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政治考前押题及答案Word文档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418547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考专升本政治考前押题及答案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考前押题及答案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考前押题及答案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考前押题及答案Word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考前押题及答案Word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考专升本政治考前押题及答案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考专升本政治考前押题及答案Word文档(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刘黎莉 马英林时间:2009-12-22 摘 要:笔者较系统、全面地揭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目的在于理性地把握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目标、任务和发展趋势,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 内涵 特征 “高校后勤社会化”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它的出现距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但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则仅仅是在世纪之交的两三年中逐步显现和丰富起来的。揭示它的内涵和特征,有助于理性地把握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目标、任务和发展趋势,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任何一个

2、概念的理解,都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形成。一是通过分析这一概念的逻辑构成,揭示它的一般涵义;二是通过分析它所产生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从而揭示它的特定内涵。 从“高校后勤社会”这一概念的逻辑结构看,“化”是词汇学意义上的一种词缀,通常附着在其他词语之后并使这一词语具有某种行内特征,用来表示这件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社会化”是由于共同的物质条件和价值标准而连接起来的人类群体,那么“社会化”就是个体融入社会并依赖于社会而存在、发展的一种状态。从这个角度出发“高校后勤社会化”可以理解为高等学校的后勤服务是由它的外部社会来提供的一种运行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等学校社会化”也可以理解为“社会化”的“高校后

3、勤”,这是关于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的静态的一般性描述。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在我国更具有特定涵义,其特殊性在于我国高校后勤原本并不具有社会化的性质,社会化只是一种改革的目标或趋于目标的进程。因此,我们所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不是既有状态,而是一种带有方向性、目的性、发展性的改革趋势。对它本质的认识应当通过与传统高校后勤的工作状态相比较而产生,其内涵要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而不断得到揭示。概括地说,我国目前所推行的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将后勤的服务经营活动从学校事业管理体系中分离出来,通过分流与重组,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剥离学校办社会的职能,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承办、学校选择的满足

4、学校办学需要的、社会化的后勤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体系。具体表现为:在管理体制上,改革由学校直接管理、全包统管的模式,让后勤与学校的行政管理分离,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原则融入社会第三产业中;在资产制度上,建立社会化的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体制,实行干部聘任制和全员劳动合同制,根据后勤工作自身需要,分流校内人员并合理地从劳动力市场吸收经营管理及各种生产、技术、服务人员。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主要特征 根据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基本内涵,与传统的福利型、事业型、供给型、粗放型高校后勤工作体系相比较,高校后勤社会化具有后勤服务商品化、后勤组织企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经营集约化等主要特征。 (一)后勤服务商品化

5、高校后勤服务的商品化是大生产条件下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服务作为一种商品,它的提供者不再局限于高校,高校后勤服务生产的目的也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是以参与市场交易、换取必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根本目的。这与传统的福利型高校后勤服务有着本质的区别。 高校后勤服务的商品化取向,则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社会资源,在不扩大基建规模、不增加更多投入的基础上提高了高校后勤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服务的商品化也使高校后勤的服务生产能力得到了有效释放,为他们开辟更为广阔的社会服务领域,参与社会服务市场竞争提供了可能,并有利于高校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

6、配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后勤组织企业化 高校后勤组织的企业化是社会化的另一个显著标志。在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后勤组织机构要脱离高校这个母体,由传统的“事业型”组织机构转变成为企业化的后勤服务生产者和市场竞争主体。它们与高校之间的联系方式是经济的、契约的联系,而不是传统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行政隶属关系。它们虽然脱胎于高校、依附于高校、服务于高校,但并不隶属于高校,而是与高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享有相应的民事权利。推动高校后勤服务组织实现企业化转制,是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具体说,一是对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进行公司制改造,将高校后勤服务系统从学校事业

7、序列整体剥离出来,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按照“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在后勤服务企业进入社会后,组建以董事会为标志的领导机构,建立后勤服务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后勤服务企业的经营活动,并对后勤服务企业的经营战略做出决策,监督企业的经营状况。高等学校以校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进入董事会,以维护出资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转换后勤服务企业的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后勤服务企业的人事、分配、财务三项制度改革。 (三)资源配置市场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利用市场机

8、制吸引社会投资办后勤,是近两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形成的新经验,特别是在学生公寓和食堂的建设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利用社会资金兴建学生宿舍和食堂的做法,已经成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突破口,不仅实现了学生膳食和住宿的社会化,而且加速了后勤基本设施的建设步伐,极大地改善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保证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重大决策的贯彻和落实。高等学校只有利用后勤服务项目低成本、低风险、高信用、高回报的特点,在资金市场上形成相对的价格优势,通过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流入高校后勤服务领域,才能彻底转变传统的单一依靠国家拨款办后勤的“供给制”模式,实现后勤服务投资主体的多

9、元化和后勤服务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四)生产经营集约化 促进生产经营方式专业化、规模化和集团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社会分工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任何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必然措施。 近年来,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打破了“条块分割”的局面,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统筹为主的管理体制。地方政府在办学资源的配置上有了较大权力。因此,在地方政府的统筹安排和宏观调控下,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区域内后勤服务生产经营的集约化,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必然趋势。在后勤服务生产经营的集约化方面,一些地方和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2000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

10、工作会议更进一步指出,在省会或学校集中的城市,应采取区域性布局,组建跨学校后勤服务集团的方式;高校少且发散,甚至只有一所学校的地方,则可采取另外不同的方式。跨校后勤服务集团组成的方式,既可完全新建,也可以采取以社会上信誉可靠的集团为基础,通过并入、托管、联办、股份合作等形式,整建制地吸纳从学校分离出来的后勤实体参加;也可以由几校联合组建股份有限公司,为相关学校提供后勤服务;还可支持有条件、有实力、办得又较好的一些学校的后勤实体,跨出校门,托管其他学校的后勤服务。这一要求体现了后勤服务实现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性,但不论哪种方式,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的,是以充分体现高校后勤服务

11、的公益性。这是在后勤服务实体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实行的准社会化、具有垄断性和过渡性的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后勤服务市场的成熟,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生产经营能力的增强,后勤服务资源必须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得到优化配置,融入区域内社会第三产业的集约化过程,真正实现高校后勤的社会化。高校后勤社会化必然要求后勤服务从传统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向集约型现代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主要是资源的集约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社会的生产资源在价格杠杆的调节下必然流向效益较高的产业或生产领域。由于高校后勤服务是一个范围较为宽广的生产领域,因此可以分别形

12、成劳动密集型生产领域、资金密集型生产领域和技术密集型生产领域,并且在一定区域内形成高校后勤服务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从而实现生产的专业化、经营的规模化和生产组织的集团化,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和社会化水平。1高校后社会化改革模式分析自80年代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以来,全国大多数高校都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高校后勤原有的一校一户办后勤、校校后勤办社会的旧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社会化特 征的后勤改革新模式。纵观国内各省市区高校后勤改革的诸多做法,实现后勤部门的社会化主要有依赖学校型、社会合作型和校际联办型三种 模式。11依赖学校型。即后勤实体仍依托高校母体,

13、但实行企业化经营。这一模式具体 的改革方式有三种:一是后勤部门从学校剥离,独立注册为企业。企业由学校控股,学校后勤职工参股。独立以后的后勤企业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并通过收取 服务费用维持运营,后勤员工转化为企业编制。二是后勤部门仍直接隶属高校,在校内成立不注册的后勤类公司,承担为师生服务的职能。就是目前一些高校采取的翻牌公司的做法。三是在形式上实施分离,形成后勤实体与高校的原总务处有甲乙方的契约关系,后勤实体以租赁方式使用校内固定资产,餐饮、零售等部门 直接面向校内服务。12社会合作型。即打通高校后勤与社会第三产业的联系,形成社会参与高校后勤,高校面向社会选择后勤的模式。这一模式同样有三种具体

14、 的改革方式: 一是把原后勤部门整体或根据专业服务项目部分交给社会上有实力的专业服务公司,原有后勤人员俗化为社全企业员工,这些公司成为为学 校服务的企业之一。学校面向社会选择为学校服务的企业,可以选扫该企业,也可以不选择该企业。回如电信服务、医院、托儿所筹。假使高 校本身后勤规模不大,办学规模扩展余地有限,也可以将后励全都交给社会去办。二是高校与社会企业基于一定的互惠条件,合作投入或经营高校后勤。这一方式主要体现在高校学生公寓、体育场馆等方面的建设。在这方 面,不少高校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般的做法是高校主要提供地产、免税待遇等优惠条件,而社会企业提供资金投入,为高校服务,同时 由高校通过收费等经营手段逐步收回资方的投入,并稍有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