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讨论.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412538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教育讨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素质教育讨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素质教育讨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素质教育讨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素质教育讨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素质教育讨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教育讨论.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只有“走向学生”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大讨论 王惠明素质教育确切地说,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理论是什么?我认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容纳了素质教育理念丰富的内涵。这句话,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他们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校长,心中要装着全校的每一个学生,深深地爱着他们,为每个孩子现在的基础、将来的发展服好务,这才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不仅如此,素质教育不有更高层次的追求,那就是创造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真正意义上“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法,提出不同要

2、求,满足不同需要,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多样化个性。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理念的实现取决于在研究学生上下的功夫深与浅,走向学生的多与少。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在研究学生上下功夫,在走向学生上动真情,在为学生未来发展上多服务,这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素质教育实施的前提是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必须先“走向学生”,才能对学生实行一种心心相印的教育。那种上课来,下课走,完不成任务怪学生,学得不好怨学生,那种老师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发施令,根本不了解学生的需要;那种学生受老师管制,动辄训斥、责骂、盘问、追查,盛气装人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那种照着教科书备课,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设计教案,从不与学生谈心的老师

3、,怎么可能与学生沟通呢?一句话,只有“走向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实际上越是先进的教育,越是需要我们教师走向学生,因为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器,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更需要的是教师了解他们的心。 如何做到“走向学生”呢? 一、尽最多的时间走向学生 早晨走向学生:每天早晨,老师走进学校的第件事是先走进课堂,与学生亲热地互相问早,与学生一起打扫校园、班级卫生,与学生一起进行晨练。 课间走向学生:老师在课间与学生一起聊天,一起谈心、一起娱乐。 午间走向学生:每天中午,大多数学生来学校,这又是与学生交流的最好时机。放学走向学生:如果能同路,与学生一起回家,格外亲热。 二、教育教学中走向学生

4、活动走向学生:“生命在于运动,教育在于活动”。教育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带着学生走向大自然开展活动,带着学生走向社会开展活动,带着学生开展各种各样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感情交融,学生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和教育,可以达到最佳效果。在活动中,也可以让教师最直观地观察、了解、研究学生。 批改作业走向学生:教师批发作业时走向学生,按照座位,逐个面批。关键的是对差生及时辅导,当场订正,迅速反馈,效果极佳。最紧要的是上课留有足够的做作业时间,这样做作业质量高,效果好,给老师和同学带来轻松之感。 课堂走向学生:传统的教育模式是“秧田式”的,老师站在讲台前讲课,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

5、现在是圆桌型的、小组型的,教师能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及时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 管理走向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学校的主人,让学校每一项工作都走向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每个学生都应担任班级管理的某一项工作,都应有自己的岗位,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是实干家。实行值日班长学号轮值制,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尝一尝做班长的滋味。实行大队干部一周一轮值日校长制,人人能上能下,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领导才干。 其他工作走向学生:艺术节、体育比赛、心理保健操、广播操走向学生,老师与学生一起做。老师的作业也走向学生,要求学生每天练字,老师也每天写字交给学生。 三、走向学生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需要是人对客

6、观事物需求的表现,需要是激励人积极行动的条件之一。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人需要人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别人尊重和理解。 带着民主走向学生:带着民主走向学生,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与学生平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象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带着民主走向学生必须一改过去的“师道尊严”和学生以朋友相处,以心相交;师生之间有乐同享,有难相帮,有不快可诉,心心相印。老师处处以商量的口吻和学生说话,可以采纳老师的建议,也可以不采纳,可以是学生的意见是正确的,也可以是老师的意见是错误的。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的形

7、成,取决于教师的民主意识。教育创造力和想象力,尤其需要民主的氛围和相对自由的思想空间,教师树立良好的民主形象,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在各自的成长道路上的主动性,从而发展个性,健全人格,增强创造力。 带着爱心走向学生: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即使是最“差”的孩子,作业拖拉的,成绩最差的,品德不好的我们也给予最大的、最多的爱心,不讨厌他,不怨恨他,不鄙弃他。爱学生并不难,难是爱“笨学生”、“糟学生”、“坏学生”,要从心里去爱,真心诚意地去爱,并且告诉每个学生只要做到“自信”和“尽力”都会成功。 带着微笑走向学生: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繁忙,情绪紧张,切不要把坏心情向学生发泄。走向学生时要调整自

8、己的心态。孩子们需要的是看到老师微笑的脸。老师的微笑是学生最大的快乐。 带着鼓励走向学生:如果能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形成恰如其分地鼓励,就可以使他们的良好愿望成为现实。我们要求老师在班里不点名批评学生,千方百计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和满腔热忱的帮助。对暂时落后的,加油鼓励,相信他们也在努力,会进步的。我们要求教师学会夸奖学生,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最大限度地追求每个学生的成功。 带着趣味走向学生:学会艺术化,学会幽默化,讲究教育教学方法,学会和学生一起玩,和学生一起开心,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最大的满足。 只要我们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就能不断向理想境界攀登,能为实现素质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