 崛起,主要表现在文明创造,反映在科技发展上。一个伟大的民 族只有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大量创新成果,方可证明自己、成就自 己。所以,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弘扬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精神, 对于引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极其重要。而对于我们新一 代的小学生来讲,我们的学习可能没有什么高科技,但是我们也 一样要好好学习,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钱学森电影观后感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代人都在谈论自己的理想。虽 然我们很清楚,梦想之于理想的区别在于能够实现梦想的几率远 低于理想,但是我们却很难弄清楚,

12、将梦想转变为理想的要点是 什么。最近,所党委组织观看钱学森,电影讲述了这位伟人毕 其一生的心血,克服重重困难,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为共和国国 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艰辛历程,为每一个中国人上了一堂生动 的关于理想的课。每天在茶余饭后读报上网的时候,总会听到和看到很多的抱 怨,抱怨现实是多么的残酷,仿佛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永远存在着 各种各样我们无法跨越的鸿沟。于是有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现在的人们只有梦想没有理想。但是,电影钱学森用这 个伟人一生的奋斗经历告诉我们,理想与梦想之间最大的鸿沟是 缺乏坚定的信念和真正的行动。这部电影看似是在讲述钱学森老先生的事迹,但它实际上向 我们展现了一代人的奋斗历程。他们就是在那样一种一穷二白的 条件下创造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核武器。在创造奇迹的过程 中,没有来自名牌大学的科学家,没有基本的航空制造技术、没 有风洞、没有研制导弹的基本参数,他们有的只是一个“能够创 造奇迹的人”和“一批信仰坚定、愿意为共和国国防事业献身的 理想主义者”。他们就是在这样一个仅由信念与行动搭建的基础 上创造出了令世人惊叹的奇迹。在我们“痛心疾首”地空谈我们的梦想时,是否应该先反思 一下自己为这个梦想做过什么。曾经看过的一篇*说“我不相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我相信一分耕耘就会有一份积累,而成 功就是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获得的。钱学森观后感精选5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