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画家资料.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49352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画家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方画家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方画家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方画家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方画家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画家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画家资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作品/佛罗伦萨画派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画家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愈越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

2、:“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作出了符合自己个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整个场面陷于不安之中。过去的画家无法表现这一复杂的场面和弟子们各不相同的内心精神活动,唯芬奇从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不同个性人物的观察,获得不同的个性形象,于是在画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观赏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画中人作出不同的心理分析。 画家描绘的弟子们的心理和情态,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模特儿,可是叛变者的形象是很难画的。达芬奇为塑造犹大的形象已停笔几天,他常站在画前沉思。当时请芬奇作画是按时付酬金的

3、,后几天不动笔使院长十分恼火,并打算扣芬奇的工资。院长将想法通过总管告诉芬奇,芬奇说了停笔的原因。总管虽能理解,但扣工资非他本意,而承院长旨意。这时芬奇转首看看院长,立即表示可以很快完成犹大的形象,如果实在找不到犹大的模特儿,就把院长的头像画成犹大,总管会意地笑了。后来米兰大公来看芬奇已完成的画,一见坐在犹大位置上的是院长,笑了,并说:我也收到修士们的指控,说他克扣修士们的薪金,他和犹大是一个样的,就让他永远地坐在这里吧。大公对芬奇说:“他对你不公平,你巧妙地报复了他。”芬奇之所以用院长作模特儿,并非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报复,而是发现院长和犹大都贪婪金钱,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犹大是作为贪财、

4、叛卖、邪恶的典型而进入芬奇的作品的。 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波提切利玛尼菲卡特的圣母 圣母是耶稣的母亲,也是神的母亲。她的儿子耶稣命中注定要受到人间最残酷的极刑,而耶稣深知自己未来的命运。因此圣母子这个宗教题材一直为历代画家所描绘,借以传达最崇高最悲壮的情操:慈爱、痛苦、尊严、牺牲和忍受交错地混和在一起。在这幅圆形构图内天使们围绕的圣母怀抱着的小耶稣,其中两位天使分列两侧对称式举起金

5、冠,顶部的圣灵金光洒射在人物的头上,另外的天使手捧墨水瓶和圣经,由着圣母蘸水书写, 从空隙处远望一片金色平静的田野。人物形象充满波提切利特有的“妩媚”神态,整个画面没有欢乐,只有庄重、严肃和哀怨,这预示着耶稣未来的悲惨命运。 波提切利的人物造型,以非常优雅的、比例适度的、完美而富有古代希腊雕刻美感而与众不同。在艺术语言上,继承发展了他的老师利皮善于运用流畅和谐的线条造型,形成高度完美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技巧。.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作品/威尼斯画派.乔尔乔内 (1477-1510年)原名乔尔乔巴巴雷里达卡斯特弗兰柯。出生于威尼斯附近的卡斯特弗兰柯小镇,后来迁居威尼斯,他追求个性解放和享受生活乐趣,长于

6、谈吐,善于交往。他热爱自然,喜欢唱歌,弹得一手好竖琴,他的笛声能引得少女神魂颠倒。瓦萨利在他死后30年写道:“大自然赋予他如此轻而易举和顺利成功的天姿;他的油画和壁画中的色彩忽而活泼鲜明,忽而柔和平稳,并且把从明到暗的过渡画到如此程度,以至于当时的许多优秀大师都承认他是一个生来就使人体富有生气的画家。”他对大自然的色彩变化有着超凡的敏锐洞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他的目光能透过千变万化的阳光,捕捉到色彩变化的精髓,并且能生动地呈现在画布上。由于他画了美丽的威尼斯,人们这才发现威尼斯光彩绮丽的美,他用天才的笔触画出青翠的山坡和陡峭的悬崖,人们这才注意到威尼斯风景所呈现出的明暗差别,怪不得有人说威尼斯的美

7、是乔尔乔内画出来的。三圣贤 三圣贤又称三个哲学家,一直被认为是为乔尔乔内所作,但是经现代仪器检验后被否定了,因尚无归属,暂且仍归乔尔乔内名下。 这幅画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上分析,主要是表现人和自然的关系:在人的面前大自然的变化是多样而神秘莫测的。画家将人和自然组合在一起,构成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 在色彩配置和表现上,显示出威尼斯画派的基本特点:表现自然光照下色彩变化的关系,由过去的明暗法转化为色彩布局。整个画面的色调是越接近中心愈明亮,天空的色彩变化极为丰富,精微地表现由于光影变化而使画面达到色彩的和谐。根特祭坛画局部 所谓祭坛画,是画在木板上安置在教堂圣坛前面的画,有的类似可以折叠的屏风画。

8、根特祭坛画是一种多翼式“开闭形”祭坛组画。每逢节日的礼拜盛会,祭坛的两翼伴随着音乐旋律被徐徐打开,辉煌夺目的12幅祭坛画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它分成上、下两段和左右两翼,上段的中央是基督,两旁是圣母玛利亚和洗礼者约翰。两翼的内侧是合唱的天使们和奏乐的天使们,外侧是亚当和夏娃,下段的中央是羔羊的颂赞,两翼左两侧是骑士和裁判官,右侧是隐者和巡礼者。在平日,祭坛的两翼是闭合的,人们只能看到两翼外侧的画面。根特祭坛画的题材虽来源于宗教,但画家以对现实世界的肯定和赞美的态度,以及对人物的细致和写实的描绘,构成了这幅作品的基调,从而使整个画面充满诗意,并具有无穷艺术魅力。根特祭坛画可以称为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

9、油画作品,色彩鲜明,辉煌艳丽,经过数百年之后,画面仍然如初,这在当时的确是一种绘画技法上的突进。所以,根特祭坛画在绘画史上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处理上的革新和独创,而是开创了整个欧洲绘画的新纪元。丢勒1498年的自画像 丢勒很喜爱作自画像,这幅是他27岁时的作品画中的丢勒漂亮且受人爱慕的,自信又自负,俨然一个创造者和思想家。他身着精致的服装,头戴一顶带条格的软硬帽,卷发披肩,十分时髦。不长的浅色胡须,使他年轻的面孔显得庄重。丢勒曾说:每一个德国人都想有自己的“式样”,都期望自成一家。所以在丢勒的肖像画中,面部五官、尤其是眼睛和嘴的形体刻画,都具有十分强烈的个性特征:他的眼睛

10、明亮,神态优雅,有着希腊人称为四角形的鼻子,相当长的颈项,非常宽阔的胸脯,令观赏者感到他的非凡相貌里所蕴含的天赋才能。凡代克 (1599-1641年) 安东尼凡代克,出生在安特卫普的一个商人家庭,母亲精于刺绣,自幼受到母亲的良好教育。 11岁的凡代克师从于凡巴伦,少年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早熟才能。15岁时,他的美术创作就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凡巴伦帮助他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工作室,这是画坛前所未有的。但他深知自己的不足和启蒙老师的平庸,便毅然投奔鲁本斯门下,成了鲁本斯的得力助手和高足,他的才能在鲁本斯工作室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一直为鲁本斯工作到21岁,得到大师的高度赞赏。同年,他应英国查里一世国王的邀

11、请赴伦敦,回国途中转赴意大利,在那艺术的国度里对意大利古代和文艺复兴的艺术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和学习,他崇拜威尼斯画派的色彩和佛罗伦萨画派的造型,尤其是提香的艺术,使他终身受益。画家27岁时回到故乡安特卫普,这时的凡代克已是可与老师鲁本斯相抗衡的知名大画家了,他已经形成独立的艺术风格。 画家33岁时受聘为英国查理一世的宫廷首席画家,是第二次赴伦敦,并在那里终其一生。 凡代克的艺术,早期接近鲁本斯,在成为英国宫廷首席画家之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不像鲁本斯那样粗壮奔放,他注意发展个性,他塑造的人物显得比较柔和、沉静,都有一种典雅娇弱和华丽的气质。他很注意刻画人物的面部,仔细描绘那微皱的双眉和沉静

12、的目光,并以身体姿态和手势及服饰的巧妙安排作为补充。他对英国绘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查理一世行猎图 按照国王的要求,画家把他画成穿猎装在郊外的形象。 画中的英王装腔作势地半侧着身子,手插腰间,头向画面外回旋,做出骑士般的居傲姿态。他那单薄的身体细腻考究的打扮,装出了“矜持端庄”的威严的君王架势。 画家没有作过多的夸饰,真实地描绘了他的面貌和精神状态。这是一幅群体肖像画,在国王背后还顺带描绘了一个侍从,面目愚笨略带阿谀姿态。这一主一仆人物,显示出一派懦弱无能的样子,使人觉得他们如最终会败死在克伦威尔的手下,就不足为怪了。 作为肖像画,国王的形象十分突出,面貌神情如真。人物的衣饰质感很强,

13、有如衣服本身在闪闪发光,周围的环境、自然风景,从云层里射出的光线,都刻画得非常细腻入微,显示出他纤细的风格特色。整个画面的色彩统一在夕阳的光照之下,温暖而柔和,与人物的气质遥相呼应。鲁本斯 (1577-1640年) 17世纪欧洲出现四位鼎立的大画家:意大利的卡拉瓦乔、佛兰德斯的鲁本斯、荷兰的伦勃朗和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其中唯鲁本斯最幸运,他不仅是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而且可以代表17 世纪的整个西欧绘画。1577年6 月28日彼得保罗鲁本斯出生于德国的茨根小城。9 岁时随父母移居佛兰德斯,定居安特卫普。父亲去世后,母亲送他进一所拉丁文学校学习,他能阅读古希腊罗马书籍原著。14岁时被送到一位贵夫

14、人府第当侍童,在那里不仅懂得了上流社会礼仪习俗,而且学会了为人处事,这对他后来的发展是有益的。 鲁本斯最初师从于风景画家维尔哈希特和多才多艺的画家阿达姆凡诺尔特,在他们的门下学习了4 年时间,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不久又成为从罗马归来的维尼乌斯的弟子,使鲁本斯受益很大,这使年轻画家对意大利,特别是罗马充满美好的向往。在他21岁时成为安特卫普画家公会的会员。两年之后实现了去意大利留学的梦想。 1600年,鲁本斯来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他以极为虔诚的态度研究学习提香的色彩艺术和丁托雷托具有生动韵律的构图及明暗法。后来相继访问罗马、佛罗伦萨和热那亚等地,精心研究临摹古代艺术精品和文艺复兴盛期大师们的画

15、迹。同时,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绘画强有力的艺术效果也吸引了他,而最感兴趣的是正在兴起的意大利巴洛克艺术。在意大利期间,接受曼图亚大公的礼遇成为奥奇契的宫廷画家,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古代艺术珍藏,丰富了他的艺术修养。受到大公的赏识和信任,让他作为宫廷使臣去意大利各地和西班牙收集艺术珍品,青年画家的难得机遇,有可能使他在艺术上博采众长。 1609年鲁本斯成为佛兰德斯的统治者伊萨贝拉的宫廷画家,不久便与人文主义者、名律师的女儿布兰特结婚,画家为妻子画过不少著名的肖像,过着豪华安定的生活,画家投入积极的创作活动,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特别注重带有旋转的运动感的结构来表现激动人心的场面,他善

16、于运用对比的色调,强烈的明暗和流动的线条来加强这种画面的运动感。这种巴洛式的艺术风格主宰着他几乎一生的创作活动。 鲁本斯一生的创作中,主要是宗教神话题材,他在基督教题材的创作中,不可避免要受到教会的制约,但在神话题材创作中,就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鲁本斯从威尼斯大师们那里获得色彩造型的启迪,在自己的创作中,色彩艺术得到了尽善尽美的发挥,已经超过了他所尊重的威尼斯画派的成就。 鲁本斯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画家,即使宗教神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但他还是以世俗的人物和自然去描绘神界人物,正如法国美术史家丹纳所言:他的作品表面上涂着一层天主教的圣油,而骨子里的风俗、习惯、思想感情,一切都是是异教的。在鲁本斯的作品中体现出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美好理想、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艺术形象肯定人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