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484567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枣庄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当前,我国已进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科技进步和创新已成为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由此可见,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建立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工作任务是承担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和试验任务,研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供技术咨询,搞好技术人才的培训。一、我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3年,市科技局制定了枣庄市工程技术

2、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各级工程技术中心。1、技术创新投入大幅度增加,科研环境不断改善。企业每年研发费用投入已经占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达到了高新技术企业规定的标准。如依托山东鲁南机床有限公司成立的枣庄市数控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两年新产品研发共投入4445万元,占销售收入的6.7%。其中,“DZW10数控电火花喷孔加工机床”填补了国内空白,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系列产品年销售收入达3000多万元。2、重视人才培养,鼓励技术创新。企业把人才的竞争作为立足于市场的第一要务,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培养科技人才,鼓励技术创新,许多

3、科技人员逐渐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顶梁柱。近年来,企业开发的新药品种分别占到销售收入和利润的67%、91%以上,2008年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近2亿元。3、加强产学研联合,积极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企业积极寻求合作的途径,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依托山东华能线缆有限公司成立的枣庄市多功能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聘请科研院所的专家形成外部技术支持网络,搭建起电缆行业的研发平台。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200多万元,开发出四项专利产品,其中防鼠防蚁防潮电缆在中国国际专利博览会上评为“专利金奖”,2007年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31790万元。4、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产业化率显著提高。20072008年期间,54家工

4、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取得科技成果68项,56项成果得到转化,推广,转化率达到82.4%;实施技术转让项目12项,转让金额18560万元。依托兖矿鲁南化肥厂建立的山东省煤气化及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几年来先后承担研究开发项目15项,包括国家“九五”、“十五”重点攻关项目2项,国家“863”课题3项。中心综合碳一化学研究和生产集成优势,减少了工程放大的中试投资和试验周期,为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型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通过工业化推广,已有30余台新型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在江苏灵谷、滕州凤凰、神华宁煤、宁波万华、山东久泰、上海华谊等11家企业运行,实施专利技术许可的合同金

5、额达15836.9万元。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我市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各个方面建设还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1、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不少中心经济上未实行独立核算,技术创新成果参与收益分配的机制还不完善,缺乏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科研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效率较低。2、投资渠道单一,研发资金不足。由于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大,有风险,且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企业的创新意识以及敢挡风险的闯劲不足,中心及依托企业科技投入偏低。另外,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多渠道的投入机制。3、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仍然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长远发展的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不足。4、产

6、学研合作的层次不高,广度不大,深度不够。短期项目合作多,战略层面合作少;一般院所多,大院大所少;项目引进多,合作开发与人才交流少;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比较松散,缺乏稳定合作机制和持续有效的内在动力。三、对策与建议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可以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为此提出如下建议:1、进一步提高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市作为传统的煤炭资源型工业城市,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明显滞后,要实现城市转型,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必须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由单一的资源主导型向多

7、元化转变。2、不断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灵活的运行机制,使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充分接轨,把工程技术中心推向市场,服务于市场。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并制定多种激励措施,如加大科技成果奖励力度、技术参股等,充分调动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政府积极做好引导、扶持、服务工作。研究制定激励工程技术中心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部门、单位间的协调,把科技资源共享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落实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科技进步的奖励政策,对其承担的课题和项目优先予以扶持。4、充分依靠产学研联合,提升工程技术中心的创新能力。企业要充分利用知名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与之建立开放、稳定的合作关系。跟踪国际、国内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实现产品、技术以及工艺装备的升级换代。要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加快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