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一.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74011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一.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一(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近年来,因网络电信诈骗而导致家破人亡的案件时有发生。互联网诈骗是典型的可防范案件,事后打击不如事前防范。这启示我们要()A加强宣传教育,远离网络B理性判断与选择,注意保护个人隐私C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形成持续严打态势D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以德治国2、俗话说,行行出状元。山东淄博农民工赵有喜,把贴瓷砖这项普通的瓦工活干出了新名堂,从一名小瓦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赵有喜发自内心地说:“干建筑看上去是个粗活

2、,要想取得成绩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任何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艰辛的劳动和付出”。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A我们的梦想都是时刻变换的B梦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C梦想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己D梦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3、李娜在实现了进入世界排名前三位的目标后,“中国一姐”渴望更进一步向女单世界第二发起冲击。李娜表示:“最难战胜的那个人,一定是自己,在球场上最难做到的就是控制自己。”这表明()A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B胜人要靠实力C人要有自信心D自尊是自强的关键4、“有一种孝顺,是带老人跟上这个信息时代、”教老人会上网,会使用手机,既能避免老人因知识脱节而被

3、边缘化,也能大大大大减缓身处数字时代的寂寞空虚,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孝”的具体内涵应该因时而变 老年人上网容易遇到网络诈骗,不安全将自己学习掌握的网络知识文化“反哺”老人也是一种孝孝敬不仅仅体现在物质赡养上,更要注重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ABCD89 5、中学生陈某经常彻夜上玩游戏,导致精神萎靡。后在老师帮助下,摆脱了游戏的诱惑,利用网络学习网页制作,并在市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这说明()A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生活空间 B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不应上网C网络是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 D网络规则应遵守,安全防范需加强6、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邵阳市部分中小学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微笑”主题活动。这

4、一活动启示我们()A要学会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B要学会消除情绪对自己的影响C应该时刻保持快乐喜悦的情绪D表达情绪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7、下列名言警句与“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观点相一致的是()“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A B C D8、2019年12月15日,2019年国际乒联总决赛在郑州落幕,中国乒乓球队拿到男女单打和男双、混双冠军,其中惊险的是许昕在0-2落后于日本的张本智和情况下,通过顽强拼杀,不放弃,最后4-3险胜张本智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自强

5、是活出尊严,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B自强能使人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C只有落后的时候,才具备自强品质D自强的人意志更加坚定,更能通向成功9、“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一被奉为金句的“心灵鸡汤”中,“远方”可以指人们心中的梦想,如果它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中国梦”,应该是()A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B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10、“孤芳自赏时,天地自然小。”给我们的启示是()从多方面了解自己正确对待他人评价正确看待自己优缺点要自尊自信悦纳自己A B C D11、“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交友是一种交换关系,

6、朋友给你多少,你就要给朋友多少B给予朋友应要求朋友回报C交友可以得到精神财富和物质享受D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12、厦门大学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承着“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下列关于“止于至善”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B“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C“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D“止于至善”只要求“独善其身”,不要求“兼济天下”13、“学会学习”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之一。下图时间去哪儿了启示我们要()A明确学习是一项公民的义务 B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C确立合作学习的观念和行为 D相信自己努力一定能够成功14、电

7、影青春万岁中的李春学习成绩拔尖,但她自负、冷淡,总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总觉得别人跟自己过不去。后来,在集体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下,她的性格渐渐变了,她开始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友情的真挚,开始热爱集体,关心同学。李春的转变告诉我们()美好的集体充满关怀与友爱良好的班集体是个人成长的精神家园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班集体不利于发展每个人的个性才能ABCD15、对下图漫画指鹿为马的寓意,理解正确的是()A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接受别人的任何意见B我们要培养批判精神,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C我们要学会相互尊重,乐于包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D随大流,人云亦云,别人怎么说自己就跟着

8、怎么说16、下列选项中与图寓意最一致的是()A自信的人能够正确对待失败B对他人的建议应该平静地接受C梦想能不断激发生活的热情和勇气D如果成功有秘诀,那一定离不开坚持17、“小时候,妈妈为我洗脚;长大后,我为妈妈洗脚。”从法律角度看,这句公益广告词体现了()A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B和睦相处的家庭关系C义务比权利更加重要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下列说法这一准则相一致的是()好逸恶劳,骄奢倦怠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诺千金,言而有信见利忘义,见危不扶ABCD19、2019年

9、的月3回17时,四川省凉山州本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在扑火行动中30名扑火队员不幸职,他们勇闯火海,是灾难面前的最美逆行者”。他们的“美体现在()不言代价与回报对他人社会和集体负责对自我生命轻视对他人生命重视敢于创造价值和荣誉A B C D20、某地执勤民警发现驾驶员没有随车携带灭火器,依法对其开具处罚决定书。此时,被罚驾驶员发现并指出警车同样没放置灭火器。次日,当地交警支队发布“知错能改”通告,对警车驾驶员也依法进行了处罚。以此事件作为论据,能够证明的观点是()公民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者应成为守法的标杆 法律的权威只能靠警察维护ABCD2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10、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任何公民都受法律约束,不允许有超过法律规定的任何特权 所有公民在司法上平等,在实施、适用法律上平等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平等地履行各项义务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适用范围内的平等ABCD22、小闽向环保部门反映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他行使的权利是()A自主选择权 B知情权 C监督权D受教育权23、创新创造是时代赋予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时代发展呼唤创造,“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创造。下列有关创造说法正确的是()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开创前人未走之路我们要关

11、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ABCD24、子说:“行己有耻”,行己有耻对我们的要求包括 ( )应该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拒绝不良诱惑,触碰道德底线的事可以做ABCD25、步入青春期,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批判性。对“思维的批判性”理解正确的是()批判既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质疑、批评,又包括对自己的反思 批判只针对事物本身,而不攻击他人 批判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批判只是一味否定,不考虑他人的感受ABCD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为了营造更好的集体氛围,某班举行

12、了“我和我的班集体”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问题。班会上,同学们围绕“争创英雄的团队还是争做团队的英雄”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1)“英雄的团队”“团队的英雄”二者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2)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3)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同学们应该怎么做? .2、丹丹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的班会课令我又忧又喜。首先,值周班干部总结时,点名批评了我,由于我不认真打扫清洁区,造成我班被扣分,认为我是不可宽恕的,是班级的罪人,我顿时羞得滿面通红。接着班主任总结时,表扬了部分学习进步的同学,我也名列其中,我顿时转优为喜。反省我今天的表现,我认识到自己” (l)材料表明丹丹在通过哪些途

13、径认识自己? .(2)对于班主任和班干部的评价,丹丹应该如何对待? .(3)丹丹怎样做更好的自己?.3、青春一个多么耀眼的字眼!青春的目光能看到远处的美丽胜境;青春的听觉能感受到遥远的哲理呼唤;青春的脚步能使青年人在热望里远足;青春的眼神能调查未来的文明前景。某班准备召开以“青春飞扬”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你对青春的渴望是怎样认识的?.(2)青春的探索需要力量。飞翔的力量有哪些? .(3)青春的探索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有哪些?.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3分,共26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进入青春期以后,中学生除了生理发育,思想和精神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多,他们对家庭的依赖性越来越小,摆脱成人控制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材料二:小闽在读完课文愚公移山后,向老师提出了质疑:“愚公为什么不搬家呢?移山耗时耗力,还破坏生态环境。”听了小闽的质疑,老师决定让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为小闽颁发了“最佳质疑奖”。(1)材料一告诉我们,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渴望哪个方面的独立?你是如何理解这种独立的?.(2)材料二中老师的举措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的什么精神?为什么要鼓励这种精神?.(3)请你谈谈同学们在发扬上述精神时应注意什么?.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情境一: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