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可研究内容样本.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541884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可研究内容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工可研究内容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工可研究内容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工可研究内容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工可研究内容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可研究内容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可研究内容样本.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工可内容一、 工程地质说明书( 姚振东) 主要内容包括: 1、 路线走向根据设计提供的资料2、 路线经过地区的地形、 地貌、 气象、 水文、 地质、 底层、 岩性、 地质构造、 水文地质。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等的基本情况; 地形、 地貌、 气象: 县志及相关资料, 地质、 底层、 岩性、 地质构造、 水文地质。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 山西省区域地质志与现场调查相结合。2.1地形、 地貌地形是指地貌和地物的统称。地貌是地表面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态, 地物是地表面自然形成和人工建造的固定性物体。不同地貌和地物的错综结合, 就会形成不同的地形

2、, 如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盆地等.地貌单位的分类第一段介绍项目具体位置( 如: 项目区位于山西省西北部, 途经平鲁山间盆地、 管涔山南部东侧, 大同盆地西南部。) 具体地貌及分类如何分类, 现场进行? 有木有山西各地方的地形地貌的书籍( 地形地貌较复杂, 因地质构造、 岩性特征、 风化剥蚀差异, 明显分为三大地貌景观, 即东部管涔山东侧构造溶蚀侵蚀低中山区和盆地及周边黄土覆盖低山丘陵、 梁峁区及冲湖积平原区。具体可划分为黄土覆盖梁峁区、 侵蚀堆积低山丘陵区, 构造溶蚀侵蚀低中山区、 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区、 冲湖积平原区、 河谷平原区。现依地形特征、 地貌形态、 构造形式分述如下: (

3、1)黄土覆盖梁峁区AK0+000AK2+600、 AK3+800AK5+600、 AK6+300AK15+100、 BK0+000BK0+200、 BK1+100BK4+400、 BK4+800BK8+953、 EK0+000EK2+650、 EK8+100EK16+686段分布于黄土覆盖梁峁区。各路线于本区分布长度及所占比例不一, 其中AK线长度13.2km, 占AK线总长的27.9%; BK线长度7.653km, 占BK线总长的85% , EK线长度11.236km, 占EK线总长的67.34%。工程多以隧道、 桥梁和半填半挖的形式经过, 其中AK线桥梁870m, 占该区段长度的6.6%,

4、 其余为半填半挖; BK线隧道长630m, 占BK线总长的7%, 桥梁1060m, 占线路总长的11.8%, 其余为半填半挖; EK线大桥1座, 长180m, 占该区段长度的1.6%, 公铁路分离立交1座, 总长300m, 占该区段长度的2.67%, 其余为半填半挖。地势一般由西向东倾斜、 黄土梁发育, 局部发育冲沟, 沟壑陡峭, 沟谷呈”V”字型。出露地层主要为Q3pdl+eol黄土, 局部沟谷中出露新近系红粘土, BK线白杨洼隧道进出口沟谷出露O2s灰岩。该区段黄土陷穴发育, 冲沟壁常发生黄土崩塌现象。井坪梁林场位于该区, 局部有幼林, 大部分为耕地或荒草地。(2)侵蚀堆积低山丘陵区CK1

5、7+200CK24+500分布于该区, 长7.3km, 占CK线总长的73%。工程以半填半挖和桥梁的形式经过, 其中桥梁有陶卜洼大桥等, 总长590m, 占该区段总长的6.3%, 其余为半填半挖。路线位于管涔山前的朔源区, 地势总体西高东低, 地形起伏不定, 侵蚀冲沟发育, 沟谷自西向东延伸, 密度为23条/km, 沟谷多呈”V”字型, 宽20200m, 长50200m以上, 切割深度小于100m。区内大部分地段被新生界地层所覆盖, 出露地层有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灰岩、 泥灰岩,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泥页岩, 二叠系中统上石盒子组(P2s)和下石盒子组(P1x)砂页岩。上第三系

6、(N2)红粘土和第四系上更新统洪坡积和风积黄土。植被不发育, 以零星的灌木、 杂草或农作物为主。(3)构造溶蚀侵蚀低中山区各路线中只有AK18+400AK24+485分布于该区, 长6.85km, 占AK线总长的12.7%。工程主要以隧道的形式穿越该区, 其余为半填半挖。峙峪隧道位于该区, 隧道长5595m, 占该区段线路总长的93%, 半填半挖占该区段线路总长的7%。该区位于管涔山东侧, 山体以受溶蚀、 侵蚀作用为主, 为构造隆起区, 山峦叠嶂, 沟壑纵横, 地形复杂起伏大, 沟谷形态多呈”V”字型, 呈西东向展布, 多与线路近垂直相交, 密度为12条/km, 长多在1km以上, 谷底狭窄,

7、 宽多在50m以内, 切割深度多在200400m之间。谷坡坡度多在30以上, 山势较高, 山脊呈长条形, 微地貌为基岩山脊、 陡崖、 深谷等。最高标高1980m, 最低标高1450m, 最大相对高差500m, 一般高差在200400m。该区基岩裸露, 地层为奥陶系下统亮甲山组(O1l)白云岩、 中统上马家沟组(O2s)和下马家沟组(O2x)灰岩、 泥灰岩、 局部零星覆盖第四系上更新统(Q3pdl+eol), 坡洪积风积粉土或粉砂土。植被以杂草、 荆棘灌木为主, 发育一般。) 2.2气象特征项目区气象及特点( 项目区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侯, 总的特点是: 地势高、 气温低, 降水少、 风沙大、

8、寒早暖迟, 冬寒而长, 山区与平川气侯有所差异。当年10月下旬上冻, 翌年3月下旬解冻, 冻土最深1.55m。) (1)气温根据当地气象局历年统计资料区内气温1月份最低, 7月份最高。据本区气象局历年统计资料, 朔城区历年平均气温7.2, 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为-17.2, 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为28.0; 平鲁区多年平均气温3.63.8, 一月份最冷, 平均-10.3-13.5, 极端最低-31.9, 七月份最热, 平均18.321.5, 极端最高气温36.2。(2)降水区内降水量受地形地貌的控制而出现差异性, 随海拔标高增高降水量增大, 全年降水量集中在7、 8、 9三个月。朔城区多年平均降水

9、量391.0mm, 最大年降水量705.1mm(1964年), 最小年降水量195.9mm(1972年)。最大日降水量为153.4mm(1967年), 最大一小时降水量为40.8mm(1976年), 历年一次最大降水153.4mm, 年内分配上降水量多集中在69月份, 占年降水量的7080%。平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24mm, 历年最大降水量683mm(1995年), 最小降水量195.6mm(1965年), 一日最大降水量87.0mm(1973年), 最大一小时降水量40.7mm, 历年一次最大降水149mm, 6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4.4%。(3)无霜期区内一般每年的9月5日19日

10、前后出现初霜, 无霜期平均120天。(4)冻土深度项目区平均封冻天数约110天, 朔城区最大冻土深度1.25m, 平鲁区最大冻土深度1.55m。(5)风速及风向区内主要风向为西北风, 多年平均风速2.8m/s, 最大风速20m/s。2.3水文(1)地表水经过当地调查, 确认与路线相关的河流, 进行详细调查( 调查水利局? ) 项目区属海河流域, 与路线有关的较大河流有大沙沟河和恢河。各河流详细情况如下: 1)大沙沟河AK2+600AK3+800、 AK5+600AK6+300、 BK0+200BK1+100、 BK4+400BK4+800、 EK4+400EK4+700段, 跨越该河及其一支沟

11、。该河发源于平鲁区刘家窑乡, 流长99km, 流域面积856km2, 河床纵坡降7.7, 因上游水库蓄水, 河道长期干涸断流, 河床由洪积砂层、 砾卵石层组成, 河床两侧高漫滩及低阶地地区由洪积粉土、 粉砂土、 砂砾石等组成, 具二元结构。2) 恢河HAK0+800HAK1+800、 HAK22+900HAK24+150、 HBK1+200HBK2+300段, 跨越该河, 恢河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 经阳方口流入本区, 流经后寨, 张家河、 崔家窑与七里河汇合, 至马邑又与桑干河汇合, 马邑以下称桑干河。恢河全长74km, 流域面积1273km2, 河槽宽而浅, 河宽3001000米, 一般年份

12、清水流量0.20.5m3/s, 一般洪水流量约100 m3/s, 历年最大洪峰为1800 m3/s, 枯水年份河槽干涸。河床由冲洪积砂层、 砾卵石层组成。基础较好, 河床稳定, 承载力强。(2)水库项目区内现有的水库为大梁水库和太平窑水库。大梁水库是山西省引黄工程的控制性工程, 于上世纪80年代修建, 拟引黄河水入库, 然后, 将黄河水调往大同、 太原等地, 水库建成后, 由于种种原因, 工程停工, 至今未加以利用。AK线位于水库大坝下游300m处, BK线位于水库大坝上游1.5Km处。太平窑水库位于HAK1+300HAK2+300西侧2Km处, 该水库建于上世纪60年代, 供农业灌溉用, 路

13、线位于水库大坝下游。应预防水库放水对路基或桥梁的冲蚀。2.4地层地层看山西省区域地质志-具体怎么看? 项目区内地层主要为古生界奥陶系、 石炭系、 二叠系和新生界新近系、 第四系地层, 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图2-1) : (1)奥陶系( O) 主要出露于AK19+000AK29+000段, 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呈整合接触, 构成中低山地貌, 总厚度400500m。下统冶里组( O1y) 冶里组岩性变化较大。下部为薄层状灰岩、 竹叶状灰岩互层; 上部为厚层白云岩、 白云质灰岩、 泥质白云岩, 含燧石结核, 顶部夹黄绿色页岩。厚度约70下统亮甲山组( O1l) 本组下部为中厚层灰岩夹薄层白云岩, 上部为

14、白云岩夹泥质白云岩, 含燧石。燧石呈条带状、 团块状、 结核状, 靠近下部及上部较为密集。本组以含燧石白云岩为主要特征。本组厚约100m。图2-1 区域地质图中统下马家沟组( O2x) 下段下部为灰黄、 黄绿色白云质页岩, 钙质页岩。页岩间和页岩之下, 多有灰白、 白色中层中细粒钙质或泥钙质胶结石英砂岩, 中上部为灰黄、 黄褐色白云质泥灰岩、 泥灰岩、 泥质、 灰质白云岩、 角砾状泥灰岩、 角砾状白云质泥灰岩。 中段为灰、 深灰、 青灰色中厚层夹薄层致密灰岩, 夹泥斑、 云斑灰岩、 含白云质灰岩、 角砾状泥灰岩。上段为灰、 深灰、 青灰色中厚层灰岩、 含白云质灰岩、 泥斑、 云斑灰岩, 夹灰白

15、、 浅灰色薄中层白云质灰岩、 泥质白云岩、 白云质泥灰岩。泥质白云岩、 白云质泥灰岩具角砾状构造。本组厚60140m。中统上马家沟组( O2s) 下部为灰黄、 灰白、 灰褐色泥灰岩、 白云质泥灰岩、 角砾状泥灰岩、 角砾状白云质泥灰岩。上部为灰、 深灰、 青灰色中厚层致密灰岩、 含白云质灰岩、 云斑状灰岩, 夹数层灰黄、 灰色中薄层白云质泥灰岩、 泥质灰岩、 白云质灰岩、 白云岩、 泥质白云岩。本组厚150m。与下统地层呈整合接触, 为含煤建造基底。(2)石炭系( C) 以平行不整合关系覆盖于奥陶系中统之上。下部为本溪组, 上部是太原组和山西组。本溪组和太原组零星出露于AK15AK16、 AK23AK25段及其附近: 中统本溪组( C2b) 下部以铝土岩、 铝土泥岩与山西式铁矿为主, 中上部一般为砂质粘土岩夹中粗砂岩, 夹50cm左右薄煤14层, 厚度变化较大, 3364m, 一般厚45m左右。上统太原组( C3t) 本组厚76.0085.00m, 平均厚81.47m, 由灰白、 灰色砂岩、 灰黑色粉砂岩、 砂质泥岩、 泥岩组成, 中下部夹12层泥灰岩、 钙质泥岩。主要厚煤层赋存于本组顶部及底部, 按岩性特征可分为上、 中、 下三段: 下段: 从K2砂岩底至9号煤层顶, 为主要含煤段。主要由煤层、 砂岩、 粉砂岩夹泥灰岩组成, 平均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