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63240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 2 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孝感市孝南区第二高级中学 夏汉东 432023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2、学科:化学3、课时: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百度搜索有关醋酸由来、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和同位素原子 示踪法等资料。(2)收集有关乙酸与乙醇的反应的视频。教学课题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材分析新教材必修2 中把乙酸安排在乙醇之后,用食品中的有机物 这条线索贯串一个单元的知识点,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培养学 生的能力,体现的最大特点是探究性和趣味性。乙酸是紧接乙醇、乙 醛之后,作为羧酸的代表物,学生己学习了乙醇含氧衍生物,初步掌 握了

2、以官能团的特征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本节课主要采取“创设情景,引导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学中以 生活现象为主线,以生活情景为结点,创设不同教学情景,引导学生 从生活体验出发,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激 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课堂上通过学生熟悉的醋创设情境,引导教 学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模型、类比学习,引导学生 自主掌握乙酸的结构;通过在学生已有酸性知识的认知基础上,引导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合作学习、动手实验探究乙酸的酸性,体验科学 探究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和分享;通 过观察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及实验问题的探究,进一步学习观察、比 较、迁移、归

3、纳等科学方法的运用,最后通过乙酸知识的应用,再回 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建立“生活学习生 活”的观念,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乙酸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理解羧基的结构特点;(2)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3)能够初步熟悉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的有关操作。2、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及实物,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 结构及其物理性质;(2)采用复习回忆法及实验验证法学习乙酸的酸性;(3)利用实验探究、设疑引导学生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明确酯化 反应的实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

4、究的过程,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2)通过酯化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 的科学思维方法。(3)能够通过乙酸用途等的学习,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从结构角度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引言上一节学习乙醇时了解到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乙酸,食 醋的主要成分为乙酸,那么食醋是怎么由来的呢?通过百度搜索,介绍醋的来历:http:/ 的主要成分就是乙酸,因此乙酸又称为醋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乙酸 板书第三节 生活中两

5、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展示无水乙酸样品(百度搜索http:/.made-in- /2f0j01HBEQtfGKBirg/冰醋 酸.jpg),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和气味)。 板书一、乙酸的物理性质1、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2、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3、 沸点:117.9C熔点:16.6C讲述当温度低于16.6C时无水乙酸易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 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过渡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乙酸的一些外观特征,那么乙酸分子的内 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乙酸分子的结构模型。百度搜索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 http:/ 式和结构简式。板书二、乙酸的分子组成与结构1、分子式:c2

6、h4o22、结构式:HONCHCM3、结构简式: CH3COOH4、官能团:COOH (羧基)过渡乙酸的官能团是一COOH,其化学性质主要由羧基(一COOH) 决定。那么,乙酸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板书三、乙酸的化学性质教师初中学过乙酸有什么重要的化学性质?学生具有酸的通性。追问酸的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归纳 能使酸性指示剂变色。 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和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和某些盐反应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分析教材中的科学探究 提问请写出该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过渡乙酸是一种弱酸,其酸性强弱如何呢? 科学探究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比较醋酸的酸性强弱,验证你上面所 得出的结论。设计实验向1

7、支有少量Na2CO3粉末的试管里,加入3mL乙酸溶液。现象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 乙酸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酸性强。板书1、酸的通性CH COOHCH COO-+H+(酸性:CH COOH H CO )33323归纳乙酸具有酸性,是一种弱酸。乙酸体现酸性是羧基中的 O-H 断裂,ch3cooh二CH3COO-+H+ 电离出了 H+。提问为什么酒的年份越长味道就越香?厨师烧鱼时加醋并加点酒, 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教师原来是酒在储存的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而乙酸和乙醇也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注意产物的气味百度搜索乙酸与乙醇的反应 htt p:/ TQ

8、xNzU2Mzg0.html现象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结论乙酸与乙醇在有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无色、透明、不 溶于水的油状液体。提问根据本实验,请同学们讨论下列问题:1. 装药品的顺序如何?(先把浓流酸慢慢加入乙醇中,冷却后再加冰醋酸) 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暴沸)2. 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催化剂和吸水剂)3. 为何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在无机盐溶液 中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除去乙酸,溶解乙醇。4. 长导管有何作用? (导气和冷凝)导管为何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 中? (防止倒吸)讲述这种有香味的油状液体就是乙酸乙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像 这种酸

9、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板书2、酯化反应0 0II浓硫釀.IICH3c OH + H0C2H5A CH3coC2H5+H20酯化反应: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教师那么,在这个反应中到底乙酸和乙醇的官能团断键部位在哪 里,其反应的实质又是什么呢?直、OO| r 浓H旳|CH3C-LOH+H-O ch3coc2h5 + h2o乙酸乙醇乙酸乙酯b. OOII ;:浓II教师百度搜索同位素原子示踪法htt p:/baTke;baidU.com/view/4 11142.h tm介绍运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证明反应机理。同位素示踪法:“研究有机反应机理常用的方法OOCH

10、3COH + H18OCH2CH3卫 CHjCOCHC + HO板书酯化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 过渡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着用途,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乙酸的用途。板书四、乙酸的用途: 1、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用途,例如用于调味品、除水垢、杀菌 消毒等。2、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醋酸纤维、合成纤 维、喷漆溶剂、香料、燃料、医药和农药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乙酸的物理性质,了解了乙酸的结构,通过乙 酸结构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官能团:“羧基”,乙酸的这种特 殊结构决定了乙酸具有的化学性质是:“酸性”,电离出的是羧基上的 氢原子,“酯化反应”,酸脱去羟基,醇脱去羟基上

11、的氢原子。课堂检测1. 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B. 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C. 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D. 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不是一元酸2. 酯化反应属于()A、中和反应B、不可逆反应C、离子反应D、取代反应3.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CH CH=CH +Br LCH CHBrCH BrCH CH OH “CH =CH +H O3223232222CH COOH+CH CH OHCOOCH CH +HO C H +HNO 心;(H NO +H O33232326 636522A

12、.B.C.D.4. 丙酸和乙醇酯化反应。作业:课本76 页5、 6、 7题 板书设计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一、乙酸的物理性质二、乙酸的分子组成与结构HCw1、分子式:c2h4o2oH3、结构简式: CH3COOH4、官能团:一COOH (羧基)三、乙酸的化学性质1、酸的通性CH COOHCH COO-+H+(酸性:CH COOH H CO )3 3 3 2 32、酯化反应ooII浓硫酸IICHgc OH + HoC2H5A CHgcoC2H5+H2O酯化反应: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四、乙酸的用途教学反思1、本节课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确立的三维目标,力求做到:在课 堂上,教师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问题驱动、练习等形式引 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参 与者。2、不足之处是,本节课很难开展学生分组实验,酯化反应若改 成分组实验,则需要花费大量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所以本节课 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没能进一步提高,今后的随堂实验应加强对学生动 手操作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