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预言》教案2新人教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77151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预言》教案2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预言》教案2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预言》教案2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预言》教案2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预言》教案2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预言》教案2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预言》教案2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预言教案2新人教版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2、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提高语言概括能力,理清文章说明顺序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4、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起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学习重点:1、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能力,理清文章说明顺序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课前导学案设计导学语:同学们,词典上说,“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既然语

2、言是人类所特有的,那么,竺可桢为什么写了一篇文章叫大自然的语言,莫非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也有它们的语言?今天,我们就跟随竺可桢一起走进大自然,一探究竟。1、阅读材料,了解作者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他一生在气象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学科物候学一文改写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并完成字词练习次d 翩然 xio 声n 迹 风雪载途 Shui 草连天 连翘农谚草长yng 飞

3、3、默读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第一自然段按 顺序描写四季景物的变化?正因四季变化具备 特点奠定了它成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基础.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这几个因素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提示:以上五题,注意熟读课文,概括提炼相关信息】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把文题改为本文的说明对象好不好?为什么。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本文主要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文中那一段是从反面举例?那一段连举两例?你能说说原因吗?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

4、、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你还能举出类似的语句吗?【提示:学会从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方面阅读、把握一篇说明文,养成良好的阅读说明文的思维习惯。】4、在学习中你还有什么困惑,请把它记录下来。二、课上合作探究课上教学案设计1、导入语:课前同学们自学了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那我想问一下大家,大自然会说话吗?你都听懂了大自然的那些语言?(自由回答)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看看它们在说些什么?(展示图片)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自然界就像一个智者,用他独特的语言向

5、人类传递着种种消息。2、小组交流就学案上的问题,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看看能否借助同学的智慧帮助你解决困惑。3、合作探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还可以提出老师预设之外的问题,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合作探究。(预计题) 在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之前,我想先提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也算对同学们课前自学情况的一个检测风雪载途 这是一个多音字zi zi 那什么时候读zi,什么时候读zi?【让学生借助字典寻找规律】练习:准确读出“载”的正确读音登载、载运、超载、三年五载、载歌载舞、满载、号泣载道 对预计问题的解答: 逻辑顺序 首先描写四季景物引出物候和物候学,接着介绍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

6、临的因素,最后介绍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现象本质。 第5段反面举例,更能突出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第8段连举两例,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的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只举一个,具有偶然性,举两个,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准确性:例如: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看到表估计、推测、程度、限制的词,一般就考虑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例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再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第1段对四季的描写【看到比喻、拟人的修辞;描写;引用故

7、事、传说、谜语等,一般就考虑说明语言的生动性】4、 拓展延伸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诗中的自然现象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词大意: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然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明确: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著名作家郭沫若先生曾有过这样一个疑惑,你能利用本文所学帮他解决一下吗?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花开;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了玉兰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多慢哪!废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郭沫若玉兰和红杏【明确:物候现象受纬度影响,越往北玉兰花开得越迟。】三、 小结并布置作业:同学们,大自然是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同时它又是瞬息万变、奥妙无穷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细心观察、认真倾听,总结出了许多生活、劳动等方面的经验(放幻灯片,展示一些关于物候知识的农谚),这些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的作业就是请同学们课下去走访附近的一些老人,询问整理更多更有趣的农谚,并把它制成一份手抄报。好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