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644869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内容提要:幼儿的礼仪是幼儿园园风和幼儿精神风貌的缩影,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并且礼仪蕴藏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幼儿平凡又普通生活的每时每刻,而且具有具体明了、简明易懂、操之易行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在两年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中,我们通过“探索型主题教学”活动、生活化的礼仪教育以及丰富多彩的礼仪实践活动,将礼仪行为养成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游戏活动之中,变理性的说教活动为感性的趣味活动。幼儿通过实践活动,礼仪行为得到规范,同伴之间团结友爱、礼让友好、互相合作,

2、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涌现出一批批“讲文明、懂道理、守信誉、善交往”的新苗。在课题实践研究中,家长、老师也对照各自的礼仪行为内容与要求。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展示给幼儿面前,身先士卒做幼儿的表率,形成老师、幼儿、家长良好礼仪行为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关键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一、课题的提出礼仪,通俗的解释就是待人接物的礼节礼貌及方式,是交往的规范,即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一个人的礼仪行为不仅仅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有时甚至反映出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是关系到国格、人格的大事。随着我国WTO的加入,世界“地球村”格局的逐步形成,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共交往的日

3、益密切和频繁,决定了学好礼仪知识,培养礼仪习惯是现代社会 每个人必须培养的获取成功的重要素质。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礼仪教育更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例:英国学前教育计划学校委员会(Shools councyl pre-school Education Project)把“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评价学前教育的标准之一;日本文部省公布的幼儿园教育要领(1990年4月)中也把“人际关系”作为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之一,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构建离不开礼仪教育。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0年)在社会领域中提出了教育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等。因此礼仪教育是各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课题组组长:在长期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幼儿在具有聪明活泼、知识开阔等优势的同时,也有着独断、霸道、无礼、自私等缺点。学前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习惯是非常牢固的,往往影响人的一生而成为个人行为准则的组成部分,正如歌德所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由此可见,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接班人的需要,它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幼儿的礼仪是幼儿园园风和幼儿精神风貌的缩影,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并且,礼仪蕴藏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

5、,存在于幼儿平凡又普通生活的每时每刻,而且具有具体明了、简明易懂、操之易行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礼仪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本工程,在学前儿童中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是切实可行和极为重要的。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了2-6岁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二、课题研究依据(一)理论依据1、心理学理论学前心理揭示从出生到入学前(0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是身心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礼仪教育只有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育的规律,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才能形成养成教育科学的梯度序列。社会心理学揭示了人们社会行为的心理机制,养成教育着眼良好行为习

6、惯的培养,必须吸收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来探索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内部机理。2、学前课程理论学前课程理论揭示了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有利于研究者处理好课程编制中的各种问题,选择及组织课程要素,使其内容有高度的一致性。3、纲要及浙江省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着重抓好礼仪启蒙教育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通过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浙江省幼儿园课程,可以清楚地罗列出学前儿童的礼仪目标和内容,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梯度序列的完整体系。(二)实践依据1、我国从古至今的传统教育中有着丰富的礼仪教育经验,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应当批判性地借鉴那些至今仍适用的历史遗产。2、我园教师在日常的礼仪教育过程中有不少新的创造,这些新思

7、路、新方法是本课题着重要加以总结发展的内容,因此,要十分注意发现新观点和新做法,探索新理论和新经验。三、研究目标与原则(一)研究目标1、在总结第一线教师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年级编制“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总目标、实施计划和具体内容”,制订各年龄阶段“幼儿星级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体系,开展分年级试验性实践,在此基础上不断修订和完善,形成一套有特色的幼儿园园本礼仪教材 “2-6岁学前儿童礼仪教材”,以充实园本课程。2、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幼儿、家长、教师的礼仪得到显著改观,形成一个人人懂道理、守规则、讲文明的良好精神风貌。3、礼仪行为的养成是一个

8、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组成,通过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使其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从而达到“要我做”变“我要做”。(二)研究原则(一)研究目标1、在总结第一线教师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年级编制“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总目标、实施计划和具体内容”,制订各年龄阶段“幼儿星级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体系,开展分年级试验性实践,在此基础上不断修订和完善,形成一套有特色的幼儿园园本礼仪教材 “2-6岁学前儿童礼仪教材”,以充实园本课程。2、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幼儿、家长、教师的礼仪得到显著改观,形成一个人人懂道理、守规

9、则、讲文明的良好精神风貌。3、礼仪行为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组成,通过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使其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从而达到“要我做”变“我要做”。(二)研究原则1、整体性原则幼儿园课程需要把各种教育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支持,相互强化,只有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才能转化为幼儿完整的、系统的学习经验,以达到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因此,要注重把集体教育活动与生活活动、自由游戏等各种活动中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结合起来;注重把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挖掘结合起来;不仅考虑“显性”的教育影响,而且充分考虑幼儿可能获得的“隐性”

10、经验等等。2、生活化原则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点,既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课程的组织上。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幼儿园教育生活化;在课程的组织上,寓教于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化”。3、缺失优先原则应把学前儿童现实发展中不足的,但又是理想发展所必须的方面突出出来,并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给予特别的关注,以保障孩子们基本的学习权和发展权。4、正面教育,鼓励引导的原则在对学前儿童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中,要做到“以人为本”,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热爱儿童,对他们身上所存在的不成熟,不完美甚至不良行为习惯,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循循善诱,热情

11、耐心地加以纠正,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5、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原则不仅要向学前儿童讲明什么应该做,如何做才对,而且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也要作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因为这种成人的示范效应,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四、课题研究阶段(一)第一阶段研究: 从2010年9月2010年10月止,时间2个月,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4项任务:1、组织教师学习各种理论,做好笔记。2、进行广泛调查与摸底。3、确定发展目标,寻找教材。4、成立礼仪教育中心指导组。5、邀请顾问组的专家对课题进行指导,并广泛吸收我省其他地方幼儿园的一些经验。(二)第二阶段从2010年10月2012年9月止,时间2年,全面进行学前儿童

12、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实践研究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9月(1)创建环境,营造氛围。(2)集体教学,明辨事理。(3)日常渗透,习惯养成。(4)榜样示范,熏陶感染。(5)业务研讨,共同提高。2、中期检验修正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1月(1)邀请顾问组专家对课题研究情况加以指导。(2)组织教师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讨论,检验与修改教材草稿。3、再实践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6月修改后的教材在实践中验证,各教研组分别负责本年龄段的研究工作通过进一步营造氛围,使集体教育和日常渗透相结合,习惯养成和榜样示范相结合,同时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家园

13、双向交流网络,密切地与幼儿日常礼仪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际相结合。每月“礼仪教育中心指导组”召开各级教师参加的例会,进行业务研讨以促进教师共同提高,并且定期检查提出意见和建议,使课题研究不断趋于完善。(三)第三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1月在全面深入研究之后,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编印教材,形成成果。其步骤为:(1)分年级编印学前儿童礼仪教材:26岁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主题活动集与26岁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个案集。(2)指导组审核教材。(3)撰写结题研究报告。五、课题的操作策略(一)注重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了使课题研究能有效地开展,在课题研究前期,我们首先运用特性等级评定法,对

14、幼儿礼仪行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向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共18个班级的幼儿发放调查表491份,调查表的具体内容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填写,要求老师对表格五大项中的54条内容如实地反映,并着重申明此项调查不作为幼儿及班级评定的依据,其数据仅供课题研究所用。调查结果显示,有16.9%的幼儿缺乏文明礼仪、18.2%的幼儿不能与同伴之间进行友好交往、17.1%的幼儿对自己的举止不能控制,特别严重的是有32.2%的幼儿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不知珍惜爱护,而且家长的礼仪行为现状也不尽如人意。这些调查数据为我们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修正研究目标、制订研究措施提供了事实依据。(二)创建环

15、境,营造氛围环境育人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大特点。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列为重要的教育原则。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这是开展2-6岁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加强了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为小朋友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活动的环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幼儿园门口披挂了7米长的书写有“开展礼仪星级活动,争取文明小公民”的大红横幅;门厅两侧墙壁上六块2.3平方米的宣传栏内分别书有“致家长的一封信”、“各年龄段幼儿星级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家长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家长行为道德规范”、“学前儿童行为道德规范”、“教职工礼仪行为养成要求”;大厅正中则挂着“全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其两侧是“星级礼仪行为标兵表彰栏”、“小小督查兵名单”等。让环境感染人,让环境教育人,使环境在儿童礼仪养成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使我们的幼儿、教职工置身于浓厚的礼仪教育氛围中。(三)科学指导,及时检查,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1、做好班级礼仪指导为了使各班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来,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会议,通过讨论确立班级礼仪内容,再由课题组成员组织各年级组的班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