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532311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代大儒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观点属于(d)1分A.辩证法B.不可知论C.唯心论D.形而上学2.我国古代哲学家范缜讨论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关系时指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这是一种(b )1分A.有神论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3.马克思曾批评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而主张唯物主义应该成为新的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之所以认为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是因为费尔巴哈等人的观点是(a )1分A.历史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客观唯心主义D.相对主义4.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被人脑改造过

2、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b)1分A.人的观念就是物质B.观念在内容上是客观的C.观念的形式是客观的D.观念只是对物质世界的真实反映5.中国有句俗话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这句话说明(a)1分A.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能动的B.意识是人随意创造的结果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6.毛泽东同志1958年写下名篇送瘟神,其中有一名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该诗句包含的哲理是(c )1分A.时间和空间的辩证统一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关系7.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民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

3、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讲的就是仅仅因为一枚铁钉,最终导致英国查理三世王国最终易主的故事。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 )1分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8.“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它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他每天早起晚归,非常辛苦。有一天,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一不小心,野兔撞到了上,死了。农夫捡起野兔,回家和妻子美美地吃了一顿。从此以后,农夫不想干活了。他专门坐在田地里等兔子撞树桩。可是他等啊等,却再也没等到。最后,农夫的庄

4、稼都荒废了。”该故事所揭示的哲理是(d )1分A.不能把物质当作意识B.不能把运动当作静止C.不能把现象当作本质D.不能把偶然当作必然9.于光远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曾参与起草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是他率先或较早提出的。于光远曾发明了一门独特的“喜喜”哲学,对此他这样解释“我的生活哲学很筒单,叫作“喜喜”。这个名词是我发明的,前一个喜是动词,后一个喜是名词,意思是只记住有趣的事,从不回忆那些苦事,更不会无端发愁。因为,人到这个世界上走一趟不容易,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总是纠结于那些苦事和悲事,而忘记了能给你带来快乐的那些奇事和趣事,

5、生活也就失去了本来的色彩。所以,我非常喜欢高兴的事,也就是喜欢“喜”、这种“只记住有趣的事,从不回忆那些苦事”表明(a )1分A.意识具有目的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实践性D.意识具有相对性1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包含的哲理是(c )1分A.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B.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D.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11.恰当地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命题是(a )1分A.“情人眼里出西施”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D.“实践出真知”12.“君子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其生

6、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一思想休现了唯物辩证法(d )1分A.否定之否定原理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及其关系原理C.量变质变原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原理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哲学上反映的是b)1分A.可能和现实的关系B.原因和结果的关系C.现象和本质的关系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1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唯物辩证法认为(d)1分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15.做事情

7、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c)1分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16.列宁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1分A.“归根到底,辩证法不过是每个人所固有的矛盾精神经过规律化和系统化而发展起来的”B.“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C.“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D.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17.近年来,随着“互联网+ ”概念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争先恐后地“触网”,互联网+

8、医疗、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政务等新兴事物层出不穷。但有专家指出,弁不是所有行业或企业都适合互联网化,切勿过分跟风,而应首先做好调研,分析好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特点再作决定。从哲学上讲,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互联网化,其原因在于矛盾具有(d)1分A.普遍性B.客观性C.统一性D.特殊性18.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c)1分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19.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指新事物对旧事物(a)1分A.既克服又保留B.绝对的否定C.不包含肯定的否定D.外在的否定20.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

9、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的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c)1分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二. 多选题(共20题)1.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表现为(bc )1分A. 有什么样的形式,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内容B. 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C. 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就阻碍内容的发展D. 形式对内容起决定作用E. 任何形式都始终有利于内容的发展2.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abc)1分A. 物质生产实践B. 社会政治实践C. 科学文

10、化实践D. 精神劳动3.“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说明(acde )1分A. 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B. 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力量C. 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D.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现实世界,并且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现实世界E.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4.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abcde)1分A. 意识活动的计划性B.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C.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D. 意识活动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E. 意识活动对人的生理活动的控制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abd)1分A

11、. 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C. 前者主张规律是客观的,后者主张规律是主观的D. 前者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后者自然观和历史观是分裂的6.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说明( abde)1分A. 有无目的性是人的实践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B. 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C. 动物和人一样,也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世界D. 人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E. 人们通过实践方案的实

12、施把观念过程转化为现实过程7.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这一方法的哲学依据是(abd)1分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D.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8.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表现在( bce)1分A. 客观规律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 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客观规律C. 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超越规律的局限E.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辨证统一的9.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1

13、分A.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C.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 “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10.“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每一步发展不过是对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bcd)1分A. 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B. 逻辑的东西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C. 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D.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也包含差异和对立11.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be)1分A. 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

14、自身C. 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 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E. 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12.“望梅”能短暂“止渴但不能真正“解渴这说明(bd)1分A. 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B. 意识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C. 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 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13.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尺而已。”古希腊哲学家克塞诺芬尼早就说过:“埃塞俄比亚人说他们的神皮肤是黑的,鼻子是扁的;特拉基人说他们的神是蓝眼睛、红头发的。”这些表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cde

15、 )1分A. 人的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 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C.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D. 可以从客观世界找到它的原型E. 人按照自己的形象想像出来的14.恩格斯在其经典著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正确的论断有( ac)1分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B.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依据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依据15.列宁指出,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它无疑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