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_实践”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1].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64052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境_实践”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情境_实践”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情境_实践”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情境_实践”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境_实践”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境实践”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许庄初中 陆永红所谓“情境实践”教学模式,是在教师引导学生简单了解相关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历史问题为线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征的一种教学模式。根据相关课程内容,创设形象化、具体化的历史场景,即“情境”;“实践”是指学生的基本学习特征及性质,学生的整个学习充分体现主体地位,学习的实践性、目的性明确。“情境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比较真实而全面地再现历史事件(现象)的因果发生和历史人物活动的情景,让学生投身其中,自主学习、探究,自我建构,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运用“情境实践”教学模式

2、的实践价值 历史教学实践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历史的深层次障碍和直接障碍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毋庸讳言,现行历史教材,包括新课程教材,基本上还是封闭性教材,材料单一和结论单一,学生自主思维空间狭小。加上“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历史教学内容只能拘泥教材内容。封闭性的教材加上应试教育,成为学好历史的拦路虎。同时,我们还应该承认,“历史是过去了的现实”“历史教学的内容都是运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而这两点无疑是学生客观、准确、全面、深刻地了解、理解和把握历史的深层次障碍。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而“情境实践”教学模式正是通过创造场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实”地进入历史,学习历史,

3、领会历史,思考现在,并用于实践。这一教学模式从感性上能够直观的帮助学生较好地克服学习历史的直接障碍,从理性上能够帮助扩展思维,解决深层次障碍,帮助学生在真实了解历史的同时完成对现实的思考与实践,达成教育的基本目的。 二、创设情境是“情境实践”教学模式的前设 “情境实践”教学模式包含创设情境和实践环节。创设情境主要是依据历史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历史教材构成的基本要素设计教学场景,这属于教学准备。 1问题类。问题情境就是设问建立的逻辑背景,对应的是“概括”“评价”和历史时空等。创设问题情境需要将历史教材中关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特征、性质、影响及历史人物的概括和评价,构成疑问原点;将关于这些特征、性

4、质、影响、结论、评价的论证材料以及相应的教材上所没有的、因开放所得的论证材料,构成逻辑背景;将二者结合起来,创设出问题情境。比如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中国近代史教材上的结论,放到古今中外相应的逻辑背景中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一结论是关于国家关系中强与弱、先进与落后的规律性结论吗?情境问题设置后,再通过古今中外各国的相关史实的收集整理,形成多种不同的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在不同问题情境中进行比较分析,自主探究,得出辩证的答案。 2角色类。决定历史人物必然性心理活动的特定背景,对应的是历史人物、历史时空等。创设角色情境就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心理活动的必然性充当历史的“当事人”,让他们去“导演”和“体验

5、”历史。如讲授雅尔塔会议这一知识点时,在收集二战末期战争背景、美英苏三国在战中的军事地位、三位首脑各自所在国的人文历史背景以及三位首脑的个性素材的基础上,创建简单的雅尔塔会议氛围,让学生分别扮演三位首脑,体验当时三国首脑的心态和心理活动,认识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的巨大影响等。 3事件类。事件情境就是利用各种媒体,模拟和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梗概和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和分析历史。比如可以用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影视剧中侵略者的“船坚炮利”、清军腐败、清政府统治岌岌可危等有关材料制成关于“洋务运动”的课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等。 4文物类。文物情境是指为学

6、生展现历史文物或仿制文物,让学生根据有关资料仿制文物,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与历史时空、文化史等相对应。让学生从中感知远去的历史,以获得直接体验。如参观秦兵马俑坑,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当年秦灭六国金戈铁马的景象,认识秦国兵力的强大等。 三、实践性学习是“情境实践”教学模式的目的 “情境实践”教学中的实践性学习,主要是指课内的实践性学习和课外的实践性学习。课内的实践性学习包括学生自主性地学习教材、自主性地学习教师补充的相应史料、自主性地复习测评等;课外的实践性学习包括学生结合教材及某些历史专题的内容,自办墙报、辩论会、竞赛会、主题演讲会、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及其自我评价等。教师在实践性学习过程中必

7、须引导学生把握三个学习阶段:再认再现历史的实践性学习、分析阐释历史的实践性学习和总结借鉴历史的实践性学习。再认再现历史的实践性学习,要求学生知道基本史实及其规律和意义等,了解书中所讲的基本史实及结论,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阐释历史的实践性学习,要求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结论和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及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等,即理解、把握书中所讲史实、结论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理解、把握书中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等,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总结借鉴历史的实践性学习,要求学生能提取有效信息,在科学、合理的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的基础上,总结过去、鉴往知来等,即能将书中所讲的某些史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现实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认识,从书中获得把握当代社会发展主脉、指导自己如何生活的智商和情商等,要解决“还有什么”“我要做什么”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