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不信法的原因.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494912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0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访不信法的原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信访不信法的原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信访不信法的原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信访不信法的原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信访不信法的原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访不信法的原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访不信法的原因.docx(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信访不信法的原因“避免矛盾涌入信访”成改革新思路全国推行“枫桥经验”,把矛盾化解在当地,专家称公正司法将根本减轻信访压力据新京报记者了解,中央对信访制度的改革,不仅限于取消“信访排名”。中央有关部门的新思路是,“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矛盾化解前置,避免更多的矛盾涌入信访。上月11日,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等联合召开大会,纪念毛泽东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而“枫桥经验”的核心就是依靠和发动群众,矛盾不上交,有矛盾在当地解决。据分析,中央有意在全国推广这种做法,避免过多矛盾进入信访,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上访、截访等问题。中央的新思路目前已在浙江、江苏等省市进行试点,如何在当

2、地化解矛盾是试点的重要内容。杭州市上城区公安分局的“平安365”社会服务管理平台系统,建立于去年4月。在该平台中,上城区被划分为159个网格,769名网格信息员在网格内的社区巡查,发现社区内矛盾、拆迁纠纷等问题及时上报“网格长”。“网格长”通过手机上报到平台系统之后,平台的工作人员会根据问题情况直接通过该系统转给相关的政府部门,要求38其在一定期限内解决,并及时反馈。地方政府一度向社会公开信访排名,有的通过政府网站公布,有的通过当地党报公布。中央有关部门的新思路是“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矛盾化解前置,避免更多的矛盾涌入信访中国信访制度正在进行重大变革。记者近日从权威部门获悉,

3、国家对各省市不再搞全国范围的信访排名、通报,有关部门确立了“把矛盾化解在当地”的新思路。始于2005年的信访排名制度,因为与地方党政领导升迁直接挂钩,造成地方信访压力很大,被指导致各地信访部门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截访”,甚至雇佣“黑保安”,设置“黑监狱”,发生恶性事件。取而代之的将是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点对点”通报制度,并通过信访约谈制度对地方工作进行监督。受访专家表示,这种做法将抑制拦访、截访等问题,并建议一直推行到县级政府。各个部门解决老百姓问题的时效和质量要考核,全年的“总成绩”与“一把手”的政绩挂钩。上城区“平安365”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丁坚华告诉记者,据统计,截至2012年

4、年底,网格信息员们共排查发现各类矛盾纠纷3500余起,在此期间,政府部门为群众解决问题的平均时间从5天减少到2.5天。浙江其他地方还尝试“老娘舅”调解等方式,化解基层矛盾。浙江省一位地市级政法委书记称,这种新的社会综合治理思路就是要“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在他看来,当矛盾是一粒砂石的时候,很容易拿起扔掉,而当它逐渐变成石块甚至巨石的时候,想搬走它肯定难上加难。马怀德对这种思路表示赞赏,“化解社会矛盾,最重要的是在矛盾刚刚出现的时候予以化解,时间越长,矛盾会逐渐放大,最后积聚成对社会不满的负面情绪。”马怀德表示,除了矛盾化解前置外,建立公平公正的司法体系,真正做到司法公正,信访的压力才

5、会真正减小。一、信访和信访工作的概念及定位信访,顾名思义就是人民群众写信求决和上访告状。在具体工作中可分为广义信访和狭义信访两种类型。广义的信访是指人民群众通过写信或上访向各级党政部门、人大、司法机关等单位提出要求、意见、批评、建议、愿望,以此参政、议政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狭义的信访就是指由国务院2005年5月1日制定并开始施行的信访条例所规范的行为,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从狭义的信访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信访工作是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依法

6、处理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的工作,是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在具体工作中,各级信访工作部门实际上肩负了更大的责任,这从县信访局挂的牌子就可以看出来,全称是“中共梁山县委、梁山县人民政府信访局”,隶属县委办公室管理,这种配置可以说在机关单位中是独一无二的。并且,从2007年开始,县信访局又加挂了“县委群众工作部”的牌子,职能更进一步的拓展。大致来说,信访工作有以下四个定位:第一,信访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伸冤渠道,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发挥着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党委、政府面对群众的窗口,也是群众衡量各级各部门领导工作好坏的一面镜

7、子,为我们准确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难点、重点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信访工作,是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件大事,也是新形势下落实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说到底是一个群众基础和人心向背问题。第二,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信访工作接触的是信访群众,处理的是人民内部矛盾,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是最传统、最贴近基层社会的民意诉求机制,是民怨的释放通道、民情的反馈渠道、民声的传声筒、民意的表达器,也是群众维权的有效法宝,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是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第三,信访工作的目标是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信访工作是实现政治需要的手段,是为经济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巩固

8、国家政权服务的,针对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利用国家机器去协调、去规范各种社会关系,发挥社会“减震器”的作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党的执政基础。第四,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优秀的工作团队。说实话,信访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很艰苦,很辛苦,也很清苦。特别是当前形势下,信访工作人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因为信访人素养不同、水平不一,反映情况时有哭声、骂声、埋怨声,不好听;诉求面广而量大、千差万别,尽是些烦事、难事、窝囊事,不好办,所以特别需要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深刻理解群众路线、知识面广、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耐心,并且还要掌握一定的谈话

9、、办案、写作技巧的优秀人才来担当重任,我个人认为一名优秀的信访干部大致要做到十六个字,即“张口能说,提笔能写,有事能办,无事能思”。二、群众信访问题的成因一提到信访,大家都认为是一个难干的活,有些信访问题久拖难决,决而难结,结而难了,是长期困扰各级党委、政府的老大难问题。目前,群众信访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多发性、群体性的特点。一是从群众信访的形式来看,有书信、走访、电话、网上投诉等多种形式,其中走访所占比重最大;二是从群众反映的问题来看,主要集中在劳动社保、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调整、涉法涉诉、军转人员待遇等方面,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三是从群众信访的规模来看,集体访占了较大比例,有组织的跨

10、乡镇、跨部门的串联集体上访不断增加,上访过程中的过激行为不断发生;四是从群众信访的层次来看,无序、非理性的越级访占了较大比重,并且时有反复,越在重点时段、敏感时期,越级上访的越多;五是从工作层面上讲,信访工作难度不断增大,主要是上访人难劝返,问题难解决,老户难稳控。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群众信访问题,普遍的观点认为:除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及其自身权益保护的诉求得不到解决等原因之外,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矛盾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国家公务人员懈怠渎职,都是引发信访问题的原因。1.时代之困。大量信访问题的出现,首先是与社会转型息息相关的。当前,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

11、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一些重大的、根本性的、群体性的矛盾日渐凸现,表明当代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矛盾多发的时期,普惠性的改革已经让位于利益分殊的改革。这些矛盾和问题通过信访渠道暴露和反映出来,具有时代必然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化解消除的。政策之瑕。有些信访问题的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策与现实状况不适应,欠周全、欠平等、欠细致。比如户籍制的限制,使进城农民工遭遇种种不平等的待遇;社会保障机制的缺失,使企业改制协解人员、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产生困难

12、,由此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应该说,有些政策法规如果当初制定时能够考虑得更周全、更平等、更有前瞻性,许多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3、工作之误。有些信访问题的发生,与基层组织工作不到位,甚至执法犯法也有一定的关系。一是执政为民意识淡薄。有些基层领导干部没有摆正个人前途和群众利益的关系,片面追求“政绩”,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执法犯法、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损害群众利益,引发大量信访矛盾。如在农村征占土地中,有的地方严重违反征地的有关规定,未批先占,以租代征,大量圈占土地,农民失地后得不到应有补偿和妥善安置等;在企业改制中,有关部门违反有关规定,不经过法定程序,无视职工和国家的利益,甚至搞暗箱操作、

13、权钱交易,贱卖企业,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二是为民服务意识不强。有的基层领导对信访工作认识不足,工作热情不高。当遇到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时,更多的是以“踢皮球”、“打太极拳”的方式来应付,以“请示”来推诿,以“调查”来敷衍,以“研究”来拖延,没有设身处地的去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该办的事情拖着不办或办的不合理,从而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新户拖成老户,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瓮安事件、石首事件,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三是信访渠道不畅。有的基层领导存有“上访无好人”的错误观点,认为信访从显性层面上讲影响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当地的社会稳定,从隐性层面上讲影响自己个人的政绩和仕途,发生信访问题后,

14、不但不主动承担责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反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对群众信访进行压制,对信访人围追堵截,导致矛盾激化,既增添了信访群众的劳累奔波,又加大了处理信访问题的行政成本。四是工作人员素质低。基层信访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在工作责任心和接访、处置、材料等方面有的存有一定差距,难以胜任新形式下的信访工作,贻误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有些信访问题不是我们具体办事的工作人员所能拍板定案的,这就涉及到请示领导的问题,办不了不要紧,及时汇报请示,推动问题尽快解决,千万不要将问题积压在自己的手里,我们要将接到的“球”高效地发出去。)4、民见之偏。信访固然源于不公平,源于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源于个人权

15、利受到权力者的严重挤压,有冤无处诉,只好向上找青天,但不少信访问题的出现,同一些群众的观念误区也有很大关系。一是信“多”不信“少”。有的群众遇到问题错误地认为找的领导和部门多了,才会引起重视,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问题才会得到尽快解决,因而将信访材料复制若干份,一信多投,甚至直接到上级机关部门走访。只要短时间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便再次反映,甚至增加信访人数以制造声势和影响。二是信“上”不信“下”。逐级反映问题是信访人应遵守的程序,但不少群众对基层信访部门和信访干部缺乏信任,总怕因地方小、熟人多而互相包庇,或是觉得基层信访部门和信访干部职低权小、人微言轻办不成事,因此认为上访层次越高,问题越容易得到解决。三是信“闹”不信“理”。少数信访者在利己思想的驱使下,认为只要把事情闹大,上面就会重视、解决,自己就有利可图,他们吃准了政府要稳定的“软肋”,“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手段在实践中屡试不爽,并为更多的信访人所效仿,一旦未达到他们的期望值,就纠集在一起越级上访、到处上访。有些群众在上访过程中越来越过激、越来越对抗化,讲不好就摔杯子、砸桌子,甚至呼口号、打标语、穿状衣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