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探究性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马亮).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452306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倡导探究性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马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倡导探究性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马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倡导探究性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马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倡导探究性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马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倡导探究性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马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倡导探究性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马亮).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倡导探究性阅读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辛丰小学 马 亮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巧置情境,激起探究之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教学的效果。只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使之主动探究,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阅读教学中,

2、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验热情,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激起探究的欲望。 1、营造和谐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这在课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这是语文学科的内容与特点所决定的。语文是人文学科,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需要,重视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准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始如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保持旺盛的

3、求知欲。 2、设置悬念。如教白公鹅时,新课伊始,我采用对比导入,让学生与白鹅作比较大胆推测一下,这只鹅会有哪些特点呢?有的说:“高傲。”有的说“好斗。”有的说“更厉害。”同学们已经做出了很多猜想,于是我就让学生自由读文看看这只白公鹅到底有什么特点?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和探究。 二、经历过程,体验探究之乐 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阅读教学中更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让学生亲历阅读探究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

4、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崔峦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可见,阅读教学必须扎实地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只有在让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自己阅读探究中不断提高。因此,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分角色读、赛读等多种形式,以读悟语,以读悟情。如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体会“生命桥”的含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读。一是以“期待”为切入点,示范朗读描写杭州小钱的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

5、,是一种生命的期待、唯一的期待。二是通过自由读,看哪些细节感动了你,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做骨髓移植手术。联系上下文,比照阅读,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博大的爱心。三是在理解了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后,返回来阅读描写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句段,学生的感受就会更深。经过这三个层次的阅读,手术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种细节就会潜移默化的内化成一种人性的美好,植根于学生心中,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会变成学生心中一座永远割舍不掉的心桥。从一开始的朗读,到找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品读重点局,重点词,等等,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交流,感受李博士和那位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在余震中救助远在大洋彼岸的小

6、钱的过程。从而体会到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2、角式扮演,入境体验。引导学生对这些角色进行扮演、体验,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戴头饰进行表演,演老木匠要表现出自我陶醉,心满意足;演小木偶要表现出气愤,伤心,无奈,委屈;演小白兔要表现出嘲笑;演老婆婆要表现出责备,不解等等。让学生再次感受和体会小木偶的遭遇,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 3、问题争鸣,深化认识。即对于课文中存有争议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努力阐明理由,在观点争鸣中开展探究性阅读。如颐和园中,对“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7、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可以组织学生读文思考讨论:“到底滑用得对不对?”让持两种意见的学生各自陈述理由。教师可相机诱导,让学生反复读读上文。再从这个句子本身来看,可以把“滑”换成“划”或“游”让学生读一读,显然,如果换成“划”或“游”字,船过去以后,水面就会出现痕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驶过以后,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与文章内容不符。在学生明确了这一点后,可进一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体会 “滑”的妙处,学生自然就会明白用“滑”使昆明湖显得更静、更美了,让人回味无穷。 三、开放视野,盘活探究之源 延伸教材内容,拓宽认知视野。一是引导学生查找课外相关资料。如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学生课外找找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读一读,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学习了长城,可以课外再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进行交流;学习颐和园,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或制作颐和园的导游示意图。二是布置课外实践性作业。如学习了老舍先生的猫后,让学生留心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从而有效地改变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