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导学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554767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三首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下学期醴陵四中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提纲 编号:15 编制:林晓春 时间:2015年1月 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班级: 姓名: 完成率: 书写: 正确率: 学习目标 1、 朗读并背诵秋兴八首(其一)。2、 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握诗歌主题。学习重点和难点:1、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导学过程:一、了解感知。1、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

2、,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后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 ”。 有杜工部集传世。 2、秋兴八首(其一)写作背景。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即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

3、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3、文体知识。近体诗,从篇幅上包括唐代形成的 和 ,句式上有五言、七言。律诗格律严密,成熟于盛唐时期,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 句,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分为 、 、 和 。每首的二、三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首诗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要求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和“平起”两式。4、朗读诗歌,将加框的字词的读音、解释写到课文相应的字词上面,心里默记,并用自己的语言将诗歌大意写出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

4、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二、深入学习。“秋兴”是“因秋感兴”之意,即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作者在诗中借了怎样的秋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三、检测巩固反复朗诵并默写诗歌。 杜甫诗三首(第二课时)班级: 姓名: 完成率: 书写: 正确率: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咏怀古迹(其三)。2、把握诗歌的情感及主要表现手法。学习重点和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情感和表现手法。导学过程:一、了解感知。1、咏怀古迹(其三)写作背景。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

5、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2、朗读诗歌,将加框的字词的读音、解释写到课文相应的字词上面,心里默记,并用自己的语言将诗歌大意写出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二、深入学习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三、检测巩固1、反复朗诵并默写诗

6、歌。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西施滩 西 施 崔道融 罗 隐宰嚭亡吴国, 西施陷恶名。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浣纱春水急, 似有不平声。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 、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 杜甫诗三首(第三课时)班级: 姓名: 完成率: 书写: 正确率: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登高。2、把握诗歌的情感及主要表现手法。学习重点和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情感和表现手法。导学过程:一、了解感知。1、登高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2、朗读诗歌,将加框的字词的读音、解释写到课文相应的字词上面,心里默记,并用自己的语言将诗歌大意写出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