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俗语归纳.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491919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俗语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俗语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俗语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俗语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俗语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俗语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俗语归纳.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考语文俗语解释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发音】:bngdngsnch,fiyrzhhn【解释】: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出自】:高阳胭脂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局坏到如此,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错。”【近义词】:滴水穿石、铁杵磨针 【反义词】:浅尝辄止【语法】:复句式;作主语、谓语;比喻事态的严重不是一时所致而是长期造成的。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发音】:brhxu,yndhz【解释】: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出自】: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示例】:中国人有一句老话:“。”这句话对人们的实践是真

2、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毛泽东实践论【近义词】:亲临其境 【反义词】:胆小如鼠【语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3、吃一堑,长一智 【发音】:chyqin,zhngyzh【解释】: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出自】:明王阳明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近义词】:失败乃成功之母、上当学乖 【反义词】:重蹈覆辙【语法】: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分句;用于总结经验教训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发音】:chyusudun,cnyusuchn【解释】: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出自】:

3、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示例】:但古人云:“。”我们只要尽忠辅佐闯王,总还是有可用之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近义词】:尺短寸长 【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定语;比喻各有所长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解释】你站在河塘边,与其急切地期盼着、幻想着鱼儿到手,还不如回去下功夫结好渔网,这样就不愁得不到鱼。表示与其空空羡慕,不如动手去干。【出自】史记汉书董仲舒传,书中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辨析: 在目的与手段之间,有明确的目的固然重要,但如

4、果没有实现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目的将是空幻而不切实际的。告诫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抓住观念、制度这个根本。6、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发音】:dshuzhn,dngyngqunxingbo【释义】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应当加倍报答。【出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采用。7、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发音】:qblkuqunblshu【解释】: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出处】:林雨刀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战士的离不开刺刀手榴弹。”【成语示

5、例】:我们只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使功夫日益纯熟。【造句】:我们学习上要做到。8、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发音】:shshngwnnsh,zhpyuxnrn【释义】: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示例:教师常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俗语来鼓励我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出处】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9、书到用时方恨少 【发音】:shdoyngshfnghnsho【解释】:书,知识。到,等到。用,需要,有所用。时,时候。方,才。恨,悔恨,后悔。少,只懂那一点点。等到真正用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读的书太少了。【例句】:作为学生,平时

6、要多读书积累,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原文】: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撰诗句【鉴赏】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宋代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周立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也是此理。宋代的朱熹和清代的王夫之更把“知”“行”关系说得明白。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夫之在尚书引义中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且夫知也者,因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

7、得行之效也”,均是说“知”“行”的关系,“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的下场。本联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将“知”“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本联在艺术上的特色是用词平淡,不事雕琢,雅俗共赏,语言自然却韵味无穷,深得孟浩然春晓的艺术真谛。本联对仗也工整自然,意义相对,尤其深刻、贴切,故千百年来成为劝勉联中的精品。10、众人拾柴火焰高 【发音】:zhngrnshchihuyngo【释义】:众多人都往燃烧的火里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比喻人多力量大。【例句】:通过这次的合作探究,大家明白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深刻的道理。【用法

8、】:作宾语、分句、定语;指人多力量大11、行百里者半九十 【发音】:xngbilzhbnjish 【释义】: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常用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12、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发音】:miyugubqdhuynshn【释义】:比喻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就是没有人走不过去的路火焰山:因西游记而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指道路艰难,很难跨越,几乎无法从其走过。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是说,没有过不去的坎,一切最终都能得到解决。可以是事业、学习、爱情、生活等等各各方面。这是一句积极

9、的励志的话,常用在鼓励别人的话语中。【出处】:。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近义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例句】:天下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人的意志力可以克服一切困境。每当我遇到困难,父亲就用“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句话来鼓励我。13、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读音】:chzhuwnl,knzhegul【意思】:比喻贪心不足。【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你还哄我哩,你那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心儿,你说我不知道?”红楼梦第十六回:“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相关词语:吃不服吃劳金吃板刀面吃请吃量吃哑巴亏吃黑饭,护漆柱吃苦耐劳吃个虱子留只脚吃晌吃花烟吃嘴吃闷吃吃吃飞利

10、吃口令吃肉不吐骨头吃力装蟒吃象癞虾蟆想吃天鹅肉缺吃少穿好吃好喝抓拿骗吃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坐吃享福管山吃山管水吃水肥吃肥喝狗吃热尿缺吃短穿稳吃三注嘴吃讨冷饭吃软硬不吃贪吃懒做移盘吃饭汉牛吃蟹14、磨刀不误砍柴工 【发音】mdobwknchigng 【意思】“磨刀不误砍柴工”表面的意思是在刀很钝的情况下,严重影响砍柴的速度与效率,在砍柴前虽然费一些时间来磨刀,并不立即去砍柴,但一旦当刀磨得很快,砍柴的速度与效率会大大提高,砍同样的柴反而用时比钝刀少。深入理解就是,要办成一件事,不一定要立即着手,而是先要进行一些筹划、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步骤安排,做好充分准备,创造有利条件,这样会大大提高办事效率。简单

11、说也就是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同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三国演义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当时曹操正与袁绍作战,袁绍号称有百万雄师,而且粮草充足。曹操处于明显的劣势。许攸(好象是,记不清了)在袁绍处得不到重用,投奔曹操,曹操赤脚相迎。许攸建议曹操偷袭袁绍粮草,结果最后反败为胜,成为一代枭雄。而曹操当时仅剩下三天的粮草可以支用。【示例】今天你很想睡觉了,但是又觉得应该学习,你就应该先休息一下,等明天精神状态好了再学。磨刀不误砍柴工嘛。1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读音】:qinshbwng,hushzhsh【解释】: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12、。【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示例】:,我们要记取这次失败的教训,争取下次实验成功。【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l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

13、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

14、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16、玉不琢,不成器: 【读音】:ybzhu,bchnq1.礼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