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678512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 虽然我国的农村教育理论起源较早,但真正实现质的飞跃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随着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新一代农民的文化程度得到了普遍提高。如今,我国的农村教育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农村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地加强,农村教育体制正在成功转型。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清当前农村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乡土意识薄弱,农村教育只是“跳板”;农村教学缺乏实践,“死读书”现象严重;农村教师待遇较低,师资流失量大;农村教育功能较为单一,社区文化落后。 (一) 乡土意识薄弱,农村教育只是“跳板”在我国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城乡二元

2、结构永远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虽然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户籍改革也在进行中,但城市与农村之间所存在的“鸿沟”,短时间内是难以抹平的。相对于农村来说,城市所具备的优势巨大,无论是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地理位置、居民保障制度、人均收入水平等,农村都远远比不上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农村甚至是“落后、封闭、保守、贫穷”的代名词,加上城乡户籍改革尚没有完全到位,农民若要落户城市,除了在城市购买商品房之外,另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送孩子上大学,利用教育打开通往城市的“门”。鉴于经济水平,很少有农民能够在城市买得起商品房,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农村教育几乎是通往城市的唯一途径。城乡二元结构不打破,这一现象将一直存

3、在,同时也是农村传统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考上大学,当上城市人”是当前大多数农村子女教育的头号信条,但也造成了农村子女乡土意识薄弱,农村教育仅仅是一块“跳板”,而很多农村学校只强调升学率,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都以升学为目的,很少有涉及乡土本身的,这也是农村学生乡土意识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可能了解全国各地的人情风貌,对一些著名城市、山川风景了如指掌,但不一定了解本土的情形,缺乏本土文化的传承,甚至有一些农村大学生落户城市之后,很少再回农村,甚至看不起农村。 (二) 农村教学缺乏实践,“死读书”现象严重在教育领域,理论结合实践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理论需要实践来验证,实践需要理论

4、来指导,两者是统一的。但农村教学通常偏重升学率,“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普遍存在,加上农村子女的重要目的就是通往城市,对于必考的教材,他们通常能够倒背如流,为了应试而读书,实践操作极度缺乏,“死读书”现象严重。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方面,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及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重理论的做法还不至于让学生偏离人生成长轨道,但高中教育甚至职业教育还采取这种做法,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使得他们实际动手能力低下,社会立足本领不足。而当前我国城市的就业形势严峻,并非每一位农村大学生都能够在城市里找到工作,如果无法在城市立足,很可能要重回农村。由于这些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只会理论知识,与现实脱

5、节严重,就算回到农村也不一定能快速掌握劳动技能,这就给农村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反过来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三) 农村教师待遇较低,师资流失量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决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基本因素。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师的待遇有了明显的改善,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尊师重教”成为社会上的一种良好风气。但是农村教师跟城市教师相比,待遇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甚至有扣发工资、延期发放工资、发放不足额等现象发生,加上农村教育的行政干预较多、教师缺乏培训和交流、居住条件得不到改善、教师的娱乐设施匮乏、升职涨薪机会较少等因素,使得一些农村教师难以安心工作,

6、如果有转行或工作调动的机会,他们往往更倾向于外面的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师资的流失量大,特别是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招不进人、留不住人”的问题较为突出。 (四)农村教育功能较为单一,社区文化落后农村教育不止为城市输送人才,还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农村教育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许多农村地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功能较为单一,教育定位和教学模式很少涉及培养农业人才方面,这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相脱节。基础教育实行的基本上是单一型的理论教育,完全脱离了劳动生产,素质教育不多,创业教育几乎没有,而职业教育也大多以理论为主,缺少培训基地与实践课程,大部分学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拿到文凭。农村教育功能的单一化,跟农村社区文化落后也有很大关系,这是因为农村劳力基本都进城打工,仅仅依靠留守的老人孩子,是难以繁荣农村社区文化的,这间接造成了农村文化培育的滞后,如何脱离农村成为大多数孩子的向往,他们能做的是勤奋读书、考高分、上大学,这与一些农村学校应试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甚至有些学校相互间还会攀比,送出去的学生越多,越以此为荣,使得农村教育功能难以朝多元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