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中考语文样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41394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台河市中考语文样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台河市中考语文样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台河市中考语文样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台河市中考语文样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台河市中考语文样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台河市中考语文样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台河市中考语文样卷及答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台河市2019年中考语文样卷及答案黑龙江省七台河市2019年中考语文样题一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7题,共25分)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6分)我幸福,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我吸吮着她甘甜的乳汁,委依在她温暖的怀中,陶醉在温馨的摇蓝曲中,享受着zhàn开笑脸的阳光。我带着母亲的嘱托,乘着温暖的春风,和着欢快的小溪,把快乐的种子无时无刻地播种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按拼音写字。(2分)吸吮( ) zhàn开( )(2)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改为 改为(3)文中 句是病句,把它修改后写在下面。(2分)2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得不工整

2、的地方,请作改动,使之合乎对联的要求。(2分)登高望远见山青水绿千帆过放歌纵酒喜暖日融泥万木春3试写一句有关“热爱读书”或“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3分)4读下面感人的故事,写一句有哲理的话。(3分)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中,有一只骆驼领着它干渴得眼睛血红血红的孩子们无精打采的走着,小骆驼们紧紧挨着妈妈,而母骆驼总是根据不同的方向驱赶孩子们走在她的阴影里。终于,它们来到了一个半月池边,小骆驼们兴奋异常,打响鼻。可是池水太浅,站在高处的几只小骆驼不论怎么努力也无法把嘴凑到池水边上去。骆驼妈妈围着她的孩子们转了几圈后,突然纵身跃入池潭,水终于涨高了,刚好能让小骆驼们喝着。5名著阅读。(3分)“我不由得一

3、惊,立刻爬到这个半浸在水里,已经作了我们临时的避难所的‘小岛’上面,我用脚踢它,它是那样的坚固结实,分明是个钻不透的硬物体,并不是构成海中哺乳动物的庞大身躯的柔软物质。”本语段选自法国作家 写的 这部作品的体裁是 。6古诗文默写。(8分) 雪儿隐匿了她洁白的身躯,消逝了岑参的“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依依惜别之情; 草儿摇曳着头,花儿吐露幽香,小燕子忙着筑新家,这美妙的动人景象不禁让我们想到白居易的“ 。”(钱塘湖春行)的对春天的礼赞; 带着田园之乐悠闲地过着“ 。”(饮酒)闲适生活的陶渊明,依然怀揣着杜甫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忧国忧民之情。二、口语交

4、际及综合性学习(第8-12题,共10分)某市将全面启动“牵手文明,共建和谐”文明礼仪传递活动。学校是传播文明礼仪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中学生,有义务积极参与这项活动!7班委会决定开展一次“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主题班会,你作为主持人,要设计一段开场白。你对同学们说:(2分)8当别人问起你要如何做一名“懂礼仪,讲文明”的中学生时,你回答:(2分)9中国历来被称为文明礼仪之邦,人际交往中常用到很多敬词或谦词。试举两例。(2分)示例:求人帮忙说“劳驾”;对别人称自己儿子说“犬子”10试用简明的语言叙写一则你搜集到的有关文明礼仪的历史故事。(2分)11指出校园内的一种不文明现象,并提出整改措施(2分)不文明

5、现象:整改措施: 三、 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3-29题,共35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回答13-16题(共10分)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

6、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公将鼓之 ( ) 以天下莫能当 (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14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2分)成语:意思:15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

7、不同?说说你的看法。(2分)(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7-20题(共8分)冰 灯冰灯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因为独特的地域优势,黑龙江可以说是制作冰灯最早的地方。传说在很早以前,每到冬季的夜晚,在松嫩平原上,人们总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农夫和渔民在悠然自得地喂马和捕鱼,他们所使用的照明工具就是用冰做成的灯笼。这便是最早的冰灯。当时制作冰灯的工艺也很简单,把水放进木桶里冻成冰坨,凿出空心,放个油灯在里面,用以照明,冰罩挡住了凛冽的寒风,黑夜里便有了不灭的灯盏,冰灯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帮手。后来,每逢新春佳节和上元之夜,人们又把它加以装饰,而成为供人观赏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清代

8、黑龙江外纪里对此有过详细的记载:“上元,城中张灯五夜,村落妇女来观剧者,车声彻夜不绝。有镂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人。”其时,冰灯在南方一些地方也相继出现过。乾隆、嘉庆年间,四川诗人张问陶曾写过一首专门描写冰灯的诗,题名就叫冰灯,诗云:“黑夜有炎凉,冰灯吐焰长。照来消热念,凿处漏寒光。影湿星沉水,神清月里霜。三冬足文史,底用探萤囊。”南京诗人金德荣在被谪戍新疆巴里坤时,在其古风长诗巴里坤冰灯歌中也咏叹道:“雪山高与天山接,上有万古不化雪。朔风一夜结作冰,裁雪妙手搏为冰。以矾入冰冰不化,以烛照冰光四射。五里之内尽通明,半月能教天不夜。元夕月轮照碧空,大千人入水晶宫。”哈尔滨是中国

9、冰雪艺术的摇篮,哈尔滨冰灯驰名中外,饮誉华夏。哈尔滨大规模有组织地制作和展出冰灯始于1963年,人们利用盆、桶等简单模具自然冷冻了千余盏冰灯和数十个冰花,于元宵佳节在兆麟公园展出,轰动全城,形成了万人空巷看冰灯的盛大场面。至今许多老哈尔滨人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感慨万千。这也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冰灯游园会。当时就有人即兴作词,来形容这“万人空巷,盛极一时”的今古奇观:“灯节,灯节,玉树冰灯明月。人山人海兴浓,园北园南烛红。红烛,红烛,普照万民同乐。”冰灯是黑土地的特产,是龙江人的骄傲。从盆制冰景到一年一度大规模的冰灯游园会,哈尔滨冰灯艺术日趋成熟,它的影响和辐射早已使其驰名世界,风靡海

10、内外。1985年,勤劳智慧的冰城人民进一步挖掘冰雪热能,开发冰雪资源,以蜚声中外的冰灯游园会为中心,推出了以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经贸为内容的哈尔滨冰雪节,把让人畏惧的冰雪变成了宝贵的自然资源,给冰城之冬增添了盎然的春意。以后每年的1月5日,便成为哈尔滨人民特有的地方性传统节日,北方人改变了足不出户的“猫冬”习惯,开始参加各种冰雪活动,哈尔滨之冬不再寂寞,哈尔滨的冬天热了起来。16冰灯是与我们龙江人关系密切的艺术形式,文章从那几方面介绍了冰灯?(2分)17作为说明文,本文有一个很独特的地方,就是引用了大量的诗词及历史记载,你认为有这个必要吗?为什么?(3分)18“当时制作

11、冰灯的工艺也很简单,把水放进木桶里冻成冰坨,凿出空心-”一句中“当时”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分)(三)阅读下列文段,回答21-25题(共9分)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的这句诗,自从我第一次读到它,就几乎一天也没有忘记过。一个人内心的纯净、光明与温暖,尽在此诗中。诗人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伤害的人一样,如此诚挚、欣喜、宁静地歌颂着大地、阳光和人欢马叫、喧腾不息的世界。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到,我在火车停站时,见到一位卖牛奶的小姑娘:“晨光映红了她的面庞,她的脸比粉红的天空还要鲜艳。在她那高大的身躯上,她的脸庞是那样粉红、那样闪着金光,似乎别人是透过灯火照亮的

12、彩绘大玻璃窗在看她。她回过头,朝我这边走来,她的面庞越来越宽阔,有如可以固定在那里的一轮红日,我简直无法将目光从她的面庞上移开。”(3)普鲁斯特对于阳光的敏感与迷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体验阳光,体验美,体验幸福,体验纯净,体验温馨,体验柔情,体验思念和怀想。这样的精神生活,这样的心理空间,实在太有魅力。即使是受尽心理折磨的尼采,到了晚年还依然怀恋着年轻时代“那些充满信任、欢乐,闪烁着崇高的思想异彩的时光-那些最深沉的幸福时光”。那些最深刻最博大的灵魂,几乎都是既能充分体验人性之暗昧、又能充分体验阳光的明朗和温暖的人。究竟是伤痕累累的心灵容易感到人世间的美丽温馨,还是没有受过伤害的心灵更

13、容易感受到这样的美丽温馨?我老是被这样的问题所萦绕。也许无论是否受过伤害,一颗善良的灵魂总是可以敏锐地感受阳光与温暖的。但是,没有受过伤害的心灵,他不只是能够感受阳光,他就是阳光本身只要你见到他,你就不难感到他的纯净、透明与温暖。这是任何受过伤害的心灵所不可比拟的。到哪里去寻找一颗完整美丽的心,到哪里去寻找一颗像阳光一样纯净温馨的心。A普鲁斯特说,为了能享受到这样的温馨,真想住在小站的附近,每天早晨向这位姑娘买牛奶咖啡。一颗纯净的心需要另一颗纯净的心的相互映照,一颗黑暗的心更需要一颗纯净的心的照耀与沐浴。或者因幸福而宁静,或者因幸福而哭泣。(8)1646年,一位英国工人的儿子乔治福克斯忽然从自

14、己心里感受到了来自上帝的光,他将此称为内心之光。第二年,这位23岁的青年人告诉人们,这种内心之光可以引导人们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上帝的真理。当宇宙之光、上帝之光、内心之光融为一体时,也许就没法区分受伤的心灵与没有受伤的心灵、完整的心灵与残缺的心灵,因为生命已经成为光的一部分。(9)然而生命永远摆脱不了黑暗的拖拽,生命永远不会是光本身,所以,人们才如此热爱光,包括热爱作为生命之光最直观的存在形式的阳光。当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时,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之光、上帝之光、内心之光的完整融合的向往与祈求,这是对生命完整性的呼唤。真正幸福的生命必是完整的。(10)一个生命怎样才能完整呢?

15、只有通过对生命意义的认可与领会,才能将生命整合为有秩序的整体。对于光的向往,可以理解为追求生命意义和生活幸福的开始。(11)B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12)为了成为完整的生命,我求索于世上。19 读完全文,请谈一谈以“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为题目的好处。(2分)20第(2)段,普鲁斯特把见到卖牛奶的少女的感受写得真切动人,使我们仿佛也见到了那位充满阳光的少女,此段是怎样达到这样效果的呢?请从语言表达或者写作手法方面赏析。(2分)21从文中划线处任选一处,说说该句在结构上的作用。(1分)22文中说,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是对生命完整性的呼唤。那么一个人的生命怎么样才能完整呢?请联系文章内容回答。(2分)2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第(7)段的理解(2分)(四)阅读不朽之盛事,回答24-27题(共8分)不朽之盛事书写了给人读,人读了书又写书,写了书再给更多的人读。文化就是这么传承的,也是这么发展的。一个民族文化的繁荣,靠的是包括写书在内的这样一些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中国最早的书,是刻在兽骨上的,后来是竹简,再后来是刻板、活字印成的纸书,如今是电脑页面,是数字化的书。花开花谢,往来古今,许多写书的人不在了,而他的书仍在,仍有人在读。许多写书的人和读书的人并不相遇,但他们的心仍跨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