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劳技课《电子制作》的教学探索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688915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劳技课《电子制作》的教学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劳技课《电子制作》的教学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劳技课《电子制作》的教学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劳技课《电子制作》的教学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劳技课《电子制作》的教学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劳技课《电子制作》的教学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劳技课《电子制作》的教学探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劳技课电子制作的教学初探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陶锡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神话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在当今时代变为现实。现代生活中,人们已经离不开电子技术的应用。因而,电子技术或电子制作成为劳技课很重要的项目。俄罗斯教育部的基础教育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大纲中就将电子学(无线电技术)列为主要的必修课程。我校在1989年就将电子技术作为高中二年级劳动技术课的主要教学项目,经过近十余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电子技术的电子制作,是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劳技课。其教材有多种版本,我们采用过江苏省编的、学校自编的、还参考过武汉市编的、湖北省编的,直至人教社编电子制作试

2、验本。湖北已把实用电子技术做为高中劳技课的必修内容,并连续举办了四届以电子制作为主要内容的湖北省“学海”杯高中生劳技操作技能竞赛。把助听器和收音机的制作作为全省统一的、必学的教学内容。在省级“九五”科研课题个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无锡市“十五”研究课题学校劳动技术教育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实践研究中,我们紧紧地抓住电子技术这一教学项目特殊的教育功能,进行深入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使电子技术在劳动技术教育学习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特长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下面是我们对电子技术教学中研究中的几点体会。一、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教育与培养劳技教育

3、的深层含义是:在对学生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以及技能、技巧、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使其蒙发创造力。培养创新意识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开发创造力为目标的,突破原有的知识范围,尽力扩大新的知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创造型、通才型并具有综合创造能力的人。就是说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劳技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创造力可以大致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创造力知识量(包括经验、技能)想象力(创造精神、创造意识)惰性创新意识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创新精神就是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因此培养具有良好创新情感和高尚创新人格及较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各方面、各层次的高素质人才是劳技课的教学目标。基

4、于上术目的,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则应注意避免以下两种类型的偏颇。第一种完全理论型课:过分扩大加深理论知识,怕学生不懂,嫌理论知识太少,遂将劳技课讲成理论课,留给学生动手的时间太少甚至于没有。我们认为知识量应包括经验和技能,劳技课所给予的知识量更多的应是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所以,应设计出让学生参与并能积极动手的教学方案。保证学生动手时间在整个教学过程应达到或接近三分之二。第二种完全动手型课:基本放弃基础知识的讲解,仅以学生模仿操作完成教学。这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本身比较枯燥,而又有许多概念无法系统地讲,学生就难以理解和接受,于是干脆放弃。从而在电子制作中仅让学生知道某元件插入什么地方,依葫芦画

5、瓢,学生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装、这样焊。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具体的做法是:1、体现现代意识,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不光是使学生对科学技术有了感性认识,增加经验,同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形象地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无线电知识,以多视觉、多视角地展现给学生。2、教师要积极动手制作教学具,鼓励学生学习制作教学具,以有利于突破教学上的重难点。结合省青少年创新大赛,启发和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小制作及小创造小发明活动,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这就是在创新、在发明。利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有些技术操作过程拍成录

6、象制作成视频文件,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到上课有新意,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接受知识,以收到最佳的效果。3、教学方法大胆设计,加重启发引导、探索实践的份量。有些知识和技能,可以先让学生探索,再引导,后实践,再讲解。如焊接技术对于高中生来讲,大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很简单,急于自己动手操作而不认真听讲。这时可以只示范一下操作过程,就让学生去探索实践。当出现焊接问题时,教师再予以启发引导,然后学生再操作实践,随后的讲解,因学生有了探索、实践的体会,听起来就有味,即增加了学生积极探索学习方法的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尽快地掌握技能技巧。4、创新意识的教育应贯穿在全部的教学过程中。包括理论学习、操作工具的准备、操作步骤

7、的设计、操作规范的要求,操作实践的指导以及操作目的的实现等。如电路原理的理论学习,由学生依据电子制作的产品名称,提出方框图的设想,然后在教师不断引导下得出准确的方框图;再由学生依据已学过的元器件性能来选择元器件,依据方框图设计出电路原理图。有了教师的不断启发和引导,一个正确的原理图就可以画出来(参数设计不予要求);再让学生将实物元器件(或图型符号)用导线(线段)连接出安装草图,最后给出正确的具体的安装图(印制线路板图)。这样的一堂理论课,有学生的动脑、动手,师生共同讲解,探索实践,相信学生在没有很多的电子学的理论知识的情况下,也会萌发出很多可能幼稚但很有创造性的设想,使学习的兴趣得到发展与保持

8、。又如工具与材料的准备,教材中电烙铁仅介绍了内热式、外热式、大小功率不同的类型,怎么进行创新意识的教育呢?结合电烙铁头部的上锡或“烧死”问题的预防,可以很自然地介绍有人发明了恒温电烙铁、控温电烙铁、长寿电烙铁及智能电烙铁等。操作中的不便和需要让我们对已知的工具材料进行加减组合就是一条发明之路。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开展小发明活动。5、从课堂到课外,扩大和满足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欲。我们将评定“全国少年电子技师等级资格”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并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科技竞赛活动。6、教学评价和学生评定统一在素质学分制体系中。具体设计的层次学分对应为基本合格、合格、特长和创新。即基本合格为1分,合格为2分,特长

9、为2分,创新视成果在区、市、省获奖的分别评为3、4、5分。总之,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都应以启迪学生感悟创造人生,探索创造之路为目的。二、电子制作教学内容的确定、编排及设计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劳动技术课教学只能从简单的、基本的电路的应用中确定教学内容。但这不影响我们采用新的电子元器件、新的电路设计,特别是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使有些复杂的电路变为简单,能够实现在课堂上制作。因此,要根据学情和环境确定、编排、调整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不断增加劳技教学的科技含量和时代特征。其原则应是:1、单元制作量要适量。每个单元教学中元器件的用量应控制在812个。这样包括电路理论讲解,元器件选择检测,制作装配调

10、试的整个课时数可以34学时就可以完成,周期较短,问题相对分散,成功的概率较大。另外所选作品应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便于二次开发,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发展。2、.建立模块式教学单元。各个单元制作应力求前后衔接;或各个单元可以相互组合成新的电路;或在原有单元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几个元件变成新的制作、新的作品;或是一个好的制作,尽可能分解成可以独立的单元制作,使电子技术的知识不断随着制作单元的发展而深入。制作由简到难,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3、适当降低教育成本。不要给学生增加太多的精神、经济负担,因此,电子产品不应刻意追求高新精品,应以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为标准,适当追求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又

11、有利于显示教学效果,有利于进行教学评价。我们依此原则而设计的教学内容。在江苏省编教材的基础上,参考人教社教材及电子小制作等教材和刊物,并结合学情和学校实际,确定了四个小电子制作(四个电路的原理图及综合电路图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编高中劳技教材)。即简易调频无线话筒、调光台灯、两片收音机、两用充电器。电路是从高频到低频至混频,制作从发射到拾音至接收。如果调频无线话筒的发射频率改为电容可调式,用一台接收机可以接收全体学生的发射信号。从两年的教学实践看,效果较好。完成一个制作100%,完成二个制作94.5%,完成三个制作72%,完成全部四个制作的学生达58%。其中完成四个制作的获得申报全国三级电子

12、技师资格,通过理论测试后即可获得省科协代为颁发的全国少年电子技师三级等级资格证书。明年我们计划用TDA1800集成块替代TDA7642,使调幅收音机变为调频调幅收音机。这样,一个同学的调频无线话筒的发射信号,可以从另一个同学的调频收音机中收到,实现短距离的无线呼叫,再将产品外壳换成一个手机的样式,成为一个“无线小手机”(其他两电路仍保留)则产品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将大大提高。而成本却不会有较大的增加。总之,电子制作的内容及设计,要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继续研究性学习。三、电子制作课堂教学法一种好的教学法的采用,对一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电子制作课

13、堂教学法的研究极有必要。电子制作中电路特点是理论成分偏重的课,而产品制作装配又是操作为主的课。这就给电子制作课堂教学法的研究带来了困难。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对“十五”课题普通高中劳动技术教育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实践研究研究,我们初步总结出了电子制作课堂五步教学法,即创设情境;启发引导;探索实验;分析讲解;指导练习(操作)。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的,让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陶锡泉老师长期坚持用次方法进行教学实验,与对比班相比,显示出了较好的效果。1、创设情境。一般而言,劳动技术课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手时间不应少于一堂课的三分之一,这

14、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时要语言精练,步骤清晰,简单明了,抓住重点,主次分明。操作示范,动作娴熟。可是,不论是采用先讲后练,还是先练后讲,要让学生把注意力从放有较多的教学具的桌面上转向讲台(黑板),控制住那一双双想动的手,是不容易的。所以,精心设计出一个个情境,即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将学生的操作兴趣迁移到创新的探索上来。情境的创设还有利于精练语言,使表述形象。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情境创设时,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去认识、感知概念。如电路特点中的电波的改变和叠加以及发射,用电脑来演示就优于板画和读书。但是,时间应以23分钟为宜,情境的创设应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注意针对性。要避免过

15、长、过乱的情况,使学生的注意力发生不相关的“漂移”。2、启发引导。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部分的高中学生一般不会在课前预习劳技教材,更不会深入的钻研教材。因而,当创设情境成功地吸引了学生,并顺利的导入新课后,教师要注意启发并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如何阅读材料、认真观看技能操作示范?但要点到即止,留有余地,让学生有思考、探索的机会和空间,时间一般为58分钟左右。3、探索实验。启发、引导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探索实验的较强烈的愿望、需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模仿、去偿试、去探索,并允许学生出错,给予探索的机会。要求教师做到:一要有安全的防范措施和准备;二要及时观察并捕捉到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可能萌发

16、出的小小创意。师生的双向交流一定要积极,探索实验时间宜控制在10分钟以内。4、分析讲解。经启发引导后学生的主动探索实践一定给教师提供不少值得讲解、分析、讨论的问题,甚至超出教师预先的课前设计。因此,此时的分析讲解效果一般会好于一开始就讲,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有参与感,所讲解的问题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其知识、技能更有利于传递和让学生掌握,只是在重难点、难点的突破上,教师事先要有所设计,作好充分准备。如:制作教具,设计课件,应用多种教学手段等。时间一般控制和准备在812分钟。5、指导练习(操作)。余下的时间基本上应全部是学生的练习和操作,也可以视情况安排12分钟的小结。在指导学生练习和操作中,教师决不能掉以轻心。不要认为经过探索实验、分析讲解,知识点和技能点都已很清楚了,学生应该都掌握了。其实不然,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需要学生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特别是技能,技巧的掌握,需要有一个不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