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1.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53070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1.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世界大战教学设计浙江省瑞安中学 林琦一、 前期分析(一) 文本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选修三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3课。从宏观上看,本课讲述了二战爆发前的30年代的国际关系,主要论述了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采取中立政策,苏联寻求集体安全。随着德国侵略的加剧,英法转向与苏联合作,但由于三国之间的互不信任,加上德国谋求与苏联合作,集体安全最终失败,二战的最后一道防线被德国击破,二战一触即发。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此课有助于理解二战爆发的起源。同时,许多学者就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二战起源等展开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A.J.P泰勒、齐世荣、李巨廉等人。从史料来看,关于30

2、年代的外交也有丰富的原始文件,这些都为本课的开展提供了思路。从微观上看,本课分为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集体安全的落空三个子目,主要涉及30年代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和英法苏对此的态度,知识点非常丰富,需要教师根据课标与考纲进行妥善的选择与处理。(二)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从认知水平上看,高一学生经过初中与高中前面的学习,对二战的基本史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绥靖政策在二战进程中的作用是不能准确把握的。如何准确地把握二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这需要教师的引导。从心理特征上看,高一学生对二战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涉及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同时,高一学生相较于初中生

3、而言,理性思维活跃,处于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选择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梳理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和西方民主国家应对的史实年表,认识世界大战局势的演变与走向。2.以典型史事为例证,认识绥靖政策的内涵以及慕尼黑会议是绥靖政策的顶峰。3.在史料探究的基础上,分析慕尼黑会议的影响,理解二战爆发前集体安全落空的原因,并对此作多角度的历史解释。4.分析30年代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尝试用唯物史观解释绥靖政策影响,增强对如何维护和平的理解,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绥靖政策的

4、内涵与表现教学难点:二战加速爆发的原因四、 学法教法本课为一课时,课型为新授课。相应的学法有自主学习法、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教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及多媒体演示法等。五、教学过程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导入】:展示与绥靖政策有关的漫画。让学生观察从这幅漫画中看到了什么,并加以描述。【史料】:绥靖政策的漫画、希特勒及其纳粹标志、英国首相张伯伦【设计意图】:以漫画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群怪兽象征着德国纳粹的标志,而这个人处于一群怪兽当中,手上拿着棒棒糖,微笑地安抚怪兽,说了这样一句话:“记住,再给你一支棒棒糖,然后你们就回家吧。”中间这个自以为可以用棒棒糖摆脱危险的人是哪个国家呢?英国?当

5、法西斯怪兽尝到了甜头,你觉得它会满意地离开吗?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借此引发学生的思考:绥靖政策是什么?绥靖政策真的能让法西斯国家退却,带来和平吗?材料分析,突破重点一、法西斯:破坏和平【承上启下】: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有一些国家选择走上法西斯专政,他们是?德国、日本。(意大利早在1922年就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法西斯意味着暴力,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必须对外侵略扩张。【史料】:世界地图【问题】:德意日法西斯侵略了哪些国家和地区呢?(引导学生回归教材54页)【史料】:德国对外扩张示意

6、图【承上启下】:在三个法西斯国家中,德国是最强的。德国人选择了纳粹党和希特勒,而选择了希特勒,意味着什么呢?正如德国当时的副总理冯巴本所言,德国已经在1933年1月30日那一天,把“和平主义”这个字眼从它的词汇中删除了。【问题】:德国是如何一步步对外扩张的?(引导学生回归教材56页)【设计意图】:这里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落实文本,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会解读史料的方法,把握住史料中的核心信息。二、各大国谋求和平(一)英法:绥靖政策【承上启下】:当三个法西斯国家各自发起对他国的侵略时,这些受到侵略的国家与法西斯国家的实力存在一定的差距,那么能够制止法西斯侵略的英法美这些西方民主国家,他们的反应如

7、何呢?【问题】:面对30年代法西斯侵略扩张,作为西方大国的英法美如何应对?【文本】:重大事件英法美态度或者表现1931年日本:九一八侵华事变1935.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3月德国: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6.7月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1938.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9月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设计意图】:这里引导学生回归教材,通过梳理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和西方民主国家应对的史实年表,初步学会解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承上启下】:1937年5月,当英国绥靖政策的主帅和德国征服政策的头目几乎同时在各自的国家加强了他们的个人权势,一方加紧绥靖,一方加紧扩张,两者的交汇点就出现了

8、。那就是慕尼黑。【问题】:德国为什么要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因?【要点提示】:这里引导学生将历史地图与文字史料相结合,归纳捷克的战略位置,从而理解德国攻占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因。【史料】:摘编自李巨廉、王斯德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历史文件资料集【史料】:(张伯伦)他恨希特勒和德国法西斯主义,但他觉得一般说来,特别是英国,受到来自共产主义方面更加严重的威胁。道格拉斯霍姆(张伯伦秘书) 【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张伯伦为什么如此迫切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慕尼黑会议过程中的细节,让学生重返历史现场,感受在解决捷克危机时,面对法西斯德国的步步紧迫,扩大侵略野心,英国首相张伯伦不断

9、退让。并向学生补充材料,分析英国迫切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归纳能力。【文本】:(时间) (主体) 对(对象) (态度及表现) (目的) 的政策。【问题】:什么是绥靖政策? 【追问】:为什么慕尼黑是绥靖政策的顶峰?【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学习的积累,将“绥靖政策”这一名词解释通过几个部分的划分,让学生加以完善,可以形成对“绥靖政策”的完整认识,并在了解英法前期绥靖政策的表现以及慕尼黑会议的态度变化,得出对慕尼黑阴谋的认识,符合认知规律。(二)英法苏:谈判落空【史料】:希特勒表示:苏台德地区将是他最后一次要求西方国家割让领土。【问题】:慕尼黑对德国意味着什么?【承上启下】:

10、捷克斯洛法克不复存在时,整个世界都震惊了。伦敦和巴黎都毫不怀疑,德国的侵略已经从扩张变成了征服,如果不制止,将用无止境。【教师讲授】:英法苏为了扭转不利战争威胁,于1939年4月起,进行集体安全的谈判。英法、苏未就双方履行的义务达成一致;英法就军事援助问题未达成共识、苏联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张伯伦怀疑苏联的军事实力和动机,认为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谋和会破坏他打造的“和平”,会让苏联的势力进一步扩张。那么苏联人信任英国人吗?苏联人也不信任英法,英法一直执行的就是排斥苏联和绥靖德国的政策。三国之间充满不信任导致了集团安全的建立受困。(三)苏德:订约牟利【承上启下】:当苏联难以从英法方面求得总体的和平,

11、那就不能不考虑向德国达成某种妥协,而此时德国也想苏联伸出了友好之手。于是在1938年9月,苏德两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史料】:材料一:双方互不使用武力;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供任何援助;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材料二:【问题】:结合条约和地图,谈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德的影响。【设计意图】:通过条约内容与地图的结合,让学生多角度思考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德的好处,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该条约对二战进程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该条约的认识,理解苏德“避战自保”加剧了二战的爆发。深度探究,突破难点【史料】:世界地图【教

12、师讲授】:从1931年的日本侵华,1935年的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5年以来德国侵略周边地区,这些都是局部战争,即就整个世界而言,属于局部。但到1939年德国侵略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战争的规模扩大了,范围也变得更广了,当时国际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大国都卷了进去,最终把世界拖进了一场空前的浩劫。【问题】: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为何会走向世界大战?【文本】:法西斯国家大国英法美国苏联弱小国家【设计意图】:回顾到整个30年代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引导学生对地图上的国家进行分类,再从多个角度对二战全面爆发的原因思考,理解二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承上启下】:各大国为了和平,也曾作

13、出过所谓的努力,但这努力或是牺牲他国,或是放弃了作为大国应当履行的义务,但获得的和平都是暂时的,并且促成了二战的爆发。【史料】:【问题】:面对法西斯怪兽,我们能用棒棒糖驯服他们吗?该用什么?【史料】:和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我们“为寻求并争取和平”而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对任何国家的和平的威胁就是对我们自己的威胁。惠勒贝内特慕尼黑:悲剧的序幕【设计意图】: 重新展示导入时的漫画,以小问题为切入口,不能?那应该那什么?由谁拿?使得学生逐步加深对漫画的思考,理解绥靖政策的影响。进行理性思考:到底该如何采摘“安全之花”呢,培养多角度分析的能力,并感受到和平的达成需要大国小国共同的努力,对法西斯势力绝不妥协,和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六、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