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507920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念母亲》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怀念母亲教学设计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执教者赵璞静课题怀念母亲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过程与方法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重难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一、谈话导入提起季羡林,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然而,当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你们会发现作者心中有一个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说:我这永久的悔就是

2、: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这悔、这恨就从失去母亲开始-二、细读课文 ,理解失母之痛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你不懂的词。2、同学们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这一段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3、分小组再来读读这一段,这次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4、同学们自己读了,也听别人读了,相信同学们一定从内心走近了季羡林,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这长长的一段文字读成一个字?5、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有的同学说是“悔”,有的同学说是“痛”,课文中是一“恨”字,这是怎样的恨?他恨什么?6、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你看到了这个“恨”字?学生任意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重点理解:

3、“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课件补充资料再次理解。课件出示赋得永久的悔片段:“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过渡: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 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

4、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两个“不知道为什么”,作者所不知道的,一定是同学们想知道的,请你读读下面的几则日记,相信你一定能从其中找到一些答案。三、品读日记,理解思母之情(一)品“糊”字1、夜静极了,没有一丝风,更没有一丝声响,我的心是否也跟着这夜晚静了下来?2、作者的心活动起来,他的心会怎样活动呢?他的心都会回到哪里,都会看到什么呢?3、为什么作者说这是凄凉的但又是甜蜜的?凄凉是因为什么?(远离故土、缺少朋友、衣食住行)为什么又会是甜蜜的?(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仿佛就在身边,心中多了一丝安慰、一点甜蜜

5、,少了一些凄凉、孤独。4、一个“糊”字你读出了什么?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书。(二)写“哭”字1、读这一段,房东太太高兴得不得了,你能想象是怎样的不得了吗?他会做些什么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看到 房东太太的表现,你会怎样理解这三个 “真想哭”?2、房东太太让我想起了什么?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等待的,而自己却八年没回家看上母亲一眼,哪怕是一眼。请你拿起笔把你想象到的写下来。3、学生读文,深化思母之情。串读几篇日记,体会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过渡:此时,再读三个自然段相信同学们一定对两个“不知道为什么”有所了解,但老师读到此却突然产生了这样的一个疑问:异国的生活让两位母亲频来入梦,

6、而作者在后文偏偏却又要寻梦,梦境已经如此之频,作者何故还要寻梦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寻梦的段落,看看作者寻的到底是什么?四、梦中寻母,抒发情感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2 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3 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4 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小结:季羡林在苦苦地追寻,只为得到一个清晰的面影,只为得到母亲的一个微笑,一声呼唤,

7、可是一次又一次追寻的结果,只是让眼泪不停地流淌,只是让自己的夜晚无数次地失眠,难怪他要大声地疾呼。学生读寻梦的结尾。同学们想一想,季羡林只是在寻找自己的生母吗?(更有浓浓的怀念祖国之心)再来齐读寻梦的结尾,感受游子的爱国之心。五、总结升华男女生对读首尾两个自然段。总结全文: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国母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国母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展示自己搜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分小组读课文,其他同学感受同桌讨论:从课件出示的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小组讨论并汇报:为什么作者说这是凄凉的但又是甜蜜的?朗读指导小组同学说说房东太太高兴的怎样的不得了体会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同桌说说季羡林只是在寻找自己的生母吗?小组同学自己总结季羡林追寻的是什么总结全文板书设计6 怀念母亲生母 祖国母亲 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教学反思通过重点句教学,学生深入体会到了作者对生母和祖国的思念、爱慕之情。再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