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探寻东方古建文化自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62829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圣·探寻东方古建文化自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朝圣·探寻东方古建文化自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朝圣·探寻东方古建文化自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朝圣·探寻东方古建文化自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圣·探寻东方古建文化自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朝圣探寻东方古建文化自信 作者:张璐易 来源:宁波通讯图话版2017 年第 12 期 山岙藏得古招提,宫殿岿然结构奇。 古建瑰宝保国寺位于宁波市江北区灵山山坳,始建 于东汉,名叫灵山寺,至唐朝时被毁,后来复建被赐名保国寺,是宁波城市的重要文化遗存, 被称为千年古建,江南一绝。其中,主体建筑保国寺大殿是我国南方地区现存最古老、保存 最完整的木构建筑遗存,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建筑艺术,代表着 11 世纪初东方最先进的木结构 营造技术。 今天从历史中走来,未来从今天起步。以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为代表的东方建筑之东亚体系 滥觞于上古,勃发于秦汉,鼎盛于隋唐,肇极于两宋,远播于海外,被誉为木头的史书。其 根植中

2、华,辉映东方,独树一帜,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遗存蔚为壮观,彪炳人类文明史 册,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瑰宝。 从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遗产南禅寺(唐),到被梁思成先生称为第一国宝的佛光 寺(唐),再到现存最高的木结构楼阁式塔应县木塔一场意为匠东方古建营造寻访 之旅在寧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的组织下赴我国建筑遗产最集中的山西省进行研学考察, 令传承绵远的古代东方建筑,精义入神以致用,穷神知化而昌明,在东方文化的弘扬、发展与 创新中,探寻东方古建文化自信。 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建筑在东方独树一帜,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泛东亚建筑风格。面对先辈留下的古建遗 珍,考访团无不感叹于我国先人创造的光辉

3、的建筑文化,同时对于文物保护有了许多共识和相 互借鉴的经验之谈。 此次考访的众多古代佛教寺院遗存,比如南禅寺、佛光寺、应县木塔等无论从保存年代、 游客流量等,与保国寺均有着众多相似之处,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都是历史 佛寺。古建筑保护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来进行修缮和维护。而修缮的前提是对每一项干 预、修复活动进行正确的理论指导,以前期周详的史料和考古研究、调查、勘测、记录、分析 等为基础和前提,开展相关的多学科合作,达到对古建筑保护的科学认识。 作为本次考访的重点之,应县木塔多年来面临如何进行修缮的难题。据当地文保工作者 介绍,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我国就开始研究木塔的保护工作

4、,专家学者提出了诸多方案,但 究竟是保守地修缮,抑或落架大修,还是有更科学的解决方案,莫衷一是。目前,应县木塔和 保国寺都应用了现代的监测手段,对古建筑进行倾斜、变形、弯曲等方面监测,保国寺另外还 增加了环境监测等项目,为我国木构建筑的科学维修和养护提供了帮助。应县木塔的修缮问题 一旦得到解决,对宁波保国寺大殿以后的预防性保护工作和修缮方案的制定,具有很强的借鉴 意义。 根据保国寺工作人员介绍,早在保国寺大殿被发现时,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先生就 有探访保国寺大殿的计划,但是由于时局和身体的原因,他的心愿没有实现。但梁思成嘱咐郭 黛姮等人务必代其现场考察。上世纪 80 年代,徐伯安、郭黛姮等

5、教授来到保国寺,清华大学 建筑学院也成为早期对保国寺大殿进行全面测绘、研究的科研团队,此项工作一直持续至今。 这些细致的研究和全面的测绘为保国寺的保护修缮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科学基础。宁波保国寺古 建筑博物馆副馆长徐学敏介绍:加强和完善文化遗产的日常监测工作,及时对文化遗产进行 保护修缮,是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的重要手段。 保护古建筑须同时保护文物周边风貌 古建筑和周围环境休戚相关。据了解,大同的华严寺在 2008 年以后进行了重修扩建,面 积扩大了五倍多。重修扩建后的华严寺更为华丽壮观,院落内有整齐的石板路和规整的院落格 局。大同善化寺的修缮虽然没有华严寺的整治力度之大,但均以保持古建筑

6、群的总体风格为出 发点和准则标准。而作为江南第一古建的保国寺,以对环境风貌最少干预和扰动为原则,严格 依据相关文物法规,在千年大庆前夕,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体改造和整治。整治结合美丽乡 村建设和城乡整治工作,在进一步加强保国寺周边道路、村庄环境整治的同时,还全面启动 了周边公路段道路提升工程、保国寺前停车场建设工程、周边住房改造示范工程、主入口道路 建设工程等项目。总投资近 2 亿元的外围配套提升工程确保了周边风貌与保国寺本体格调保持 一致效果,使保国寺周边环境品质得到提升。 在瑞士的苏黎世有一座房子,从外观看它就是一座普通的现代建筑,当人们走入其中,无 不被其精妙的结构、工艺所征服,屋内全部用

7、木材构架,构架之间以榫卯相结合古老的中 国榫卯工艺在这里得到了精妙的呈现。反观中国现状,追求西方先进钢筋混凝土浇灌出的毫无 特色的建筑,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和人文关怀。让中国木构建筑和其所包含的人文思想 真正走入中国社会大众的视野,让遗产保护进入公众领域,让公众和媒体在我国的古建筑遗产 保护中扮演重要的监督者和拥护者的角色,让民众对遗产保护的认知水平逐步提高,这是目前 文保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对于古建筑最好的保护就是使用 古建筑是凝固的史书,是重要的公共资源,社会力量应参与到保护中来,保护成果应由社 会共同享用,而最好的保护就是使用。早在 1931 年,雅典宪章中就明确了对古建筑最好

8、的保护就是使用这个命题。古建筑不应该是死的遗产,古建筑文化不能光有历史和继承,也要 有创造,有发展,古建筑的利用也应当同现代的生活相结合。而如何利用古建筑也是文博从业 者目前所探索的领域。 在实际的寻访中,大同太原的晋祠、华严寺等古建筑都进行了开发、利用,旅游人流密 集。特别是晋祠内,人流络绎不绝,其中以建筑为中心集中展示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 术,让游客领略中华建筑魅力的同时,对传统文化艺术有了更深层的体悟。 南北方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在交流中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古建筑的利用创新应该将科技与文 化紧密结合,文化只有插上创新的翅膀,才能快速发展。在山西的考访中,大家发现虽然很多 古建筑的博物馆已经站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前台,但在创意、营销、服务等方面,还有很长的 路要走。同时,如何在大规模城镇建设中充分保护文化遗产,也早已成为当务之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