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40755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昆阳之战 D.官渡之战2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3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 A.控制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 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4下列各项中,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 ) 三顾茅庐 联孙抗曹 挟天子以令诸侯 成都称帝 A. B. C. D.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6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南方生产工

2、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7蜀国当时比较发达的产业是 ( ) A.制瓷业 B.造船业 C.冶铁业 D.丝织业8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 ) A.盘庚迁殷 B.周平王迁都洛邑 C.孝文帝迁都洛阳 D.刘备迁都成都9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使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D.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10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 C.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D.

3、北方民族大融合11在三国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 ) A.东鳀 B.琉球 C.夷洲 D.扶桑12跟淝水之战无关的成语是 ( ) A. 草木皆兵 B. 击楫中流 C.投鞭断流 D.风声鹤唳13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开始于 ( ) A. 东汉末年 B.西晋初年 C.前秦时期 D.南朝时期14前秦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氐 B.鲜卑 C.羯 D.匈奴15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下列哪种历史现象相关?() A.佛教兴起B.民族融合C.民族歧视D.农民起义16下列关于顾恺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精于绘画,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B.对绘画理论有精深研究 C.主张画人物要“以形传神” D.现存画作有摹本女

4、史箴图和兰亭序17.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 A.数学著作 B.天文著作 C.农学著作 D.地理学著作18.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那一政权管辖( ) A.魏 B.蜀 C.吴 D.西晋19. 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 ) A.龙门石窟的雕塑 B.云冈石窟的浮雕 C.王羲之的书法 D.顾恺之的绘画20.我国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 ) 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西晋时期21.要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建筑名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情况就要阅读(

5、 ) A.齐民要术 B.史记 C.三国志 D.水经注22.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23.现代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为纪念祖冲之哪一方面的成就( ) A. 天文学 B. 数学 C. 地理学 D.医学24.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出现同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关系( ) A.社会稳定 B. 佛教盛行 C.社会动荡 D.绘画发展25.南北朝时开凿的最著名的石窟是 ( )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莫高窟 麦积山石窟 A. B. C. D

6、.二、材料解析题(22分)26(9分)阅读下列材料: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请回答:(1)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2分)(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2分)(3)“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2分)(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3分)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

7、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引自资治通鉴请回答:(1)两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3分)(2)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3分)(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3分)(4)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2分)(5)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2分)三、简答题(22分)28东汉末年到两晋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哪些?各

8、有什么影响。你对这些战役的成败有何感想?(8分)2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条件、原因、表现、影响(14分)四、历史诊所(6分)30皮皮鲁:我很想知道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一些情况,你能告诉我吗?鲁西西:当然可以啦!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并在官渡之战取得胜利,200年,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操建魏,221年,孙权称帝建吴;222年诸葛亮建蜀,三国鼎立之势形成。你认为鲁西西回答的正确吗?如果有错误,请你告诉皮皮鲁准确的知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D 2、B 3、D 4、A 5、

9、D 6、C 7、D 8、C 9、C 10、D 11、C 12、B 13、A 14、A 15、B 16、D 17、C 18、B 19、C 20、B 21、D22、A 23、A 24、B 25、A 二、材料解析题:(22分)26(9分)(1)东汉,诸葛亮。(2)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 (3)200年,官渡大战。 (4)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取胜,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27(13分)(1)迁都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2)今山西大同 孝文帝 洛阳。(3)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4)鲜卑语;汉语(5)促进了我国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三、简答题:(22分)28(8分

10、)(1)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淝水之战使前秦统治迅速瓦解,北方陷入分裂状态,东晋乘机收复失地。(2)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有: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人民的支持;战争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法;29(14分)(1)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2)原因: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迁到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北方人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那时候,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3)表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变为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也推广到江南。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4)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四、历史诊所(6分)30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208年,赤壁之战;曹丕建魏;222年,孙权建吴;221年,刘备建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