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51296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2010-10-07 09:27:55) 转载 2002年我参加了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大赛,教育局要求我给老师们尤其针对年轻老师谈谈自己的成长经历,最好是励志型的那种。于是带着获奖后的激动心情写下了这篇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现在看来还是略显粗糙,但确是真情实意。 这次华师学习中班主任刘良华老师再一次提出写教育自传的要求,我将8年前的这篇疑似教育自传的讲稿找到,做了一点修改,不知能不能算是一次作业。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今天,我想将自己的教学之路来一次反思,将我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将我成长中最深切的感受说出来,如果我的成长经历能够给您一点点启示,能够带给您一点点感触,我将会很

2、满足。 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我喜欢抽时间和学生聊天,孩子们也最爱听老师说小时侯的故事。 老师们都说我像一名心理医生,特别能洞察孩子们那敏感而奇特的内心世界,尤其是那些不善言语表达的孩子。其实,我哪有什么诀窍,只是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自己。小时侯的我就是一个极不善言语表达的人,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我家搬到了高校那种很古老的院子里,搬进去半年以后,前院住的小男孩对我妈妈说:阿姨,你们家是不是还有个小姐姐? 不过,在寂静的院子里,我的思想却一刻也没停止过,我常常幻想自己有一朵传说中的七色花,摘下一片带给我智慧,摘下一片带给我美丽每一片花瓣都是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每每我跟学生说到这里,孩子们都会痴迷着一双

3、眼睛望着我,仿佛我说的就是他们自己。 我不是那种很会读书的孩子,也许因为小时侯体质较差,家人也对我特别宽容,没给什么压力。初中毕业时家里让我报考师范,我的父母、姐姐都是老师,当时,姐姐还经常外出上公开课,特别胆小的我怎么也不肯当老师,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怕,我怕别人听我上课。就在读师范时我还胆小得连上课站起来朗读也紧张不已。 其实,今天的我非常感激妈妈帮我做出的选择,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便神清气爽起来。妈妈对我说,当好一名老师应先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于是我对孩子们倾注了很多爱心和耐心,我像对待荷叶的小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我欣喜地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可爱。孩子们是最敏感的,他

4、们会细致地去捕捉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他们会回报给你最美的感受。我把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个小小的故事编织起来,将我感受到的这些淡淡地、美美地说出来,也许是因为快乐而变得生动,也许是因为热爱而变得美丽,在一次演讲之后我被选上了节目主持人,一次次穿着白纱裙登上闪烁着霓虹灯的舞台,实现了我小时侯那个幻想美丽的梦。 当我连续三年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时,妈妈又对我说,要当一名好老师,你还要能上出好课来。 但那时的我教起书来从来就是照本宣科,我讨厌每课必讲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词语解释,但我不知道语文课到底应该怎么上。当时学校组织的一次外出学习对我的触动特别大,他们课堂上的学生特别活跃自主

5、回来以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深深地感受到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没有激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求知的精神。我觉得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修炼语文“童子功”的关键时期,教师着眼的不应仅是学生的今天,更应是学生的未来。如果将教学完全拘泥在了课本上和教室里,这样的语文教学还有什么诗意可言?于是我决定在自己的教学班种“实验田”,大胆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我细细地研读了带回的书,分析这所学校实验中的利弊,开始了我的教改行动。 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探索,我自创了“自学探究法”,该教学法在课堂上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线,教师适当点拨、概括为支点,教师“引导”的作用体现在“领航”、“调度”、“评论”的角色上。这样,

6、教师的被动灌输变成了学生的主动探索;教师的主观提问变成了学生的自主质疑;学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课堂上的“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省市专家的肯定,多次跟踪听课和效果考察之后决定在小学语文教师中推广。 在教学探索成功后我又瞄准了新的目标在“自学探究法”的基础上把诗情画意引入课堂教学,创造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境界。我突破统编教材的束缚,开创了创造性阅读课,将叶圣陶、朱自清引入课堂,让学生吟诵经典,与大师对话;我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和生活,让学生去欣赏夕阳的韵致、领略古城小街的风情、采访普通人的人生故事。课本与生活、课内与课外的“链接”,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 当时,我

7、用此教学方法所上录像课航天飞机和公开课她是我的朋友均获全国一等奖(课题组)。如果说“自学探究法”探索的成功让我迈出了教学实践的第一步,那么应该说国家级骨干班的培训让我开阔了眼界,重新审视了自己,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在这我想把自己学习回来写的学习感受读给大家听,我想大家也许很愿意和我一同走进北京校园。 我参加的是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最后一期学习班,2001年暑假前收到北京教育学院的通知,这是我盼望已久的,要知道我长这么大最大的心愿就是亲身感受感受大学校园的氛围。我知道有多少优秀的老师期盼这样一个幸运的求学机会,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它。 我曾询问第一批学员李湘玲参加培训的感觉,她告诉我整

8、个学习紧张得就像高考前的冲刺;我又反复地向第二批学成归来的卢红梅讨教,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她说写论文找不着资料,学电脑要有基础。于是,暑假期间我背回了一台电脑,熟悉了简单的操作和上网查找资料。我从唐老师那里讨来了还没有正式发行的新课程标准,从好友手上借来了不少小语期刊,总之,带着满满一兜也不知是有用还是无用的东西和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上路了。 十月的北京已经很有些寒意,在火车站我不仅受到了北京教育学院的热情接待,还遇到了我早就听说过的湖南小语界的一位名人曾旭英。 小语班湖南籍的学员有五人。我、曾旭英和一位湖南永州来的老师住在同一间房。虽然我们居住的房间充满了霉气,甚至墙壁一角布满了霉印,尽管食

9、堂的菜又甜又粘很不合我们的口味,但是这和学习带给我们的快乐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学习是快乐的也是辛苦的,我们每天早上吃过早餐后一路小跑赶到教室,因为我们那慈祥亲切的系主任、班主任总是早早地站在教室门外微笑着等待着我们,整整一个上午的课,最多只有一次休息,你想80高龄的霍懋征老师为我们上课就整整一个上午没有休息,她坚持得住,我们能不抖擞起精神吗?北京人是不习惯午休的,所以下午一点半就上课,我是只夜猫子,下午的课我通常要打打瞌睡。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有一次我们的室友谈心会居然进行到了凌晨四点,上午我们睁着迷蒙的双眼总算挺过去了,下午上课的老师是我们从未听说过的,于是我们挑选了最角落的位置准备好好补

10、上一觉,可走进来的张梅林老师不觉让我眼睛一亮,哇!六十多岁的她染了深棕色的头发,淡淡的口红,一身精致得体的套裙,脖子上还系着一条靓丽的小方巾。看着她。我不由得想到了李春山的教师观,他说他对电视剧中的教师形象做了一个统计,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是黄瘦憔悴的面容、陈旧过时的衣服还有患病早衰的命运,这就是人们给老师的定格。他说教师不要做蜡烛,要做太阳,要在照亮学生智慧火花的同时放射出自己的光彩。张梅林老师不仅是一位外表光彩的老人,她的讲课更是充满了魅力。我觉得她的很多观点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比如她说,人际交往是一种科学,不懂得尊重理解,不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不会有朋友。她给我们谈到了多元智慧、潜能、显能等

11、好多我们感兴趣的知识。最后,她当场为我们表演诗朗诵朗诵一首她自己写的诗昨天、今天、明天以此表现她挖掘自己潜能的效果。这首诗写得并不完美,她的普通话里还夹杂着浓重的上海腔,可我们全班同学都情不自禁地为老师热烈地鼓掌。在我们心里,最好的朗诵家莫过于此。张老师举手投足间的那份自信,言语间的那份对事业,对生活的执着和热爱让她充满了迷人的魅力。一个下午的时间我不仅没有一丝瞌睡,而且充满了激情和震撼。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时常责怪学生上课没有精神、学习没有劲头,可曾想过,这责任在我们自己呀!“语文老师要有爱、有情、有感觉。”“恨不起来,爱不起来,起不到人文教育的作用。”“情感没到位,请你不要进教室。”热爱生

12、活的张老师教会了我们很多很多。 北京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系是马力司长在开学典礼上唯一点名称赞的小语培训点,他们的口号是创“精品工程”。他们总是想方设法为我们请来小语界的权威,霍懋征、杨再隋、张光璎、崔峦、李吉林这些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专家都出现在我们的讲台上,与我们亲切地对话。教育学院基教系还为我们安排了三次活动,第一次是我们小语班的联欢会,生性不爱张扬的我在我们湖南组员的“挟持”下上台唱了一首梦里水乡,居然被同学们赞为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并推选我代表小语班在与中语中数骨干班的联欢会上表演。 第二次活动是我们基教系组织的师德演讲赛。湖南组又推选了我做代表,演讲是我的长项,再加上第一次活动给我的自信,这

13、次我爽快地答应了。我以学生写给我的信为主线,融入学习中的一些感受,以精神家园为题参与了这次活动,我记得演讲的最后一段我是这样说的:也许,在今后更长久的未来我所拥有的也仅仅是一些涩涩的平凡,也许,我终身踏不上特级教师的领奖台,也许,我奋斗一生也成不了霍懋征、李吉林似的教育家,但这又有什么呢?因为,在孩子们身上我找到了我一名普通女性生存的价值,找到了我的精神家园,找到了那种幸福的感觉和生命里最动人的爱! 我记得当我在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中走下演讲台时,班主任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晚上,学院组织我们听音乐会,因为冰冻得厉害,我们只能步行,系主任特意赶到我们队伍里对我说:“严杏,你的演讲太好了,深情并茂,我们

14、学院的书记说听你的演讲是一种美的享受。”在零下10多度的冰天雪地我感到是那样的温暖和开心。第二天,我被叫到了系办公室,他们问我:“严杏,你没想过要走上领导岗位吗?”“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我太喜欢和学生在一起。教书对我来说是一种快乐!”“从你昨天的演讲中我们看到了你和学生之间的理解和热爱,我们国际理解课题组正在寻找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我们欢迎你加入课题组。”原来,他们的提问是在对我进行面试呀!当我表示出很有参与兴趣时,他们高兴地将国际教科文出版的一套国际理解教育丛书送给了我。 在学习快结束的时候学院要求我们每个省要派代表上一堂汇报课。虽然我很期望这样一次能让专家亲自评点的机会,但我深知在这特级教师、

15、专家型教师云集的骨干班我还显得有些稚嫩,我极力地推荐参加过全国大赛的曾旭英担此重任。在上课的前一周情况有了变化,曾旭英报上去的课文授课班已经上过了,必须另选教材,曾旭英作为湖南组课题的负责人还需做开题汇报而她当时身体又不太好,其余几位组员也因各种原因不能参与,于是,上课的任务落到了我的身上。虽然我渴望这次机会,可当它那么理所当然的降临时我又很有几分担心。于是,我全身心地投入了准备工作,寝室的朋友们也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堂课外阅读课。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将这次学习带给我们的思想和理念融汇进去,紧扣新课标的要求,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就是在与学生见面的短短的时间,我也竭尽所能带给他们一些新的思想。 那天,在我见学生的路上正好碰到班上刚与学生见面回来的一位同学,只见她一脸的不高兴,她说学生嘻嘻哈哈,拿他们没办法。于是,我边走边改变了自己原先的见面计划。面对这群好奇的学生我干脆先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你们想问我什么,说吧!”你们知道这群孩子们最想了解什么,他们最想知道我的年龄。“你们猜猜看?”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融洽起来。然后,我随时抓住学生的一些表现和他们谈起了什么是“尊重”。我让他们理解倾听是尊重,应答是尊重就在这种很随意的交谈中见面限定时间到了,我走的时候学生都围着我说:“老师,您像个说马的,一下子和我们说了那么多东西。”“老师,明天上课您能不能不戴帽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