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社团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互关系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702795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大学生社团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互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大学生社团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互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大学生社团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互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大学生社团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互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大学生社团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互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大学生社团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互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大学生社团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互关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大学生社团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互关系摘 要:面对毕业生求职难,用人单位招聘难的窘境,作为学校学生素质教育及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的大学生社团无疑起到了补充延展的作用,学生社团经验与其职场就业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在分析大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的社团建设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 就业影响 建设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融入大学生社团参与教育,对于有效地服务于大学生就业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一)大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自我

2、发展层面的影响 .促进大学生人格成熟化大学阶段既是大学生性格不断形成的不稳定期,也是性格的塑造期,他们需要通过各种身心体验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走向成熟。而大学生社团正是塑造成熟人格的理想阵地。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将自己融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中,激发自己的潜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从而从青涩蜕变到成熟。2.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及抗挫折能力 大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担任相应的活动角色,承担一定的活动任务,处理特定的或突发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抗挫折能力。通过社团活动,给予了大学生心理转变过渡,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群体、学习与生活等矛盾和冲突,促进自身心理成熟,树立克服

3、困难和战胜挫折的毅力和恒心,从而为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担当新的社会角色做好心理准备。 3.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大学生社团是在共同兴趣、爱好基础上自发自愿形成的社团组织,能促使学生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积极主动探寻新的未知领域。加之大学生社团组织机构管理比较开放、自由,在轻松、活泼、平等的相处氛围下,大学生社团的活动形式更是灵活多样,适应了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4.巩固知识、培养专业素质大学生社团的建立往往以学生所学专业或个人爱好为基础,根据专业特点来组建社团,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消化。学生通过社团活动相互切磋,不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不断强化,更重要的是通

4、过多种活动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 .提升大学生表达能力 由于性格、专业等的差别,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大学生社团以其自由的氛围、平等的角色、多样的交流等为社员们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活泼氛围。“语言角”、“朗诵社团”、“相声社团”等社团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勇于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提升了自身表达能力与水平。 6.培养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 大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发组织并自主活动的群众性公益团体,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形式。社团内部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都是社团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和实施的。每个社团成员作为社团的一份子,通过公开、透明的集体讨论,表决

5、参与社团的管理活动。这不仅调动了大学生的主动性、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二)大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人际适应层面的影响 .社会角色转换 大学生毕业,面临着角色的转变,很多初入社会的毕业生,面对“社会人”的角色变更往往会产生“角色矛盾”,表现出茫然无措之态,而大学生社团因其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给社团成员提供了各种角色扮演的机会。他们在临时充当这些“社会人”角色的过程中,逐渐的积累了社会经验,得到了锻炼,提前的“社 会人”的角色扮演,能更好地促使大学生适应就业。 2.体验社会、形成艰苦奋斗的作风 从国家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开始,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出生开始就成为整个家

6、庭的中心,他们受到几代人的细心呵护,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他们,未曾懂得何为艰苦。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踏入社会的前站,担负着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艰巨使命。而大学生社团正是完成这项使命的有效载体,社团举办的各类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走进贫困山区、灾区等地体验艰苦生活,奉献一己之力,从而促进大学生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形成艰苦奋斗的作风。 3.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团实践活动,深入不同的地域,接触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了解不同的行业、感受历史的变化和现实的发展。在为他人与社会的服务中尝试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结合与比较中个人的价值取向开始变得成熟而理性。 4.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正处于

7、形成稳定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有强烈的好奇心、追求独特,但由于长期的“象牙塔”的生活,他们对待社会和人生,往往从书本知识出发用理想的眼光去匹配现实生活,当感受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之后,很容易产生失望与不满。而大学生社团开展的一系列走进社会的实践活动,使社团成员能够对以往的思想和理解进行重新的梳理,摆正对生活和社会的态度,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通过参加青年志愿服务协会等社团活动,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一次次洗礼,提高大学生们的思想觉悟,从而坚定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5提高政治鉴别能力 通过大学生社团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他们接受活生生的国情民情教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进一步加深对党

8、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正确评价自己,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大学生社团建设意见 (一)作为社团管理部门的学校 大学生社团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拓宽其社会知识、增进其社会化程度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这些作用,高校应根据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对大学生社团给予经费、场地、设备上的支持,并将其活动纳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视野,从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尤其是就业需求出发,加强对大学生社团设立的审批、指导、管理以及日常活动的监管。在发挥大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学

9、校应指派指导教师,保证社团活动的思想健康、格调高雅,将大学生社团打造成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和就业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成长平台。此外,大高校应有意识地加强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促进社团活动融入社会,从而促进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作为就业大学生最终服务的社会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人才,社会也有义务对于大学生就业培养提供帮扶与支持。首先,社会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引导;其次,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为社团活动提供场地、经费等的赞助,或是提供社团活动与企业自身业务相联系的大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积累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参考文献: 李军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X(1). 2樊永生大学生社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0() 3李强天.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就业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2X,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