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412969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穷人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穷人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穷人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穷人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穷人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穷人教学设计与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穷人教学设计与反思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2理解重点句(l)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四)美育渗透点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激

2、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展开想象,编故事以升华情感。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2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二)疑点体现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三)解决办法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二)学生活动设计1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2小组讨论

3、重点问题。3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表述练习。4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5续编穷人这个故事。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穷人就是穷苦的人。)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2检查自学情况(同桌讨论后集体交

4、流)。(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板书:桑娜渔夫(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很善良)板书:善良学生谈谈还读懂了什么?(教师随机板书)(3)本文写作顺序?(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三)学习第一段1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感受到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

5、鱼的处境相比而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从“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等处可以看出。)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课文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二)学习“抱回孩子”部分内容(1)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出示重点语句投影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适时点拨,可从以下几方面说出。(桑娜走出门去,她出去向海上张望,看不到什么,她想起了生病的女邻居,桑娜是在自己的亲人安危不知、生死难卜的情况下去关心邻居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关心她人、心地善良。)(

6、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当她看到两个可怜的孩子,她乐于助人的本性不可抑制地表现出来,她什么也没想毅然决然地把孩子抱回家里,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桑娜把孩子抱回家里后,她一系列矛盾的心理也说明了桑娜的善良,由于善良心的驱使抱回了孩子,没有征求丈夫的意见,他会同意吗?这是她第一个不安的地方。“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又加上两个,今后生活怎么办?这是她第二个不安的地方。他觉得愧对丈夫,“他会揍我的”、“揍我一顿也好!”说明桑娜为救人之难,宁愿自己皮肉受苦,甘愿承担一切后果,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2)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表现出桑娜的善良。(三)学习“渔夫回家后催促桑

7、娜抱回孩子”一部分内容(1)自读课文,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讨论、交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从这句话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渔夫的美好心灵。)(“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创伤。母亲死后的惨相不能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待醒来之后,让他们感到有一个温馨的家。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如何完全置于脑后,看渔夫的心地多么善良。)(“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回到现实中一想,我们的日子的确很苦,如今又加上两口,真是雪上加霜,日子

8、难熬,从“熬”字上可以看出渔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同时也表达了渔夫的坚强精神,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这些足以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教师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了渔夫的善良。(2)指导感情朗读,注意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停顿、间歇;内容上的省略。(3)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生:不谋而合)教师:也说明

9、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四)围绕重点、学习表达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穷人的善良。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最好地表达了这一点?好在哪儿?2学生集体议答:(l)桑娜探望西蒙时在门外敲门动作的变化写得细致入微。如“敲了敲门”、“一次又一次地敲门”、“猛地推开门”。“敲了敲门”是出于礼貌做出的动作;“一次又一次敲门”说明心情急切,敲的遍数多,迫切想知道屋内情况;“猛地推开门”是桑娜意识到情况不妙,预感有所不测,集中力量猛地推开门。这些细致动作的描写,准确地突出了桑娜对西蒙的牵挂、同情、关注,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高贵品质。(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描写他的一

10、段话写得好,从神态到动作到语言描写非常贴切,简单的几句话,渔夫的思考过程跃然纸上。(学生说、老师随时引导。)3小结: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想把人物写活,也应像作者这样,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五)课堂训练、发展技能1出示投影,发挥想象,说一段话。投影内容:课文插图(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把马灯高高地举起。只见七个小脑袋排成一排,其间两个浅黄色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他们睡得又香又甜,呼吸均匀而平静,鼻翼在轻轻闪动,鼻尖渗出了细小的汗珠。)2学生练说,班内交流。(六)指读课文,启发再次质疑问题(随机解决)(七)教学生字新词1学生自己识记字形、重点辨析“寡”、“魁”的字形。2听写生字,了解

11、掌握情况。(八)布置作业1编排课本剧,把课文内容演一演。2预习第21课。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树木的茁壮生长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教师创设的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此例中,学生的认识和表达水平所以能沿着一条递升的轨迹发展着,关键是老师树立了崭新的语文教学观。他的崭新教学观主要体现在:语言和精神同构观。教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丢开课文语言槁腾云驾雾式的内容分析,也没有脱离内容搞支离破碎的语言训练,而是始终将两者统一在一起。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教者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研究“温暖而舒适佣得是否准确,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在推敲语言的过程中研究内容,在研究内容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语

12、言。学生在研究内容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移植或搬用课文,而是充分调用自己的经验,对课文有关内容进行观照,从而生发自己的思想。所以学生对“温暖而舒适”内涵的看法是他们的主观经验与课文内容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他们积极的精神活动的外化物。学生在活跃的精神运作后认同了课文语言,也学到了作者思维和表达的方法。最后,教者设计了综合性练笔训练。这一训练具有很高增值效益。学生已经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充分的感性经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但如果不用语言去表达它们,它们只是学生精神空间中零散的、漂浮不定的烟云。而只有用语言去表征它们的时候,它们才是完整的、可视可闻、可以触摸的精神之花。另外,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新的语言和表达方法,但如果不给学生提供运用的机会,这些语言的因素就很难成为学生主体内在的东西。只有运用它去表达主体的思想情感,它才可能成为学生精神的使者,心灵的细胞。综合性练笔训练为学生已经活跃的精神因素和已经感知了的语言因素的全面同构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无论是精神的层面还是语言的层面都得到了提升。可见,语言和精神同构现是教者进行整体设计和课堂教学调控的指导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