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学习导引.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529106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昼夜交替学习导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昼夜交替学习导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昼夜交替学习导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昼夜交替学习导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昼夜交替学习导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昼夜交替学习导引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对太阳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太阳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及昼夜交替的成因。学生对昼夜交替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要他们解释“为什么”就感到很困难了。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 1、比较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2、模拟实验:昼夜交替的成因。 3、操作发现: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4、阅读了解: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教学目标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2、知道“昼夜”形成的原因;3、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昼夜交替的图片,投影仪、地球仪等。 学生准备:手电筒

2、,小地球仪,搜集“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有哪些不同的观点”资料。教学过程一、比较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1、师:在连续24小时(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中,会出现哪些现象?(白天和黑夜)2、出示校园(或周边村庄)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学生欣赏优美的景色。师:关于昼夜现象你有那些感兴趣的问题?3、学生交流:(1)昼是什么意思?夜呢?昼夜交替是什么意思?(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不断的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2)昼夜交替时动植物有哪些变化?(3)昼夜交替时人们的生活规律是怎样变化的?(4)昼夜交替是否与地球、太阳有关?有怎样的关系?(5)昼夜交替的成因是什么呢?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关于昼夜交替的成因。设计意图

3、:借助图片分析,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昼夜交替时的自然现象和人们的生活变化规律,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确定本课研究内容:探索昼夜交替的成因。二、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1、游戏活动:(1)、师: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2)、学生讨论并交流。(人不动自己转、自己不动别人绕着自己转、两人都转但转的速度不一样)师: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以上三种情况,会是哪一种?)2、教师演示实验:(1)用地球仪和投影仪做昼夜交替的实验。学生观察。(2)师: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

4、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逆时针转动。)(3)启发学生质疑:在这个实验中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生1:我们要在地球仪上找一个地方作标记,假设我们就在这个地方,作为观测到对象。生2:我们要仔细观察做标记的地方昼夜会不会变化,怎么变化的?3、你们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吗?(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4、学生实验,交流操作注意点。生1:把手电筒的光射向地球仪。生2:手电筒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5、学生分组讨论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交替出现。)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潜移默

5、化的接受科学探究的方法:质疑假设实验验证,掌握研究科学的方法。充分让学生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三、研究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1、师:我们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黄昏?提示:先找到“昼夜交界线”,(这是教学本部分的关键)然后再判断;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夜晚。完成小练习: 小组实验,在横线上写出国家或地区的名称。当_是白天时,_是黑夜,_是清晨,_是黄昏。2、拓展思考: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

6、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提示:要确定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与我国的位置进行对比;还要考虑地球自转方向。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师作适当介绍:生1:德国人会在白天(下午1点)看到实况直播。(德国与我国的时差为-7小时)生2:美国人看实况直播和睡觉只能选其一了。(美国与我国的时差为-13到-16小时)生3:澳大利亚会在晚上10点看到实况直播(澳大利亚与我国的时差为+2小时)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美国主张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游泳、篮球、田径的决赛放在早上8:00进行。设计意图:通过转动地球仪,学生可以体验到地球上不同位置地区的昼夜在时间上的差异,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空间想

7、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进行合理的分析,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四、信息交流1、师:就“昼夜交替”的话题,自古以来人类有哪些不同的观点。(结合课前搜集到的知识信息和书上第8页的内容进行交流。)生1:古代中国人认为: 生2:古希腊学者认为:生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 生4: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认为:2、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这些观点当中哪一种更加可信?找出这几种观点中合理和不合理地方。3、交流: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4、师:了解了这些资料之后,你们还有什么想法?生1:人类的饮食起居与昼夜交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2:我们的学习不要停留在经验上

8、,要敢于提出质疑,辨析,不轻信权威。敢于通过实验来探索大自然的规律。生3:科学史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五、作业学生写研究昼夜交替的科学小论文。设计意图:了解古人对昼夜交替原因的探索,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探索宇宙的艰难历程,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认识到:科学史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相关链接1、浑天说: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人们每天看到的天文现象,但他们是从什么地方升起来的,又落到哪里去呢?浑天说把天和地比作鸡弹壳与蛋黄的关系,地就是蛋黄,小而圆;天就是蛋壳包在蛋黄的外面。日月星辰都附着在蛋壳上绕着地在转动,这种看法首先提出地是球形的正确看法,所以说要

9、比早先的盖天说进步多了。我国汉朝天文学家张衡,按照浑天说的思想,制作了一个“浑天仪”,在一个绕轴转动的圆球上,刻有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并预告某颗星星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方向出现等的天文现象。2、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差对美国观众是个问题,按照绝大多数决赛在晚间进行的惯例,美国人将在美国东部时间凌晨为他们的健儿加油。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告诉国际奥委会,那样将影响收视率。NBC是国际奥委会最大的转播权购买商,买断了2008年整个北美地区的转播权,因此非常有发言权。06年6月初,NBC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改变部分比赛计划”的建议,以游泳比赛为例,NBC建议北京奥运会把预赛安排在下午进行,晚上进行半决赛,而决赛放在第二天早上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