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教材中的古代故事》(蒋晶老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529657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两国教材中的古代故事》(蒋晶老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美两国教材中的古代故事》(蒋晶老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美两国教材中的古代故事》(蒋晶老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美两国教材中的古代故事》(蒋晶老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美两国教材中的古代故事》(蒋晶老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美两国教材中的古代故事》(蒋晶老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两国教材中的古代故事》(蒋晶老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愚公移山”和“曹冲称象”的故事我们非常熟悉了,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在美国,也有“移山”的故事,也有“称象”的故事,对比着读,我们会发现:同样的故事,不一样的地方很多。研究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可以观察到两个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 一 太行,王屋二山的北面,住了一个九十岁的老翁,名叫愚公。二山占地广阔,挡住去路,使他和家人往来极为不便。一天,愚公召集家人说:“让我们各尽其力,铲平二山,开条道路,直通豫州,你们认为怎样?大家都异口同声赞成,只有他的妻子表示怀疑,并说:“你连开凿一个小丘的力量都没有,怎可能铲平太行、王屋二山呢?况且,凿出的土石又丢到哪里去呢?”大家都热烈地说:“把土石丢进渤海里。”于是

2、愚公就和儿孙,一起开始挖土,把土石搬运到渤海去。愚公的邻居是个寡妇,有个儿子八岁,也兴致勃勃地走来帮忙。寒来暑往,他们要一年才能往返渤海一次。住在黄河河畔的智叟,看见他们这样辛苦,取笑愚公说:“你不是很愚蠢吗?你已一把年纪了,就是用尽你的气力,也不能挖去冰山的一角呢?”愚公叹息道:“你有这样的成见,是不会明白的。你比那寡妇的小儿子还不如呢!就算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我的孙子,我的曾孙子,他们一直传下去。而这二山是不会加大的,总有一天,我们会把它们铲平。”智叟听了,无话可说。二山的守护神被愚公的坚毅精神吓到,便把此事奏知天帝。天帝佩服愚公的精神,就命两位大力神背走二山。你佩服愚公吗?他是怎么移走

3、太行、王屋二山的?二从前,明罗和他的妻子住在一座山脚下,他们很爱他们的家,可是他们不爱家门前这座大山,因为这座山上经常掉石头下来,砸坏他们的屋顶,有时候这座大山还遮住了他们的阳光,让他们园子里的花朵、瓜果还有蔬菜都长得瘦小而且苍白。于是,有一天,妻子就对丈夫说:“你必须得把这座大山移走,移走大山我们才能享受我们的生活,否则我们就得不到幸福。”明罗说:“老婆,我个子那么小,山那么大,我怎么才能搬得动呢?”他妻子说:“我听说村子的外面住着一个聪明的人,你可以去问问他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帮我们把这座山移走。”于是,明罗就来到了村子外面的一个凉亭里,看见那个聪明的人就坐在凉亭里抽烟,明罗就问他:“聪明的

4、人,这座大山给我们带来了不幸,很不快乐,请问你有什么办法帮我们把它移走呢?”聪明的人一边抽烟一边想了想说:“有了,你回去和你的妻子一起把你们门前最粗的那棵树砍下来,用那棵树去使劲地撞那座山,那座山就会被撞走了。”于是,明罗就回家和他妻子一起砍下了那棵最粗的树,使劲地去撞那座山。可是,山一动不动,他和妻子却摔了个大马趴。明罗又来到了村子的外面,请教那个最聪明的人,聪明的人抽的烟更多了,他使劲地想,后来,他说:“我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你回家把你们家厨房里的锅碗瓢盆拿出来,使劲地敲,这座山就会被吓走的。”于是,他和妻子就回到家,拿出锅碗瓢盆,使劲地敲,使劲地敲,可是,这座山还是一动不动,反而惊起了几只

5、小鸟,从山上滚下来许多石头,把他们家的屋顶砸得更坏了。于是,他又来到凉亭里拜见这位最聪明的人,聪明的人抽的烟更多了,他使劲地想,后来他说:“有了,你和妻子回去,带上酒,我听说山神就住在这座山顶上,把这些东西进贡给山神,他就会帮我们这座山移走的。”于是,明罗和他的妻子回来了,带上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一步一步地往山上爬,可是他们刚爬到半山腰,刮来了一阵大风,把他们的东西全都刮跑了。这次,还没等妻子发话,明罗就来到了村子外面,找到了那个最聪明的人,他几乎要跪下来了。聪明的人想:一定要想个好办法,帮明罗把这座山移走。他使劲地想,挠着头,抽的烟更多更多了,想了很久,他说:“这下有了,我们来跳一种舞,叫移

6、山舞,跳着这种舞,就能把这座山移走。怎么跳呢?你和妻子面对大山,闭上眼睛,先把左脚放在右脚的后面,再把右脚放在左脚的后面,再把左脚放在右脚的后面,再把右脚放在左脚的后面,我们来一起跳这种舞蹈,这座大山就会被移走的。”回到家里,他和妻子把房子给拆下来,把被子顶在头上,把锅碗瓢盆背在背上,把其他东西抱在怀里,然后面对大山,闭上眼睛,一步一步地跳起了最聪明的人教他们的“移山舞”。他们就这样跳了一天一夜,到了一个地方,他们才把东西放下,把房子搭好,把家具摆好,他们一看,哇!这座大山果然被他们移得远远的了。现在再也不会从山上掉下石头砸坏他们的房子,再也不会遮住阳光了。他们会经常远远地看着大山,因为他们深

7、信这座大山就是这样被他们移走的。问题:家前面有大山阻碍了交通,愚公和明罗的解决办法完全不一样。很多人觉得这反映出了中西方的思维差异。中国版移山寓意美国版移山寓意面对困难,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不懈面对困难,请教专家,信奉科学,转变思路,敢于创新你觉得对于现在的中国,哪一个故事更值得提倡?一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

8、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曹操微笑着点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二“东方有位国王,”特迪的妈妈说,“有一次在处于巨大的危险时被人救出。为了表达他重获新生的感激,他立下誓言:要送给穷人们与他最喜欢的大象一样重的银币。”“啊!那可是够多的了!”特迪的妹妹莉莉吃惊地睁大眼睛说道。“可

9、是如何才能称量大象的重量呢?”特迪问道,他是一个性格文静同时又喜欢思考的孩子。“这有困难,”妈妈说,“宫廷里那些聪明又有学识的学者激烈争论着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可是没有一个人能真正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最后,还是一名衣衫褴褛的老海员想出了一个既安全又简单的好办法,得以顺利地称出这个庞然大物的重量。为此,成千上万的银币发给了穷人们,这些穷人也从老海员的妙计里获得了好处。” “哦,妈妈,”莉莉说,“快告诉我们他是怎么称的呀!”“等一等,”特迪说,“我想由自己来想这个问题,想出如何简单安全地称出大象重量的办法来。”“我很高兴,孩子。”他妈妈说,“你要把这种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应用到你以后的学习中去。如果你

10、在天黑前能想出来,我奖励你一个橘子。”小特迪冥思苦想着。莉莉看着哥哥那严肃的表情和双手抱头的样子,也忍不住地笑了。她便不时问这样的问题:“你想出来了吗,特迪?”在快要吃饭的时候,特迪终于突然大叫一声:“我想出来了。”“你是怎么想的呢?”妈妈问他。“是呀,你是怎么想的呢?”莉莉也问他。“首先,我把一艘大船靠在岸边,把一大块厚木板搭在船上,然后将大象赶到船上。”“啊,那么大一头象,一定会把船压沉的。”“当然了,”特迪说,“这时我会在水到达船身的地方做一个标记,再把大象赶到船下。”“但我不明白这样做会有什么用?”莉莉说。“这你还不明白吗?”特迪说。“就是这样啦,我再把许多银币放到船上,直到船下沉到跟

11、上一次同样的深度,这些银币的重量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吗?”“太妙了,”莉莉喊道,“你是把船当作秤了,是吗?”“正是这样。”特迪说。“这正是老海员所用的方法。”妈妈说,“你赢得了这个橘子,我亲爱的孩子。”说着,妈妈把橘子递给了特迪。 据查证,美国版的称象是根据中国传统经典故事称象改写的,因此两个故事核心情节是一样的:一个孩子想办法称出了体型巨大的象的重量。但两个故事,细节上又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请你根据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和朋友深入探讨两个故事的不同之处。中国版称象美国版称象曹操想知道别人送他的大象的重量。一个国王要送给穷人们与他最喜欢的大象一样重的银币。曹冲很很快想出了办法小特迪冥思苦想,想了很长时间才想出办法配角是旁边的大官,大官想的办法都挺“愚蠢”配角是妹妹,妹妹根本不想动脑筋,想别人告诉她答案如果有兴趣,可以围绕下面这些“专题”对比读上面两组故事:中西方故事里的“智者”中西方故事里的“父母”中西方故事的结局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