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高考数学试卷评析及2011年复习建议.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741111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安徽高考数学试卷评析及2011年复习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0年安徽高考数学试卷评析及2011年复习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0年安徽高考数学试卷评析及2011年复习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0年安徽高考数学试卷评析及2011年复习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0年安徽高考数学试卷评析及2011年复习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安徽高考数学试卷评析及2011年复习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安徽高考数学试卷评析及2011年复习建议.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评析及2011年复习建议合肥六中 侯曙明2010年安徽迎来了第二年新课标高考,在去年的平稳过渡下,今年进一步巩固了本省考题的特色,命制了一套平实而自然的数学试题.在能力立意的前提下,注重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知识和能力并重的指导思想,给高校选拔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全省中学数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一试题综述试卷层次分明,突出“三基”考查试题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是整个试卷21道试题,由前至后呈现着由易到难的趋势;第二是每一种题型中的试题按由易到难顺序排列;第三是将每个解答题分层设问,每个小问题之间也是由易

2、到难,层层递进.理科的第18题,第1114题,第16题,第17题的第()问,第18题的()()问,第19题的第()()问都是考查基础性的问题,所占分数将近100分,为考生获得基础分搭建了平台,文科也同样如此.试题亮点纷呈,彰显皖风徽韵 安徽高考数学自主命题经过五年的探索已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首先是稳为基石,锐意创新.纵观这几年的安徽高考数学试题,无论是对试题难度的控制方面,还是在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方面,都切合于我省考生的实际水平,在整体设计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够准确控制难度,有效提高区分度;其次是在试题命制思路上,具有自身特色.如在立体几何考查方面,2007年文(理)科第17题,模型取

3、材于台灯罩这一生活物品;2010年理科第18题、文科第19题,是源于课本的一道习题.又如概率统计考查方面,试题则一向贴近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 2010年理科第21题是以品酒师的味觉功能检测方法为背景考核概率统计知识,试题本身所采用的模型就是实际生活中所运用的一种非参数检测方法,使考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应用过程与步骤,彰显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文科第14题则以老百姓关注的住房问题为素材,考查数据加权平均数,综合考查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文科第17题以老百姓关注的环境问题为背景,综合考查运用统计知

4、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应用意识.关注生活,关注实际,是我们学好数学的保障,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生产与生活问题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所在.依据考纲教材,注重教学引导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以及我省制定的考试说明对考试的内容及其要求,考试的形式和试卷结构都作了明确的规定,2010年的试题能够以这些文件为依据,且关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关注了必修和选修的比例和文理试卷的差异.仔细分析可看出有的试题取材于课本的例习题,如理科的第9、17、18、19等题;有的试题重视对数学概念的考查,如理科的第15题,需要学生深刻理解概率的有关概念才能解决;有的试题是对常规试题进行深度挖掘,如理

5、科的第20题,试题结构优美,让人眼前一亮,给人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这就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紧扣课本和考纲,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淡化人为的技巧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对解题过程和方法多做总结和反思.这给当前高考数学复习备考中一些 “异化”现象(如总结题型多而杂,大量重复训练,盲目猜题押题等)进一步敲响了警钟,对促进中学数学教学回归到数学教育发展方向上来,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二、 特色赏析去陷阱留平实曾经一段时间,选择题的最后两题,填空题的最后一题总是给学生挖下一些“陷阱”,也有不少人认为“陷阱题”是考察学生思维严密性的有效题型.今年我省一改过去的做法,

6、选择题的最后一题也没有给学生挖“陷阱”,在试题的表述上尽可能地平实简洁.例1(2010年安徽理10)设an是任意等比数列,它的前n项和,前2n项和与前3n项和分别为X,Y,Z,则下列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A. XZ2YB. Y(YX)Z(ZX)C. Y2XZD. Y(YX)X(ZX)解法一:特殊值法.取等比数列1,2,4,前1项和为1,前2项和为3,前3项和为7,可排除A,B,C,选D.解法二:直接法.当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1,且n为偶数时,它的前n项和,前2n项和与前3n项和都为0;否则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Sn,前2n项和S2n,前3n项和S3n,满足Sn,S2nSn,S3nS2n成等比

7、数列,易得Y(YX)X(ZX).评析:若熟悉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直接得到答案.特殊值法并不是仅指取几个特殊的数字,也可能是取特殊的数列、特殊函数、特殊图形、特殊曲线等.去陷阱,留平实这个特色是否得到认同,并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值得我们思考.少交汇显自然“注重在知识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强调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是一句非常流行的命题用语.由于所学知识丰富,而题量有限,故进行必要的“交汇”是必然的,但是这点经常被人误解,以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常生硬地将三五个考点放在一起考查,出现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欣慰的是,今年的安徽考卷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该考三角的考三角,该考数列的考数列,该考解几的考

8、解几,每题所考查的主题鲜明,即使“交汇”也交的自然.例2.(2010安徽理9)动点A(x,y)在圆x2y21上绕坐标原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12秒旋转一周.已知时间t0时,点A的坐标是(,),则当0t12时,动点A的纵坐标y关于t(单位:秒)的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A0,1B.1,7C7,12D.0,1和7,12解法一:画图直接观察可知在0t12时,y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故有两段递增区间,应选D.解法二:由题意可设ysin(t),因为12秒旋转一周,所以T12,又因为t0时,点A的坐标是(,),所以,即得ysin(t),易得答案D. 评析:这个小题是多个知识点交汇题,结合自然,新颖别致,解法

9、一采用运动观察法快速得到答案是个不错的处理方式,并不是知识交汇题就是繁难的题.例3.(2010年安徽理13)设x,y满足约束条件 若目标函数zabx+y(a0,b0)的最大值为8,则ab的最小值为_.解:线性约束条件表示的区域为图中阴影部分,A(0,2),B(,0),C(1,4),当直线l: y-abxz过点C时,z取最大值8,即8ab + 4, ab4, a0,b0,ab4,当且仅当ab2取等号.ab最小值是4.评析:本题主要考查线性约束条件下最值的求法及均值不等式在求最值中的应用,结合也很自然.我们知道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值的点是可行区域的边界点,所以解题时也可以直接把四个边界点带入目标函数比

10、较哪个数值最大,哪个就是目标函数的最大值,进而找到ab4,利用均值不等式解决问题.例4.(2010年安徽理17)设a为实数,函数f(x)ex2x2a, xR.求f(x)的单调区间和极值;求证:当aln21且x0时,exx22ax1.评析:本题考查导数的运算,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函数的极值和证明不等式,考查运算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问的不等式可变为证明不等式exx22ax10成立,只需构造函数g(x)exx22ax1,证明其最小值大于0即可,这样利用第一问的结论便可顺利解决,解答自然简洁.通过以上各例可以看出在今年的安徽高考试题中,未曾出现“大交汇,跨分块”式的交汇,只是

11、“同分块”内少量的交汇,交汇自然,值得肯定.在以后的命题中,是否可以继续保持“少交汇显自然”这种特色?至少来个“不刻意设置交汇性试题”也不错,这对中学数学的教学及考生对数学的看法都会带来正面的引导.3.淡压轴重应用从2006年自主命题开始,安徽试题在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前几题中,都是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从不为难考生,要送的分还是爽快地送到考生手里,常常通过最后的压轴题以平衡全卷的难度和充分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为高校选择优秀生源提供有效地依据,但往往出现竞赛题的影子,拔得过高,压得过重,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今年一改过去的做法,淡化压轴,变一、二题把关为多题把关,收效颇好.例5(201

12、0年安徽理20)设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不为0. 证明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何nN*,都有.评析:可以先证比较简单一点的必要性,再证复杂一些的充分性.证必要性时就是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这是课本中的基本方法,但不能忘记对d0时的讨论;在证充分性时主要进行数列递推的变形,由于本题是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所以也可以利用大家熟悉的数学归纳法来解决,若没有说明2a2a1a3就直接说数列an等差数列,也造成解题的不完整,导致失分.好的高考题,不一定都是新题,它往往是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能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教材的作用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能让老师和学生意识到仅仅是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是无法在高考中取得高

13、分脱颖而出的,必须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而此题恰恰充分体现了命题人的意图,对高中数学教学和学习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本题简约而不简单,能力立意,思想为先.学生虽然觉得题目很熟悉,但要得到满分(全省满分不足400人),还是需要一定的数学能力支撑,思想积淀.对于那些仅会套用公式的死读书者,或是从题海战术出来的“英雄”们可能会“牺牲”出局.因此,要想在高考中取得高分,必须基于教材,创新教学和学习方法,使考生能高屋建瓴地把握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例6.(2010年安徽理21)品酒师需定期接受酒味鉴别功能测试,一种通常采用的测试方法如下:拿出n瓶外观相同但品质不同的酒让其品尝,要

14、求其按品质优劣为它们排序;经过一段时间,等其记忆淡忘之后,在让其品尝这n瓶酒,并重新按品质优劣为它们排序,这称为一轮测试.根据一轮测试中的两次排序的偏离程度的高低为其评分.现设n4,分别以a1,a2,a3,a4表示第一次排序时候被排为1,2,3,4的四种酒在第二次排序时的序号,并令X1a12a23a34a4,则X是对两次排序的偏离程度的一种描述.写出X的可能值集合;假设a1,a2,a3,a4等可能地为1,2,3,4的各种排列,求X的分布列;某品酒师在相继进行的三轮测试中,都有X2, 试按中的结果,计算出这种现象的概率(假定各轮测试相互独立); 你认为该品酒师的酒味鉴别功能如何?说明理由.评析:

15、这是今年高考理科试卷的最后一题,它打破了压轴题不是数列与不等式就是圆锥曲线的思维惯性,用概率题压轴在全国也是个创举.本题重点考察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通过贴近生活的实际背景,考查学生对概率思想的掌握及概率的灵活运用,体现了关注实际,注重应用的新课程理念,对实际生活情境进行科学的判断,是数学能力最好的体现.本题命制新颖,方法平实,但在确定X值这个地方部分同学会犯一些错误.本题第问较难理解,很多同学能求出概率,但解释不清楚这个品酒师情况究竟如何,这也反映我们同学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有待于加强.三复习建议根据以上分析,对于2011年的复习备考工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1.学习考纲看要求要考的知识点及知识点要求考到什么程度,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均有明确的规定,有些老师还是要求学生掌握超纲的内容,这样做加重学生负担,偏离了正确的复习方向,当然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了,是出力不讨好.今后的高考数学将会:坚持对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能力型和应用型试题的考察力度会加大.应用型试题的背景会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深化对运算能力的考查但会控制运算量,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