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663347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提高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提高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提高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提高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提高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领域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快速扩张,会计电算化全面普及,内部审计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内部审计带来了很大挑战,经济活动周期和交易周期缩短,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加大,企业获得的相关信息瞬息万变,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内部审计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先阐述了审计信息化的概念,然后又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内审中带来的优点,分析了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探索更好的服务企业实现目标的方法。关键词:信息技术;内部审计;一、审计信息化的概念审计信息化广义地讲,是指审计组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组织

2、计划审计项目、实施审计的全过程,以及以确认审计风险或评价企业信息战略、优化组织运营为目标,对组织营运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进行独立、客观确认和咨询活动。审计信息化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所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其二是指审计部门以组织的信息系统为对象,以风险评估或内部控制检查为手段,对该系统所产生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性作出确认,或通过优化企业信息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即常说的信息系统审计或EDP审计。 二、信息化技术在内审应用中的优点1、信息化技术手段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快速扩张,给内部审计人员带来了更繁重的工作压力,任务繁重与人员不足矛盾突出,

3、迫切要求审计人员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大幅提高审计效率。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及应用无疑成为提高审计效率的有效途径。计算机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高质、快速、大量的处理,而审计工作的对象正是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财务信息及其他会计资料,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充分运用提高了审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快速性,促使审计人员把主要精力用于那些应用专业判断的工作中去。2、信息化技术手段有助于扩展审计对象的范围 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证据大多储存在数据库中,传统的审计技术无法对此实施审计,审计范围受限。审计人员只有借助于审计软件,才可以实现对被审计对象的范围由书面形式向其他媒介形式的扩展。比如采用测试程序嵌入系统完成对重要数据处理的审计

4、、利用审计软件采集和分析重要的审计数据、使用软件动态跟踪某些重要数据的变化。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审计软件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进行审查,找出系统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实现了对其合法性、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的监督。 3、信息化技术手段有助于降低审计成本 在企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考虑投入与产出问题,审计工作也不例外。传统审计技术下,审计人员需要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到调查、取证、核对等工作中,现场审计时间长,花销大。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后,审计人员通过网络收集政策、法规等审计依据,利用计算机收集被审计单位及关联单位基本情况资料,采集被审计单位财务、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等业务数据,运用通用审计软件系

5、统的强大分析功能对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地了解与审计分析,查找出审计疑点,编制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有利于审计软件实施的审计计划及实施方案,据此可以减少人力和时间消耗,完成审计任务,降低审计成本。 4 、信息化技术手段有助于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信息化技术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推动了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的标准化。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将文字处理、审计程序及审计工作底稿、电子表格等建立规范的模版,使审计人员能够较快地按照已设定审计工作流程和标准模版,开展审前调查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的审计工作。信息化手段规范了审计工作,降低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质量,从根本上体现了依法审计行为。 三、

6、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1、可视的审计线索减少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审计人员利用书面资料能够从原始业务开始,追踪到报表中的各项参数,并通过这些审计线索来检查和确定这些参数是否正确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检查其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但是,在计算机会计管理系统中,原先审计所必须审查的大量书面资料都是在电子介质中存储,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减少。 2、内部控制的方法不严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会计的实施,一般偏重于为会计工作提供方便,至于如何控制错误则重视不够。计算机在控制弊端方面还需要进行很好的研究,尤其是计算机所存储的数据资料通过操作人员的处理可以毫不留痕迹

7、地消除或修改,这一点对审计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计算机数据文件和程序更容易被擅自更改;在磁盘中存储的资料很容易被毁损;保密资料很可能被轻易地泄露等等。事实证明,如果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有漏洞,就会造成比手工会计系统更为严重的失误和损失。 3、信息技术手段与审计应用融合不够 内部审计机关一些好的审计成果、好的审计经验,没能融入到计算机中去,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 4、审计软件不够成熟,整合不够 审计软件的开发,是审计工作向信息化发展的有益尝试。推动了传统审计模式向计算机审计模式的改变。但由于项目开发知识、软件审计经验、开发时间长、使用周期短,市场容量狭窄等方面的限制,造成审计软件的开发难度

8、远远大于财务软件,整个软件市场缺乏高质量的通用审计软件来配合通用会计软件的使用。四、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应用过程中建议 一个完整的审计信息系统不只是单纯地解决文书与管理流程,也不是纯粹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实时在线审计、非现场审计所能体现的,而是一个实现大跨越、大集成、功能强大的平台与载体,通过此载体。使审计工作流程更加优化,审计工作日常管理与项目管理更加可控在控,并实现审计信息与财务、生产、营销、物流、计划等经营管理业务的互动,实现及时、有效的监督与服务,促进工作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走科技强审之路,打造信息化审计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为有效履行国家审计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监督职责,充

9、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建设国家审计信息系统,培养适应信息化的审计队伍,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能力,最终实现审计信息化。目前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是精良的装备系统。各级审计机关应当高度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这是走审计信息化之路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政府财力的充足,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以及审计机关的努力之下,目前审计机关的信息化装备基本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这为推进这项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下一步要探索将一些“高、精、尖”设备运用于审计领域,如对环境资源审计,部分项目中就需使用GPS等专用设备,不使用这些设备,审计就不能达到目的。因此,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科技装备不能满足于日常使用,要有长远的打算。2

10、.是强大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将“病毒”消灭,现场审计是关键。因此,必须打造功能强大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实现审计实施过程信息化,这也是审计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审计署实施的“金审工程”开发了三类应用系统,其中之一“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即AO系统,基本实现了审计过程信息化。这一系统使审计人员摆脱了传统的纸、笔和算盘,极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强大的功能使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数据尽在审计人员掌握之中。全面推广应用该系统和实现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将是下一步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3.是全覆盖的数据联网系统。审计免疫系统论把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系统运行的安全作为审计工作的

11、“第一要务”。当前,无论是财政、税务、金融,保险还是社保等,都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化运转体系,审计要及早发现问题,就必须有效地对上述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以及系统本身进行事前和随时核查。因此,审计有必要与有关系统实现联网,这样可以提前介入或者加大监督频率,有效监督国有资金的运行情况和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从国家层面讲,最终应实现“金审”系统与“金财”、“金税”、“金保”等系统的联网;从基层来讲,在国家层面未实现联网前,可以探索本地化的联网方式、方法,尽快实现地方性的联网审计。4.是完善的办公系统。办公自动化是审计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审计机关办公自动化要有两大功能,一要与当地政府和其他部门实现公文资料的自动

12、传输,二要与上下级审计机关(包括机关内部)实现公文资料的自动传输。同时这一办公系统要与审计现场实施系统有效结合,这样一是可以很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可以节约行政成本和资源。当前,各级审计机关依托各地政府政务网络,基本建立起了适合自身的办公系统。5.是科学的审计管理系统。审计管理主要包括内勤管理和外勤管理,从项目计划、经费安排、人员调整到项目资料库、法律法规库的建立、人员培训等,除审计现场实施外,都可以归入审计管理系统。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系统,实现审计机关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审计管理上规范、上层次。目前用友审计开发的审计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审计管理系统,它是审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

13、是合理配置的人才队伍。人才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审计也不例外,免疫功能能否发挥作用,最根本的还要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能力和水平。目前国家审计系统中的审计人员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不适应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复合型人才偏少。因此,一要把好人员进入关,要挑选真正适合审计需要的人才进入审计机关;二要把好人员培训关,要重视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将计算机应用培训放到重要位置上;三要把好审计人员组合关,在实施每个项目前,要科学合理配置审计组人员,要考虑审计人员的经验程度、计算机应用能力高低甚至年龄的大小等,尽量组成结构合理的审计小组,这对审计实施有重要意义。四是把好优秀人才选拔关,要培养和树立一批典型,将他们培训成审计信息化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参考文献1 百度百科,2013-05-08:审计信息化,http:/ 孙强,2003:信息系统审计J,机械工业出版社。3 乔鹏,杨宝刚.会计信息系统审计J.2004:中国科学出版社。4 孟杨,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5年07期5 张绍玲;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前景J;中国审计;2010年22期6肖丽娜,信息技术手段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