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版一(下)音乐教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41154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版一(下)音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西版一(下)音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西版一(下)音乐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西版一(下)音乐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西版一(下)音乐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版一(下)音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版一(下)音乐教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设计课题: 板凳龙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易月华教学内容简析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生动有趣的广西壮族儿歌一段体结构。全曲乐句方整、结构简单,易学易唱。采用前两句演唱,后两句按节奏朗读歌词的形式,赋予歌曲生动活泼的儿童情趣,增强了时代感学生学情分析在演唱的时候不要拖拉,注意强弱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的音乐情绪,表现孩子们天真活泼、立志成才的决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这首歌。2.技能目标:用动作表现自己的喜悦之情和得意洋洋的神态。3.情感目标:感受音乐的美感。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舞龙的热闹场面和欢快的情绪,在音乐中寻找喜悦和美感。教具学具及多

2、媒体应用录音机课 时1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 观看插图让学生观看有关舞龙的图画,让学生感受舞龙时的火热欢腾、喜气洋洋的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第民俗文化的了解(引导学生从舞龙的场面、动作去思考)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讨论,相互谈谈自己对龙的认识,引出板凳龙,并且播放板凳龙的音乐。二、 新课教学1、 听赏歌曲板凳龙导语:刚才同学们观看了舞龙的场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赏壮族小朋友演唱的板凳龙2、 读歌词,了解歌词大意3、 听听歌曲中什么地方有敲锣打鼓的声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击。4、 听老师唱一遍,学生跟唱注意突出天真活泼、热情欢快的情绪。5、 学生谈谈对

3、歌曲的感受,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演唱的形式有什么变化?6、 全部一起唱7、 小组比赛唱三、 谁来比一比小朋友自主唱歌给大家听,看谁唱的好四、 总结说说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观看课本插图,并说一说这场面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龙的认识听赏板凳龙读一读歌词,了解歌词大意跟唱谈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小组比赛唱,看哪组唱得好谈感受板书设计板凳龙课后反思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设计课题: 阿西里西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易月华教学内容简析歌曲为2/4拍,快板速度,单乐段结构后缀尾声。歌曲表现了彝族少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学生学情分析欢快的音乐节奏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轻松的环境,学习彝族音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彝

4、族民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喜 欢我国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2.技能目标:有兴趣地学唱歌曲,能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 3.情感目标: 能根据歌曲的内容,采用小组讨论创作设计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1、积极参与学习歌曲的音乐活动中,学会表现歌曲。 2、根据歌曲的内容,采用小组讨论创作设计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录音机课 时1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前准备 说说你认识有哪些少数民族,它们都有什么风俗。 二、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大家看到的这个舞蹈,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你能说说你是如何了解的吗? 生:讨论,回答。(彝族) 师:

5、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彝族民歌阿西里西。 展示课题,解释“阿西里西”的意思是“我们的好朋友”。三、学习新课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歌曲主要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生:讨论,回答。(欢快地) 2、师弹琴范唱,生在心里学唱歌曲。 3、共同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象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一群可爱的彝族少年高高兴兴地到草海捕鱼、并在一起游戏的情景。表达了彝族少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师:同学们都能体会到了歌曲的表现内容,现在,

6、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那群少年,体会一下愉悦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心情再把这首歌演唱一遍。 四、创作与表演 1、导入:同学们都能唱好歌曲了,让我们用一些其它的方式来表现歌曲,进一步地感受一下西南一带民歌的韵味和魅力。(如:不同的演唱形式、舞蹈、歌曲伴奏等等) 2、学生分组设计表演形式,师巡回参与。 3、学生展示创作作品。 五、总结 彝族人民与各少数民族人民一样除了喜爱用歌声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外,还喜欢用舞蹈来表现,总之,彝族是一个聪明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自己的良风美俗,发展了丰富多采的文学艺术,成为祖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部份。学生谈谈堆积认识的少数民族听歌曲,说

7、说歌曲是怎么样的一首歌听教师范唱听录音机歌唱体会彝族少年的热爱生活的感情全班一起唱总结板书设计阿西里西课后反思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设计课题: 萤火虫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易月华教学内容简析这是一首台湾童谣,歌词以儿童观察事物的眼光和天真的口吻,生动地描绘了萤火虫神奇的形象,歌曲旋律连贯流畅,节奏轻盈活泼、每个乐句末均出现五度跳进音程,这使歌曲充满了动感,既生动地描绘了萤火虫飞翔时可爱的形象,也表现了孩子们探究自然的好奇心及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感情。学生学情分析小学生对动物较感兴趣,对萤火虫这种神奇的动物更是好奇,因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了解萤火虫的特点,学会唱这首童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萤火虫

8、的歌词和歌谱。2.技能目标:能积极地参与并与他人配合进行集体歌舞表演。3.情感目标:能熟练准确地唱唱名,对音的高低及组成的旋律有感受和体验。教学重难点1创编优美的动作进行歌表演;2熟悉、掌握唱名,体验音的高低。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录音机课 时1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谜语导入:小飞虫,尾巴明,黑夜闪闪像盏灯,古代有人曾借用,刻苦读书当明灯。(二)揭示课题:萤火虫出示萤火虫图片,请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萤火虫的知识。(三)教师总结介绍有关萤火虫的知识萤火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萤火虫的客家话叫做“火焰虫”,台湾话叫做“火金姑”。一般的萤火虫仅有两年的寿命,它们以土壤中的小

9、虫子为食,而其真正的成虫期仅有两周时间,十四个夜晚的光彩飞舞之后它们就会寿终正寝。对于小小的茧火虫来说生命是短暂的,然而它们带来的色彩却是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夜。(四)学习歌曲萤火虫1教师范唱一遍,展示歌曲曲谱,讲解歌曲情绪;2学生自读歌词,要求读熟;3聆听磁带范唱,要求闭上眼睛想象夏天晚上萤火虫轻盈翩飞的情景;4教师弹奏伴奏,学生轻声跟琴唱;5跟随磁带演唱,教师展示几个舞蹈动作。6聆听萤火虫音乐,双手模仿萤火虫扇动翅膀的动作,跟随旋律起伏,用手势来表示音高的走向。(五)小结师:无私的萤火虫们要到别的地方去帮助黑暗中的朋友了,就让我们也跟着它们一起轻轻地飞去吧一边唱着歌曲萤火虫,一边做动作,离开

10、教室,结束本节课程。猜谜语讲述有关萤火虫的知识听有关萤火虫的知识听一听歌曲学生读一读歌词想象萤火虫的情境学唱歌小结板书设计萤火虫课后反思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设计课题: 祝你生日快乐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易月华教学内容简析祝你生日快乐是一首生日歌,很多学生度熟悉或者会唱,这首歌包含英文,因此,在教会学生歌曲的同时,要让学生为本个月生日的同学唱一首歌,教育学生同学间友好互助的精神。学生学情分析很多学生会唱了,因此,要让学生多听,多唱,自己想唱给谁听。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会唱中文和英文。2.技能目标:一边打拍子,一边唱歌。3.情感目标:感受过生日时的欢乐愉快的情绪,并启发教育学生互相关心、团结友爱。

11、教学重难点八度大跳的掌握。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录音机课 时1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导入谁来说说你是什么时候生日的?你地生日都是怎么过的?导入生日快乐歌曲。二、1:常规练习:师生问好、音阶练习等2:发声练习:1=C 2/4 5 5 | 5 3 1 | 7 6 4 4 | 3 1 2 | 1 | 啦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啦 啦 啦 啦 啦 。 3:节奏练习:2/4X X | X X X X X X | X X X | X | 注:以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为主。 三、新课学习:1:导课:(以学生平时过生日的事例入课)2:节奏练习转入学习旋律(二三遍),注意弱起小节的唱法。.3:歌词学习.(

12、朗读注意感情,后入旋律)4:随录音唱唱。四、音乐游戏:过生日(以圆圈与恃蜡烛走为主线体会过生日的意境)五、总结:这节课你过得开心吗?你都学会了什么?问答说说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唱过生日歌吗?练习发声听音乐,读歌词学习中文英文集体唱生日歌板书设计祝你生日快乐课后反思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设计课题: 狮子舞绣球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易月华教学内容简析这是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儿童歌舞曲。词的句式很自由,三字、七字字数不等,还加进了模仿锣鼓点的衬词“七不楞登,八不楞登”,为歌曲增添了生活气息和喜庆的气氛。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系统化的学习音乐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听赏狮子舞绣球,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解与所听音乐有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