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规划样本.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49927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建设规划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水利建设规划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水利建设规划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水利建设规划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水利建设规划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建设规划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建设规划样本.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利建设规划0.前言水利是农业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设施,水利建设好坏,关系到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目的成败。近年来频繁发生洪涝旱灾害,暴露出我县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滞后,抗灾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现状。通过认真总结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来,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决定10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经验教训,以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进一步贯彻贯彻中央、省一系列关于加强水利建设批示精神;坚持改革创新,优化水资源配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合理开发运用水土资源和满足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总目

2、的,进一步理清治水思路,依照全省水利发展规划总体规定,编制我县农村水利建设“十一五”规划,指引近期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增进农业生产力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的实现,是十分必要和迫切。“十一五”规划是贯彻贯彻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布置第一种五年筹划,组织编制好“十一五”规划,对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备特别重要意义。为了加强我县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依照德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德府办字8号文献精神,县水务局负责编制我县农村水利建设“十一五”规划,文献还对规划重点进行了详细阐述,本次规划就是根据该文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编制。1基本状况1

3、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德安县位于赣北中部,东接星子县、南邻共青城及永修县、西靠武宁县、北连瑞昌市及九江县。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523-1154953,北纬2910-2935之间,其地形如阔叶状,东西长约42.6公里,南北宽约40.8公,总面积为864.5平方公里,合129.67万亩,其中山地面积84.99万亩,占总面积65.5%,耕地面积17.3万亩,占总面总值13.34%,(其中水田6.17万亩,旱地11.1万亩),水面6.16万亩,占总面积4.78%。1.1.2地形地貌德安县属低山丘陵地区,低山和平原各占19.2%和17.7%。总地势是:西北高而东南低,三面环山,东南角倾斜至鄱阳

4、湖滨,形成了本县各地貌类型区域内,土地运用现状和生产上不同特点;西北低山地区,耕地少,且多为垅田,因山高水冷,普通只宜种一季中晚稻,水利条件差;中部广大丘陵区,光热条件比低山区好,土壤熟化限度较高,是我县粮、油重要产区;东南部平原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热水资源较好,是我县粮棉油高产地区。1.1.3水文气象德安县属中亚热带南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总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光照充分,雨水丰而不调,无霜期较长,春阴夏热,秋旱冬冷,四季分明。全年降雨量平均值为1395.6毫米,最大年降雨量为2110.7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865.6毫米。近年平均蒸发量为1585.7毫米。年平均气温16.8,极端最低气

5、温-12.9,极端最高气温40.4。近年平均无霜期为249天,活动积温5176.4,近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8.5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451.7kj/2。近年平均风速为2.77m/s,大风日数为9.5天。据县气象站23年资料记录第一季度(13月)各年平均降雨量为252.7毫米,占全年降雨量19%;第二季度(46月)为613.6毫米,占全县降雨量24%;第四季度(1012月)为150.1毫米,占全年降雨量11%。本县雨季开始期近年平均为4月16日,结束期为6月30日,个别年份推迟到7月中旬后来结束,雨季降雨量近年平均为618.6毫米,最多达958毫米(出当前1969年)。由此易浮现农作物干旱现象

6、。德安县近年平均蒸发量为1162.5毫米,持续最大四个月(69月)蒸发量为601毫米,占全年51.7%,农作物重要生长期(46月)蒸发量为892.3毫米,占全年76.7%。雨蒸差和干旱指数分析:县气象站5679年24年资料中,干旱指数不不大于1有九年。7、8、9三个月干旱指数不不大于1有,各年平均干旱指数为1.55,因而这三个月容易浮现干旱。1.1.4水资源状况德安县可开发水资源总量为4.276亿m3,其中地表水3.792亿m3,地下水0.484亿m3。全县可供水量,地表水为1.06亿m3,地下水0.02亿m3,其中用于灌溉可供水量,地表水为0.88亿m3,地下水为0.002亿m3。蓄、引、提

7、工程齐全,以小(一)型以上水库为骨干工程。但已开发水量仅占可开发水量25.3%。1.2社会经济状况按行政区划分,德安县有9个乡,4个镇,1个林场,1个园艺场,总人口1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96万人。全县既有耕地面积10580,水稻播种面积9170,占35.7%;棉花播种面积3810,占14.8%;油菜播种面积6405,占24.9%;其他作物播种面积6337,占24.6%。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76517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6126万元(其中村办公司203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工业总产值130391万元(其中乡镇公司9743万元),是赣北经济发展较快区域。通过土壤普查,依照成土过程和

8、土壤属性分,水稻土占21.85%;红壤土占66.7%;其他土占21.45%,以水稻土为耕地较多。2、规划原则与目的21规划指引思想与基本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以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彻党和国家关于水利发展方针、政策,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紧扣治水新思路,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汛抗旱两手抓,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一起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综合治理,增进农村经济构造调节、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规划原则是:a、特色原则:因地制宜、因“水”制宜,注重地方、区

9、域以及工作特点。b、重点原则:一种时期一种重点,一项工作一种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动;c、可行原则:采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社会筹资,群众投劳进行农村水利建设;d、效益原则:注重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e、整体原则:有助于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有助于提高水利基本设施保障能力,有助于提高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服务水平。22规划范畴与重点全县所辖行政区为本次规划范畴。重点突出博阳河附城联圩工程和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与节水灌溉渠系配套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机电泵站改造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山洪灾害防治工程。规划基准年为,所有基本资料均采用有关数据;规划水平年为

10、。23规划目的德安县“十一五”农村水利建设规划目的,应依照各乡镇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定,因地制宜,因“水”制宜,按照需要与也许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合理拟定。本次规划以增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战略总目的。至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详细目的为:a.基本完毕鄱阳湖二期工程第五个单项博阳河附城联圩除险加固工程,达到设计防洪原则为P=5%,即二十年一遇。b.基本完毕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其中小(二)病险水库24座,中型1座。c.基本完毕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溉水运用系数提高至0.6以上,渠道衬砌率提高5-10个百分点,新增灌溉面积8.5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4万

11、亩;发展水稻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经济作物发展喷、滴、微灌面积1万亩。d.水土保持“十一五”规划共治理小流域33条,分3年实行,全县共开发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35万亩;争取防止监督工作获得较大进展。e.大力发展村镇供水,改进水质,为实行小城乡发展战略提供安全饮水保障。到,乡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0%以上。f.基本完毕全县机电泵站改造工程建设,达到相应治涝原则。g.结合园田化建设,重点对既有集中连片面积在亩以上中低产农田改造,共改造中低产农田面积7.3万亩。f.完毕我县山洪灾害防治一期工程,基本消除普通山洪对影响区破坏性影响。2.4规划根据(1)德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筹划和规划。(2)

12、德安县水利发展第十个五年筹划和规划。(3)德安县鄱阳湖区综合运用规划报告(水规划某些)(4)德安县防洪规划报告。(5)江西省德安县-农村水利建设规划报告(6)江西省德安县附城圩除险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7)德安县灌溉“十五”筹划及发展规划(8)江西省德安县机电排灌泵站更新改造规划报告(9)?德安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10)关于规程规范3.农村水利建设总体规划3.1附城联圩除险加固工程规划附城联圩位于鄱阳湖区西北面,鄱阳湖水系西岸一级支流博阳河中下游右岸,昌九工业走廊中部,该圩堤保护德安县城防洪安全,保护面积12.4km2,保护耕地1.01104亩,保护人口7104人,保护区内尚有京九铁路、南九

13、公路等重要设施。附城联圩由附城圩主堤5.17km、105国道路堤结合段0.75km、导托堤2.162km构成,总长8.082km。附城联圩设计原则:湖盆区以防御相应于湖口22.5m(吴淞系统)洪水位,博阳河尾闾区以防御该河一遇洪水位进行设计,建筑物设计洪水位比所在堤段设计洪水位提高0.5m,设计枯水位为11月至次年2月近年平均枯水位。其设计洪水位:临博阳河段为20.7220.94 m(黄海系统),导托渠段为20.8422.54 m(黄海系统)。设计枯水位为11月至次年2月近年平均枯水位,采用12.4813.95 m(黄海系统,下同)。重要工程项目:加高加宽土堤及导托堤7.332 km(其中导托

14、堤2.162km);新修防洪墙0.75 km;块石护坡堤长1.7 km;填塘固基堤长3.06 km;采用射水法造砼防渗墙堤长1.45km;既有穿堤建筑物9座,其中接长加固8座,新建电排站1座。重要建筑物:a.土堤及导托堤设计断面本次规划堤顶高程采用相应设计洪水位加安全超高,安全超高取1.0m,土堤堤线桩号为0+0005+170,设计堤顶高程为21.7221.94m,设计堤顶宽6m,圩堤临、背水坡均为1:3。导托堤为导托渠填方渠段,分布在导托渠不同五个渠段,桩号分别为:导0+350导0+600,导1+100导1+250,导1+650导1+750,导3+150导3+300,导4+050导5+462

15、;设计堤顶高程为21.8423.54m,设计堤顶宽及边坡与土堤相似。圩堤和导托堤加宽加高土方开挖9.52104m3,土方填筑24.67104m3。详见附表3.1.1附城联圩圩堤加高工程量表。b.防洪墙设计断面依照地形地质条件,结合都市道路及规划建设,在105国道路堤结合段采用浆砌块石重力式防洪墙,桩号为0+0000-750,堤顶高程采用相应设计洪水位加安全超高,安全超高为1.0m,设计墙顶高程为21.94m。c.护坡结合河流河势及风浪等因素,对迎流顶冲堤段(桩号1+0002+700)外坡采用0.3m厚干砌石护坡,下铺砂卵石垫层厚0.1m,护坡顶高程为设计洪水位以上0.5m,下至堤脚;护坡堤段长

16、1.7km。没有采用干砌石护坡迎水坡及所有背水坡采用草皮护坡。需方量干砌石护坡方量13277m3,砂卵石垫层方量4426m3,原干砌石护坡拆除后重新运用块石方量2163m3,草皮护坡20.07104m2。d.渗流险情解决对土堤堤身浮现散浸、软脚、塌坡等险情堤段,堤身采用锥探灌粘土浆解决,全长为4.47km。针对堤基渗流险情,结合本地实践经验,对堤基渗流险段重要采用填塘固基解决办法,将离堤脚30m以内坑、塘填至高于地面0.5m,对堤基渗入稳定不满足规定堤段进一步做水平压浸盖重解决,填塘固基堤段长度3.046km,土方量为230291m3,详见附表3.1.2附城联圩填塘固基工程量表。对泡泉险情严重、附近人口密集105国道路堤结合段和2+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网络安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