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说新语读后感3篇(关于世说新语的读后感)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47274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世说新语读后感3篇(关于世说新语的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世说新语读后感3篇(关于世说新语的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世说新语读后感3篇(关于世说新语的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世说新语读后感3篇(关于世说新语的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世说新语读后感3篇(关于世说新语的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世说新语读后感3篇(关于世说新语的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世说新语读后感3篇(关于世说新语的读后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世说新语读后感3篇(关于世说新语的读后感)下面是我收集的世说新语读后感3篇(关于世说新语的读后感),供大家参阅。世说新语读后感1读世说新语,思魏晋风度世说新语是我最喜爱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最高峰。别看是小说,但大都纪实,可以看作纪实文学全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现实。作者用机灵幽默、妙趣横生的语言,倾泻了对铮铮风骨的观赏讴歌,对卑劣宵小的讥嘲讽剌。那飘逸清丽的翩翩风度,精妙玄远的名士清谈,至今仍让我倾心不已。心中的仰慕化作行动,于是我仔细地融入世说新语,进入那个神异又黑暗的乱世。去追慕先贤们独特的精神风貌,去体察那个混乱无序的时代。追源思友情读过世说新语,最能打动我

2、的,自然要数“竹林七贤”了。据世说新语任诞载:“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从中可以看出,“竹林七贤”不是什么严密的组织。参加其中的贤士们寄情山水、纵酒放歌,都是本性的自然流露,全然不掺杂任何功利的东西。他们不会委曲求全地压抑自己,不需虚情假意地相互吹棒,不屑追名逐利地曲意逢迎。那么他们有什么呢?只是友情,淡漠到近乎浓烈,浓烈到近乎淡漠。俗话说“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意思是“有的人一辈子相交,直到头发都白了,却还是像生疏人刚刚相识一样,根本不了解对方。而有的人只是在路上休

3、息时很偶然的相遇,一起坐在临时搭起的遮阳伞下谈了几句,就像是三生的知交。”倾盖如故哦,感觉真好!不知当年七贤是否这么感叹过。 至少,我是被他们的友情深深打动了。谈士思风度提起魏晋风度,必谈竹林七贤;谈及竹林七贤,必言阮籍、嵇康。因为所谓的魏晋风度,也许只有此二人深得其味。鲁迅先生曾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提到:“他们七人(指竹林七贤)差不多都是抗拒旧礼教的。”诚然,那些惊世骇俗的“非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见,就是他们首倡而又身体力行的。可是,外面的世界实在是太无奈了,他们的抗争实在是太无力了,即便总是同心同德,能做到的却还是那样的少。最终,全部的努力化为泡影,怕是仅仅巩固了他们

4、的友情而已。七贤之中最负盛名的是阮籍、嵇康。阮籍非常会说,谈起“玄”来滔滔不绝,然而他“口不臧否人物”,让统治者没有把柄可抓,自己也乐得逍遥自由。这一点嵇康非常艳羡,他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写道:“阮嗣宗(阮籍)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而王戎又说,和嵇康相处了20年,都没见他有过大喜大悲的神情。这么看来,嵇康在性格上慷慨激烈,只是喜怒不行于色;但他言辞犀利,礼法之士肯定不能容忍。事实上,他的遭受的确更震憾人心。嵇康,字叔夜,官拜中散大夫,娶长乐亭主(曹操的曾孙女)为妻。他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大奇迹: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为人刚直简傲,精通乐理,崇尚老庄,好言服食

5、养生之事。”他人品一流,爱做的是寄情山水,喜爱的是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时时常还吃些丹药强身健体尤其让人艳羡的是:他是一个标准的美男子。世说新语容止中说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他的挚友山涛也赞美说:“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关于他的优点还可以举出许多,如擅长打铁,身体强壮,文辞清远,未失高流甚至毫不夸张的说,他是集中华传统美德于一身的名士。写到这里,我心里不禁泛起一丝担忧:名士,名士就能逃脱被杀的命运吗?惋惜答案是否定的,晋书阮籍传告知我们:“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余秋雨也在遥远的绝响中写道:“而到了魏晋时期被

6、杀的学问分子,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不一样了。他们早已是真正的名人,姓氏、事迹、品行、声誉,都随着他们的鲜血,渗入中华大地,渗入文明史册。文化的惨痛,莫过于此;历史的恐怖,莫过于此。世说新语读后感2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发展到必需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资料和形式了。也能够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世说新语是探讨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

7、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述。综观全书,能够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经过这些人物形象,能够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如德行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经过与华歆的比较,赞扬管宁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超群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育出来的。有德行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心情这方面,德行较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心情为中心,心境好时大家没事,心境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我的心情上,那个人就

8、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齐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兴奋或者生气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个不好的东西,或遇到对自我有害的东西都会闪而避之,可是有的人得到这一个东西,或者遇到这个东西也不是闪而避之。而倒霉反而还一点不会被那样东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叫的卢的凶马,有人劝说他派人牵去卖掉,瘐亮回答说:“卖它必需会有人买它,但这样又会害了别人;哪里可把对自我有害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呢?从前孙叔敖杀了两头蛇,就是因为不让后人望见,从今他就成为古人乐于传颂的佳话,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吗?”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涉

9、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述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经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如“王戎有好李,卖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了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欲吝啬的本性。从另一方面谈,世说新语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由于魏晋之际品评人物重视仪容辞采的风气较汉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凭只言片语和某个细微环节来论定一个人的优劣,或据此而援引这个人入官,如“雅量”记载王王旬做桓温的主簿,桓温想提拔他。有一次有意突然骑马冲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动,名价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辅器也”。这种测验人的方法上是奇妙的

10、,从今得出是“公辅器”的结论,尤其荒唐。又“文学”篇王衍问阮修:“老庄与圣教同异?”阮回答说:“将无同。”王衍很赏识这“将无同”三个字,即请阮修为椽。这就是闻名的“三语椽”的故事。这两个例子足证明当时重容止,言谈的风气之盛。在虚无、厌世的思想基础上,魏晋士大夫都消极、颓废,或乖僻、放荡,时时流露诞生死无常,叹老嗟伤的感慨,饮酒浇愁和养生服药,也成为一种风尚。世说新语从许多方面写下了这些资料。“任诞”篇说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刚好一杯酒”;“言语”篇记桓温因见旧时种的柳树长大,哀叹“木如同此,人何以堪”而流泪,即足以反映当时士大夫的没落、灰色的人生观。此外,世说新语还记叙了一些人的优良品质,

11、如荀巨伯的重义轻生救援挚友,周处为民除害、勇于悔过等。全是有意义的小故事。对魏晋统治阶级的凶残、丑恶、奢侈等也做了详细的描述。世说新语读后感3世说新语是一部特地记叙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高士名流之言谈举止的小说集,一直被视为魏晋志人小说的典范。在世说新语以前,也曾出现过不少轶事小说。今日所见的世说新语虽然已失去原来面目,但从其流传来看,还是较为完整的,也透露出它在历代普遍受到重视的价值。在魏晋南北朝的志人轶事小说中,世说新语因其广泛丰富的内容涵量和纯熟精致的语言艺术,被推为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也确立了他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承先启后,不行忽视的地位。世说新语一书里记载很多种类,内容有关人的言行轶事,分

12、别有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等,而今日我们所要谈论的是有关德行的这一部分。德行有分许多种,诸如孝顺、人为作风和对金钱的看法等。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宁锄与瓦石不异,华歆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后来有一次,两人曾经共同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非常喧闹。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心慕虚荣,搁下书本,跑到门外去观看。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而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挚友啊!华歆为了一时的名和利,而失

13、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超群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育出来的。我觉得华歆不应为名和利所动心,它应当多学习管宁,不为名和利所动心。管宁就好象王戎,因为王戎的父亲王浑所曾经任官过的州郡,由于感谢他的德义,怀念他的恩泽德惠,于是相偕的致送赙仪达数百万,此时王浑已死,故由他的儿子王戎所收,但王戎完全不接受,假如是华歆的话就却不是如此。有德行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心情这方面,德行较不好的人常会已它个人的心情为中心,心情好时大家没事,心情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欢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己的心情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起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

14、他兴奋或者生气的表情。有时德行和孝顺亦可兼为,如王祥。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非常尊敬,他家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实特别甜蜜,后母常派他去守着李树,有时遇到刮风下雨王祥便胆怯死去,而抱住李树哭泣。有一次,王祥曾经再另一张床上睡觉,后母趁机静静的暗中前往砍杀他,但王祥恰好起身便溺,因此只砍到被子,后母却始终缺憾不已,王祥于是跪在后母前面,恳求后母杀他,后母这时才感动觉悟,从今疼爱王祥有如亲身儿子,有时人可以不用为了对方的厌烦而彼此相互憎恨,反而可以化悲愤为力气,进而相互观赏对方,同等看待对方,我想这样会比相互憎恨还来的好。人通常得到一个不好的东西,或遇到对自己有害的东西都会闪而避之,但是假如下一个人得到这

15、一个东西,或者遇到这个东西也不是闪而避之吗?假如倒霉一点反而还会被那样东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叫的卢的凶马,有人劝说他派人牵去卖掉,瘐亮回答说:“卖它肯定为有人买它,但这样又会害了别人;哪里可把对自己有害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呢?从前孙叔敖杀了两头蛇,就是因为不让后人望见,从今他就成为古人乐于传颂的佳话,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吗?”由这些故事可得知只要有很好的德行不管是交挚友,或是父母和儿女之间良好的关系都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德行原委要如何培育呢?这就和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关,只要平常生活作息正常、面对任何事物都以平常心看待、长幼有序等。只要具备这一些准则时,信任距离良好的德行就不远了。所以从现在起先努力的培育自己的德行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