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爽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反思.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787239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爽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杨爽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杨爽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爽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爽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双河镇中心小学校 杨爽一、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长春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版块“劳动”里的一篇课文。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态的描绘,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二、学情分析:经过两年半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 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处在一个由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阶段。这时他们强烈的要求自主、独立、成功。所以,在教学中我将整体

2、感知,字词的理解,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完成。给学生一个立足点,给他足够的体验。三、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学习书写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剥”。2、了解“词”这种文体,正确、流利地读这首词。3、图文结合,初步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感受农家生活的闲适。四、教学重难点:1、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剥”,流利地读这首词。2、图文结合,初步理解这首词的意思。五、教学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 1、同学们,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老朋友,请你猜猜是谁呢?(清代高鼎写的村居),这首诗描绘了闲适的农村生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 村居。(板书:清平乐 村居 宋 辛

3、弃疾)2、 哪位同学谈一谈对作者的了解。3、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词,与“诗”不同,句式长短不一,所以,词也叫“长短句”。诗兴盛于唐朝,而词兴盛于宋朝。词牌名(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古人给词配上乐,词便能唱出来。因此词牌就是一种节奏,也是一种意境)。词牌名后面的就是词的题目,词分上下片。(二)初读词,整体感知: 1.课件录音范读,学生注意字音。2.师领读这首词。3.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4.生字预测:请选择正确读音 翁媪 ( wn,o ) 相媚好( mi , mi ) 剥莲蓬( b , bo ) 卧(w

4、 , w)5.认识生字, 溪、奚、剥、赖、茅6.小练习检测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7. 生字检测:请选择正确读音。清平乐(yu , l )翁媪( wn , wn g) 锄豆( ch , zh )无赖( ln , li ) 形近字组词奚( ) 赖( ) 剥( )溪( ) 懒( ) 录( )8.将生字带回词,男女生分读(配乐)。(三)图文结合,理解词意: 出示几幅图,看看分别对应哪句词,让学生畅所欲言,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四)指导书写奚 :撇捺伸展溪:左窄右宽(五)板书设计:溪、奚、剥、赖、茅七、教学反思:1、本课是一首宋词,与之前学习的古诗不同,明确让学生发现词的

5、特点,但是,这不是第一次接触词这类体裁,早在二年级就学习过忆江南,所以,可以让学生顺势回忆忆江南,了解句子长短不一的特点。2、本课字词较简单,不必生硬地进行预测和检测,否则失去了趣味性,学生学习得也不够轻松。3、图文结合很合适,但是应联系重点字词,初步理解词意,为第二课时埋下伏笔。改进措施:逐“片”讨论: 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 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

6、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配乐朗读。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引领学生触摸文本、走进文本。因此,在学法上我主要让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想象翁媪谈话的内容和小儿子剥莲蓬的形态,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做到“以读促情、以读感悟”。根据学情和课文的特点,我采用了“品读体验,补充拓展”的教学方法。本课教学主要立足于在字义的基础上,通过几个画面的学习,让田园生活显“形”,显“行”,显“情”。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感受劳动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边读、边看、边想、边思索”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朗读中中得到提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