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528108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4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档资料,核准通过。未经允许,请勿外传!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项目提要1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11.3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21.4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范围21.5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31.6项目综合评价4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52.1项目区基本情况52.2项目所属行业发展现状92.3 项目建设必要性102.4申请投资补助的政策依据11第三章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53.1基本情况153.2科研开发能力153.3企业财务状况163.4法人代表情况16第四章 项目产品市场预测174.1市场前景分析174.2项目产品市场竞争优势194.3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19第五章 项目建

2、设方案215.1建设规模215.2建设标准21果汁产品质量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尚未制定质量标准的产品,根据用户和商检要求,参考部颁标准制定出企业标准。标准中严格卫生质量指标,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法。215.3建设地点215.4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215.4.4枣粉生产技术方案245.4.5清枣汁生产技术方案245.5建设内容255.6建设条件落实情况31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323、评价与审批335.7建设工期安排332、项目建设期管理措施354)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自筹资金落实到位。35第六章 项目招标方案366.1

3、招标的依据366.2 招标的类别366.3招标范围366.4招标组织形式366.5招标方式366.6招标公告发布366.7评标委员会组成及评标专家376.8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表(见表6-1)37第七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87.1投资概算依据387.2总投资规模387.3资金使用计划387.4资金筹措方案397.5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397.6建设贷款偿还计划39第八章 项目效益评价418.1项目财务经济效益418.1.1财务评价依据418.1.2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和附加418.1.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428.1.4财务效益428.1.5不确定性分析438.2项目风险分析448.2.1风险因素分

4、析448.2.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448.3项目社会效益45第九章 附 件469.1附表469.2附件47附件2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复印件471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年产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1.1.2项目建设性质扩建1.1.3项目建设地点某某省某市工业园区(灵函路西侧)1.1.4建设规模根据某市林果业资源情况,结合项目单位的技术水平和资金筹措能力,本项目拟定新增大枣预处理生产、大枣汁生产、精品枣分选及枣浆、枣酱、枣粉生产线,年加工生产各种大枣饮品10万吨。1.1.5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征用土地68.2亩,新建生产厂房、辅属用房36486平方米,新增大枣加工系列生产线5条,

5、新增设施设备130台(套、件)。1.1.6项目建设方案本项目纳入2010年某市“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专项”,由某市发展和改革委监督指导,某公司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和运营,实行目标管理考核,生产任务、技术指标、费用指标、效益指标、人员编制、考核奖惩标准、员工薪资体系由该公司总部制定下达。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1.2.1项目建设单位名称某公司1.2.2法人代表李秋梅1.2.3企业性质民营企业、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1.2.4企业财务状况截至2009年底,某公司总资产310.6万元,净资产257.7万元,资产负债率13.7%。实现销售收入95.3万元,利税总额15.2万元,净

6、利润26.5万元。1.3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1.3.1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63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156万元,建设期利息14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000万元。1.3.2项目资金筹措本项目拟采用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相结合的筹资办法。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实施2010年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专项的通知”要求,拟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400万元,占总投资的14.7%;银行贷款6000万元,占投资的36.8%;其余7900万元由企业自筹解决,占总投资的48.5%1.4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范围1.4.1确定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1.4.2确定工程技术方

7、案、主要工艺设备选择;1.4.3确定项目建设的内容、规模、资金来源情况;1.4.4对项目的建设背景、市场预测、经营风险进行分析;1.4.5分析项目的建设理由、政策依据;1.4.6确定项目招投标内容;1.4.7测算项目的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1.5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生产规模万吨10 其中:精品枣万吨3.0 枣浆万吨4.8 枣酱万吨0.6 枣粉万吨0.6 枣清汁万吨1.02项目占地面积亩68.23项目建筑面积m2364864项目总投资万元1063005项目定员人3286年新增销售收入万元88400达产年7年新增税金及附加 万元

8、4614年平均8年新增利润 万元4413年平均9投资利税率%55.410投资利润率%41.511项目投资税前指标财务内部收益率%29.1静态投资回收期年5.1财务净现值万元21168.612项目投资税后指标财务内部收益率%20.8静态投资回收期年6.1财务净现值万元12097.613盈亏平衡点%60.114借款偿还期年5不含建设期1.6项目综合评价某省某公司年产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对调整某市的农业产业结构、推动林果产业化发展、促进项目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等具有重要的作用。项目设计,从当地经济发展战略出发,全方位、深层次地分析项目建设的自然环境条件、市场需求前景和建设单位的经济技术水

9、平,在建设内容和方案上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对提高项目产品产量、治理环境污染、加快绿色农产品生产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符合国家食品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某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092020年)。项目经济规模适度,投资利润率、财务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和还款期等多项经济指标评价合理可行,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项目建设单位近三年经济效益良好,资本金落实,银行贷款可靠,具有承担项目建设的能力,可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项目建设,可以实现农业经济良性循环,能够带动大枣种植、商贸流通等相关项目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体现当地政府对就业、增收等民生问题以及接续产业发展的重视。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

10、要性2.1项目区基本情况2.1.1基本市情1、社会人口某市位于豫秦晋三省交界,隶属于某市,为某省西大门。全市国土面积3011平方公里(合451.1万亩),耕地面积84.5万亩,下辖10镇、5乡、2个管委会,441个行政村,3588个村民小组。全市总户数20.72万,社会总人口74.3万,其中农业人口62.1万,农村劳动力38万。 2、产业结构某市是闻名全国的苹果之乡、黄金之城、旅游胜地,被誉为黄河金三角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国民经济发展呈现效益显著、结构优化、速度较快、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200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2.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达153.2亿元,增长16.7%;第三产

11、业增加值达57.4亿元,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31670元,增长14.0%。三次产业结构为9.6:65.7:24.7,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3、经济结构近年来,某市积极推进“工业强市、农业富民、文化旅游名城”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新型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基地、新型果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工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快速成长。黄金产量突破80万两,是全国最大的黄金矿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电解铅生产基地。围绕果、林、牧、菌、烟、药、菜等特色农业,全市建成了104万亩果品、13.5万亩大枣、25万亩核桃、28万亩速生杨、5.2万亩烟叶、11万亩蔬菜、3600袋食用菌和1173个规模养殖场、35个养殖小区,形

12、成了果蔬加工、中药材加工、林产品加工、畜牧水产品加工等四大产业链条。全市粮经作物面积比1:4.5,产值比1:9,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某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市。 4、经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某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3.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68亿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70元。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在全国第六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评价中,名列全国县级第138位、中部百强县市第16位。 2.1.2转型背景及优势1.转型背景某市是依托黄金开采业而发展起来的典型资源型

13、城市。40多年来,黄金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已累计向国家交售黄金740多万两(折230余吨),实现利税达140亿元,不仅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某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但是经过40多年的高强度开放,黄金资源已进入枯竭期,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以及资源型城市长期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趋突出,成为制约某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一是黄金资源枯竭,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截止2007年底,某市境内金属储量429吨,累计开采量312.45吨,保有金属储量116.6吨,占累计探明储量的27.2%;而2007年度全市境内黄金产量已达62.3万两。按照某市近三年平均消

14、耗储量与产金量1.3:1概算,全市金矿可服务年限仅为4.6年,属国土资源部危机矿山类型划分标准中的严重危机之列。资源枯竭使得部分黄金矿山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大量职工下岗失业。二是产业发展单一,地方财力不足。依托矿产资源开发,某市逐步形成了以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的经济结构。2008年,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业增加值达101.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3.8%;实现利润59.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2.3%;各类从业人员9万余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例为61.5%。黄金资源保有量的减少,有色金属价格的波动,黄金产业的兴衰,既影响到与此相关的下游工业企业和配套的商贸服务企业发展,也使地方财政收入后劲乏力。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亿元,而支出13.9亿元,缺口达6.9亿元,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民生发展缓慢。长期以来的矿产资源开发,使某市生态环境遭受较大破坏,土壤污染、水体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