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妙笔生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练笔设计的几点思考.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436460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写结合妙笔生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练笔设计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写结合妙笔生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练笔设计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写结合妙笔生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练笔设计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读写结合妙笔生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练笔设计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读写结合妙笔生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练笔设计的几点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写结合妙笔生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练笔设计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写结合妙笔生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练笔设计的几点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找准时机 读写结合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小练笔回民学校 何宝莎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根据所学内容产生感想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效果好等特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并在实践中越来越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因为阅读与写作始终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影响和制约着写,写又反过来促进了读,所以在课堂中,不但要有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的环节,更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潜心默读、圈圈写写进行小练笔,让小练笔走进课堂。

2、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教教材”,更要研究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平时每天的阅读教学中,能够做到以课文为范本,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那么,如何挖掘文本资源来让学生练笔好呢? 我根据自己仅有的一年教学经验,在此浅谈一些我在日常教学中有关“小练笔”的做法:一、有感而发写一写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在教学这类文章时,要做到以“情”来贯穿文本,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此时课堂上的小练笔如果设计精当,就能让学生在情感氛围中与文本对话,与角色产生共鸣,从而为深化文本架接桥

3、梁。我上过的妈妈的呼唤这篇课文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是一首满怀深情的课文,用孩子的口吻写出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懂事后对妈妈的爱的回馈和反应。本文所述说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几乎每个孩子都经历过。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对父母的爱往往视而不见,或认为理所当然,因此在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母爱,体会母爱,感悟母爱。如课文写到妈妈在发现孩子丢失后那种焦急的神情和呼唤声,教学时我相机问学生: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和妈妈无意间走开的时候,妈妈是怎样做的?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来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4、,和文本进行对话。因此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很多同学都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此时我趁机问学生:如果是你,你想用什么来比喻妈妈的爱?为什么?然后课件出示:妈妈的爱是_。学生文思泉涌,畅所欲言,比喻真是丰富多彩:一束阳光、一片树荫、一杯清凉的水、一堵挡风的墙最后再让他们动笔来写一段赞美母爱的话。这一练笔的设计,有效地触动了学生的情思,引领学生走进了文本,与文中的“我”、妈妈进行了对话,从而使学生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母爱,对母爱的体会和亲情的感悟也更到位了。 二、迁移运用练一练学是为了运用,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迁移运用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文本而定。(一)、可迁移文本中的表达方

5、式进行练笔。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后,可设计练写排比段:公园里的花真多啊,-;公园里的花真美啊, -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 。天上的云真白啊,-;天上的云真厚啊,-;天上的云变化真丰富 啊,-。(二)、可迁移文本的关键词进行练笔。如巴金的鸟的天堂一课,语言大师在末尾写到“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针对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理解,来整体感悟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三)、可迁移文本的描写顺序进行练笔。如桂林山水一课, 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来写,先总写人们对桂林山水的评价“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具体描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后,再让他们按这样的写作顺序动笔写一写“

6、校园的美景”。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样的写作顺序了。三、精彩语言仿一仿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依托,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叶圣陶曾说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的句段,教师除了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玩味,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仿写: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感知下,“依葫芦画瓢”。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我们抓住“读写结合”的点。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由此借鉴到了作者

7、的写作手法。四、空白悬笔补一补有的课文作者总会有意无意留下了许多空白内容,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这也是组织学生小练笔的极好机会!如陈嘉庚办学一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如果你是厦门大学的一名学生,你想对陈嘉庚说什么?通过这一训练,学生不仅对陈嘉庚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提高了思维的敏捷性。同时也切实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父亲的内容几乎充满了整篇课文,而对地下的儿子的描写就显得比较空白了,因此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想象:36个小时,对于七岁的阿曼达,他是怎样熬过来的,他会想些什么?会不断地对自己和朋友说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这样的文章还很多,

8、如果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能具有一双“慧眼”,利用这些“空白”点,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能更好地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意图。这样的空白补充练笔,充满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也是课堂练笔的有效手段。五、拓展延伸续一续拓展延伸型的练笔往往在课的结尾处,续写课文结尾是学生小练笔训练的重要内容。有许多课文的结尾处,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给了我们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故事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合理延伸,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没有写出的内容写下来。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文,汤姆索亚几次冒险都让我们深吸一口气,为他的处境担忧,在每次历险之后,我都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总之,课堂小练笔应立足于课堂,只要我们老师用心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点,那么我们的阅读课就会上得更有效,更灵动,课堂练笔也会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