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410169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体育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体育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体育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体育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心理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异同是什么?异:(1)体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的效果,主要研究对象是不尽相同的。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育学的效果,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2) 锻炼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的心理现象。(3) 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员。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同:第一,研究的对象是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第二,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的人

2、的心理现象。第三,研究方法相同。2、何谓体育心理学?基本研究任务是什么?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里和行为的科学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有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理论任务是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解释体育教学条件下动作技能的获得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丰富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有关方面的内容。实践任务是直接为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服务,即为有效的进行体育教学、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3、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实验研究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准实验法)现场研究法心理测量法4、体育心理学多维性的含义是什么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

3、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问题,应加以应用,同时也促进了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5、什么是反应时?包括哪两种?反应时是指刺激的出现到第一反应开始时间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或反应的潜伏期.反应时分为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6、简述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体育心理学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体育心理学7、中国体育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会更加明确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会进一步细

4、化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趋向综合化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将会更加广泛8、试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根据一定程序进行教学,可以随意塑造一个有机体的行为,提出学习者的思维最终必须用行为来解释,而这种行为是由外界引起并受外界影响和控制的。认知心理学理论结构强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注意建立学习内容的层级结构,重视发挥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作用.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体育学习,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重视意

5、义学习,强调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注重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章1、简述各个专家学者对目标定向的概念界定目标定向是一种有计划地认知过程,它具有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特征目标定向是个体从事各种成就活动里有和直觉目标定向是个体努力展现自己的能力,并使自己的行为更为有效的内在特质目标定向是关于个体追求成功任务的理由2、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形成学习目标定向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动作技能学习合理运用表扬的激励方法合理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合理的评价方式3、简述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的定义和作用定义: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时间期

6、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作用: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指向体育活动的任务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动员其能量、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能够让学生长时间的坚持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为完成体育活动目标而主动的设计、执行最合适的实现目标为主要任务4、简述团队的定义及团队的特点定义:团队是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四个特点:成员之间相互依存,成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团队以实现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团队队员对团队的成败负有责任5、试述体育活动中学习标定向者和成绩目标定向者在成就动机和行为方面的差异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和成绩定向目标定向的学生在看待

7、成功、运动目的、运动攻击性行为以及云顶快乐感方面差别很大。体育活动中目标定向的不同会导致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态度、信念、行为、情趣、注意、焦虑等方面的不同。6、试述合理目标设置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2、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3、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4、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5、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6、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7、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第三章1、何谓运动兴趣,运动兴趣有哪些品质定义:运送兴趣是人民积极的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品质:运动兴趣的

8、倾向性运动兴趣的广泛性运动兴趣的稳定性运送兴趣的效能2、试述运动兴趣的分类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性趣和精神性趣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以分为直接运动兴趣和间接运动兴趣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以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分为有兴趣、乐趣和志趣3、影响运送兴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运动需要的满足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4、运动内容的新奇性和适应性4、成功体验的获得5、融洽的师生关系4、什么是运动动机?可以分为哪几类?定义:运动动机是指运动目标引发,推动学生参与学习与身体锻炼的活动。运动动机分类: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5、运动

9、动机有哪些功能1、发功功能2、选择功能3、强化功能4、维持功能6、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1、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2、提高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3、适当开展竞争积极组织合作4、及时反馈肯定评价5、端正体育态度第四章1、简述Weiner用来归因的三个维度的名称以及每个维度的分类1、内外源维度:据此可把导致成败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1 、稳定性维度:据此可以把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性的原因和不稳定性的原因、可控制的维度:根据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还可以分为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2、什么是协变性原则?请举例说明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任务是的成绩

10、来解释或预测及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一致时会把他归于内部原因,这种现象就称作协变性原则。举例:当某个运动员打败一个在网球比赛中每个人都输给他时,他肯定会把自己的胜利归于诸如能力,水平高等内部原因。而一个人在某次测验中得了满分并了解到每个人都能得到满分时就会把它归于外部原因,这是进行归因的逻辑模式。3、4、影响运动归因的主要元素有哪些?内部因素:1、个体特征2、成就特征3、自我效能感4、性别5、年龄外部因素:1、社会文化背景特征2、运动项目特征3、训练年限4、比赛结果5、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请分别举例说明1、进行积极反馈2、增加成

11、功的体验3、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4、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5、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7、谨慎的比较个体之间的差异8、实事求是第五章1、简述体育活动与认知、情绪、人格、应激等的关系认知。1、体育活动与认知过程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但不能被看做因果关系。2、体育活动与认知过程的关系在不同年龄人权的身上不同的体现3、不同的锻炼项目,运动负荷及坚持年限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也不尽相同。4、体育活动还能延缓或预防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5、体育活动对正常人群和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也不相同情绪。1、体育活动的抗抑郁效能2、体育活动降低焦虑的效能2、体育活动提高主观幸福感3、体育活动的特殊情绪体验人格。1

12、、体育活动对某些人格特质的改变2、体育活动对自尊的维护应激。1、体育活动对应激具有积极作用2、体育关系与应对方式的影响3、体育活动与防御机制的研究2、影响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有哪些?(一)、个人因素1、人口统计学变量2、个人生理状况3、个人行为4、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1) (二)、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2、物理环境3、体育活动的特征3、请描述并比较关于体育锻炼行为的几种理念、健康信念模式,该模型认为,健康行为来自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他的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健康的个人信念,这些新棉信念着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2) 、合理性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该礼物认为,锻炼

13、行为是个体对某一种健康威胁所做出的反应。(3) 、控制点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要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出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4)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是一种能力自我评价的理论,七最终目的是达到对行为行为干预。(5) 、跨理论模型,跨理论模型是认知、行为和时间等三方面来综合考虑行为的变化过程,不同类型的认知在锻炼行为改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重要性也不同。4、探讨采取怎样的手段才能帮助个体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目前采用的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1、一对一的方式2、小群体干预3、社区范围的活动4、政策干预提高体育活动坚持性的行为控制策略:1、制定切实

14、可行的活动行为2、与活动者共同设定有弹性的目标2、将长期目标分解成多个短期目标、重视自我效能的建设4、提供可能观察的进展报告5、给活动者提供具体的奖励6、认识与控制环境刺激、防止旧病复发5、比较积极性成瘾者与消极性锻炼成瘾者的特征从归因的角度解释,积极锻炼成瘾的人能够控制锻炼行为,而消极锻炼行为成瘾的人容易受锻炼行为的控制。1、什么是应激?结合体育运动应该如何理解应激的概念?应激一词原是物理概念,在工业上的运用,指某种外力作用于物体而产生的反应变化。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为应激,又成为紧张。2、什么是唤醒?其主要表现有哪些?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

15、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有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唤醒的三种表现:脑电唤醒;行为唤醒;植物性唤醒。3、什么是焦虑、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1)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次年改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色彩的情绪状态。(2)特质焦虑是指不同的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里的特征部分。(1) 状态焦虑则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情绪反应。4、简述驱力理论是如何解释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驱力理论提示,在技能学习的初期应尽可量消除不必要的压力,使学生或运动员在较低的

16、唤醒水平来提高正确动作的优势,已达到加快学习速度的目的。5、什么是U型假说?技能的复杂程度与个体差异对唤醒水平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倒U假说认为,由于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度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美好的方向改善。当唤醒水平超过中度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投稿将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或成绩的下降。一般来说,运动技能越复杂,其适应的唤醒水平就相对越低;与最佳唤醒水平更为密切的个性因素是特质焦虑和性格内外向性。6、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环境因素1、比赛的重要程度:通常,比赛的规模越大,对于运动员来说就越重要,所引起的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水平也就会越高。比赛规模的大小与比赛等级的高低,参赛队伍的范围和数量、同场竞技运动选手的多寡等要素有关。2、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从胜负的角度来看,竞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