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中元节盂兰节也有叫鬼节.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770026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月十五中元节盂兰节也有叫鬼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月十五中元节盂兰节也有叫鬼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月十五中元节盂兰节也有叫鬼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月十五中元节盂兰节也有叫鬼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月十五中元节盂兰节也有叫鬼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月十五中元节盂兰节也有叫鬼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月十五中元节盂兰节也有叫鬼节.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月十五中元节盂兰节也有叫鬼节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现民间俗称为鬼节。一、源起七月十五悼亡节是怎样形成的,历来众说纷纭,影响最大的道教起源说、佛教起源说、传统秋祭起源说。声势最强的是道教起源说。以前民间把七月十五叫做“鬼节”,解放后通常叫中元节。中元是道教的概念,道教有三位一体的天神崇拜:天官、地官、水官,三位主宰人间祸福的大神。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三个月圆之夜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天官在正月十五为人赐福,地官在七月十五为人赦罪,水官在十月十五为人解厄。佛教起源说的故事性最强。佛教经文佛说盂兰盆经记载,佛祖的大弟子目犍连(中国人常叫他目连)见

2、到母亲在阿鼻地域中受罪,形销骨立,于是以钵盛饭菜送给母亲,母亲抓饭要往嘴里送,饭一到手就变成炭火。目连向佛祖祈求救母的办法。佛陀说,你的母亲生时谤佛谤僧,不信因果正法,所以受此饿鬼之苦。要在七月十五日拿百味珍肴、鲜果供养十方僧众,通过大家的法力使她得到超度。为什么是七月十五呢?佛教中,农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日是神职人员的安居月,大家关在寺庙中修行,到七月十五日结束,等于放假了。七月十五叫“僧众自恣日”,也叫“佛欢喜日”。目连在这天供养僧众,解救了母亲。他为此感谢佛祖,还说应该让天下佛徒都可通过这种方式解救七世父母,佛祖同意了。这就是“盂兰盆节”的由来。盂兰是梵文,汉译为“倒悬”,形容饿鬼之苦,

3、如人倒悬。唯有以盆盛食品斋僧,才能解除倒悬之苦。两种来源说的对悼亡节日源起的解说和其中的逻辑关系高度相似。到底是谁克隆了谁,一直有争议,到现在也没争出结论,但是为第三种说法,也就是传统秋祭起源说提供了佐证。早在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孟秋七月的祭祀活动,迎接秋神的降临。祭神之后就要祭祖。珍贵的时鲜食品奉献给神明和祖先,叫做荐新或秋尝。中国传统认为,四季各有神明主宰,主宰秋季的白帝,既是掌管收获之神,也是掌管刑杀之神,是中国的死神。古代中国处理死刑犯都是放在立秋后,叫秋后问斩。秋祭的日期过去是随意的,立秋以后任何时间都行,到了南朝,定下七月十五为祭祖的日子。总之,七月十五的直接渊源是先秦时节

4、的秋祭。二、七月十五的六大禁忌 阴历七月十五。在很多人的概念中,七月十五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它集道家的中元节、佛家的盂兰盆节、传说中的“鬼节”于一身。 所以,这个日子有些忧伤,有些神圣、又因为相传的很多禁忌而显得有些诡异。 在这样的日子里,大家最应该忌讳什么呢? 民间相传,七月十五这天,这些事是大忌: 一、吃饭的时候,切勿把筷子插在碗中央 筷子插在碗中央的饭中,是祭拜的模式。平时吃饭时尚且要忌讳如此,更何况是在七月十五呢,千万别在自己吃饭时这样,以免让神灵、鬼怪有所误解。 二、晚上尽量不要到野外游逛 七月相传是鬼门大开,孤魂野鬼都在外游荡的日子,尤其是七月十五这天,因为是正日子,相传阴气最盛。

5、所以忌讳在这天晚上外出,以免与不好的东西相遇。 如果实在有事需要外出,也千万不要互相叫名字,以免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三、晚上记得把衣服收回去 很多地方的习俗中,都有晚上不在外面晾晒衣物的禁忌,尤其是小孩子的衣物。 七月十五这天,阴气最盛,相传孤魂野鬼很多,记得一定要将衣服收回,不要遗漏在外面。 四、切勿忘记祭祀祖先 七月十五,人们都会祭祀自己的祖先,而且往往还会多准备一些食物、供品给那些孤魂野鬼们。 没有儿女的孤魂野鬼尚且有此待遇,为人子孙者,如果不祭祀自己的祖先,岂不是数典忘祖,将自己的祖先沦为无人祭祀的游魂?所以,切不可不祭祀自己的祖先。 五、祭祖时态度一定要虔诚 祭祀祖先,表达的是对祖

6、先的追思和怀念。所以,祭祀时一定要恭敬虔诚,不可喜笑颜开,不可嬉笑打闹,不可哼着小调,举止轻浮,破坏祭祀祖先时的气氛。 六、不可食用他人祭祀的食物 七月十五祭祀的食物,不是供奉自己的祖先,就是供奉给孤魂野鬼的,不可作为人们的食物食用。 所以,最好从小就告给孩子这点。 三、习俗活动七月十五的习俗活动多姿多彩,基本可以归结为八类。第一类,荐新祭祖,是这个日子的核心价值。道教说这天是地官赦罪日,佛教说是佛欢喜日。民间不是按照文献生活的,不想那些,只知道是祭祖悼亡的日子。东京梦华录记载,一到七月初七,商家的营销活动就开始了,出售各种祭奠物品、服装衣帽等。明清资料显示,西南很多地方从七月初七开始打扫家里

7、,把祖宗牌位请出来,老人生前爱玩的字画之类挂出来。到了七月十三、十四、十五,早晚上供,倒茶敬香。七月十五要送老人回去。除了接老人的,也有上坟的。第二个是焚楮送亡。楮是祭祀时焚烧的纸币,今人有诗:“又到中元送袱钱,晚风无语送青烟。时光老去人非昨,只有哀思似去年。”就是自己老了,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但对祖先的思念始终不变。给先人化袱钱,要写包袱单子,就像填快递单一样,一般填三代,搞得清楚的话可以填七代。单子必须小孩子来填,这其实是个家族教育,一面让孩子记住祖先名字,一面练习书法。三是布田祈谷,祈祷谷物丰收。七月十五是地官生日,地官掌管丰收之事。拜地官,希望今年获得更好的收成。布田,就是在田里谷穗

8、上挂五色小旗,也叫插彩。后来佛教七月三十烧地香,是对这个习俗的吸收。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这些习俗现在没了,但它们的变体还在。第四是普度施孤。帮自己祖先烧纸,也照看下邻居的祖先。过去扫墓修坟,左邻右舍的墓也要象征性地扫扫,打打招呼。和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差不多。第五是娱神赛会。在悼亡节日,这是地方社区很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过去上海每到举行祭礼活动,要把城隍老爷抬出来,彩车游行,伴以舞龙的吹打的踩高跷的。第六类,赠羊寓教或者说赠羊寓孝。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区,七月份姥姥要给外孙外孙女送羊。以前送活羊,后来送面羊。乌鸦反哺,羊羔跪乳。送羊是让孩子知道从小要孝顺母亲。第七个

9、是化生祝子。宋朝开始有的,到了七月时候,左邻右舍互送玩偶,祝福没有孩子的家庭早早生育,延续香火。收礼的人家,要表示感谢吧,也得送点什么,这样礼尚往来,邻里关系自然结交得更好。最后是燃灯祈福,七月十五标志性的民俗活动。史记记载,西汉汉武帝时候就有了用点灯祭祀神灵和祖先的习惯,一代代传下来。四库全书记载,乾隆做了六十多年皇帝,年年写中元诗。从他的诗里可以看出,从承德山庄到皇家园林都办中元节。民国时期夏仁虎的诗说:“北海灯船彻晓明,游观士女夜倾城。飘零卅六鸳鸯影,相见香阶刬袜行。”放灯是最好看的,一般都是放荷叶灯。山东地方人拿蚌壳放灯,蚌壳里是平时存储的蜡烛油,点着后一个个放到河边,特别好看。关于点灯的文化意义,通常的说法点灯照冥。亡人在冥界,是阴暗的,点灯照亮他们回去的道路。还有种说法是祭神,也是给神灵看。中国人,凡是喜庆都要点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