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文化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510887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味文化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味文化 教学设计课题: 体味文化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体味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涵义;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了解文化现象的普遍存在,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2理解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二、能力目标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对不同性质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的能力;通过对多样文化现象的感受、剖析,有意识地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感受力;增进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生活的情感,自觉提

2、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在体味文化的力量的同时,认识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同时,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文化在社会实践生活中产生同时又对社会生活具有反作用。教学重点:文化的含义;文化的特征。教学难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教学准备:收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的文字材料和图片制作成课件;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奥运会奖牌金玉良缘;福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图片多媒体展示材料:奥运会是体育竞技舞台,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早在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之际,

3、我们就郑重承诺:世界给我16天,我还世界5000年!说一说: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由学生回答)归纳:这些设计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底蕴,它就是用中华民族精神镌刻、古老文明意蕴书写、华夏子孙品格铸就出的一首奥林匹克史诗中的经典华章。在北京奥运会中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不断交流与融合的特色。它既体现了奥运文化的精神,又浓聚了中华文化的风格。因此,北京2008年奥运会不仅仅是一次世界的体育盛会,而且是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的盛会。过渡:从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和奥运会奖牌金玉良缘等的设计所体现的文化理念中,可以看出,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非常亲近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

4、内涵。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那么,文化究竟什么是呢?本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和体味文化的无穷魅力。讲授新课:一、文化万花筒 (板书)多媒体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说一说:从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文化现象? 四大发明;丝绸之路;夸父追日、空中飞天;文房四宝;太极拳;京剧、昆曲;兵马俑、孔子造型、 和为贵.得出结论: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板书)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板书)举一举:文化现象丰富多彩,请同学们列举不同的区域表现出来文化现象?(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不同区域文化现象的图片:蒙古摔跤图、东北二人转图、川剧的变脸图、海南的琼剧图等图

5、片。归纳: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得出结论: 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板书)过渡:我们刚才欣赏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和其他不同区域文化现象的图片,也谈论了不少关于文化生活方面的话题,大家从中一定体味到了文化,那么,文化究竟是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探究文化的内涵。二、文化是什么 (板书)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关于文化的内涵有不同的说法最通常是指知识。如学文化文化课等。文化是指某种较突出的社会生活习惯、风俗。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我国古

6、代文化一词主要指教化文治。如敷文化以柔软。比如: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周易,意思是:圣人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目前学术中常用的文化涵义,一是指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仰韶文化玛雅文化。二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艺术文化领域等。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艺术文化领域等。文化最根本、最深刻的涵义是-人化。一切文化的含义都是从这个根本涵义发展、引申而来的。文化可最高概括为,人(们)的(人化的)既定的广义活动模式。即人们已形成的食、思、做、乐等内在的习惯方式。四人小组合作:你同意上述哪一种

7、说法?应该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的含义?(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6-7页,共同探究文化的内涵。)(对于学生回答进行归纳概括)由此可见:应从三个方面把握文化的含义其一,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用来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含义相近。例如,仰韶文化、玛雅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其二,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其三,教材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知识拓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

8、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基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1文化的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板书)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知识拓展意识形态是关于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系统化了的思想观念体系

9、。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各种现象和事物的总的看法,其中包括社会观、自然观以及伦理观、审美观等。有了世界观,也就会产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总的看法,包括人生的意义、目的、态度和理想等。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2文化特征 (板书)(1)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自然现象)(板书)相对于自然界而言: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不是自然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问题探究展示图片:提问古树古堡是文化吗?将古树古

10、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你能否用教材插图,再进行补充,尝试描述人类文化创造和演进的历程?提示: 古树古堡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将古树古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例如:文字的发明-.记数的发明(如阿拉伯数字)一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工业革命-1969年美国阿波罗登月行动-载人航天行动。(2)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板书)合作探究人的文化素养是怎样形成的? 人的文化素养怎样表现出来?文化素养的形成:是在社会生活、实

11、践中形成的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获得和享用文化。文化素养的表现:在日常言行中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要通过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体现出来。这样,我们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归纳:相对于人们自身而言,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

12、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问题探究观察教材第7页两幅漫画图片思考:这两个镜头中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谁更有文化?为什么?提示:稚气未脱的学生更有文化。因为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人的社会行为,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两个镜头,形象反映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不同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稚气未脱的学生行为是文明和高尚的。(3)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板书)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指的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产品。文化传承与发

13、展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并不是纯精神活动,也不是纯精神产品,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而这些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也记载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过渡: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建设这个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为什么学习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三、文化的力量问题探究(分小组讨论)(1)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后,请同学们

14、说一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反映出了哪些文化形式?(2)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国外媒体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高度评价,你有何感受?提示:(1)例如:诗歌文化、戏剧文化、音乐文化、绘画文化、体育文化、科技文化、服饰文化、武术文化等。2)感受:从个人角度:精神振奋;倍感自豪;令人鼓舞;加深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从国家角度:通过奥运的大舞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的优秀风采,展示了当代中国繁荣、文明、民主、开放的国家形象,展示了中国人民崇尚和平、追求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真诚愿望。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辉煌成绩,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产

15、生巨大推动力。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板书)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板书)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