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习题课.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40500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态变化习题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态变化习题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态变化习题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态变化习题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态变化习题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态变化习题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态变化习题课.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物态变化习题课一、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图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读做_,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读做_.解析:关于温度计的示数读数要分三步完成:首先弄清温度计的分度值;其次要正确判断液柱上表面的位置;然后正确读数。本题中,两温度计的分度值都是0.2 ,温度计甲的刻 度值上大下小,说明温度计甲的液柱上表面在0以上,位于3以上的第1小格处,则温度值为3+0.2=3.2。温度计乙 的刻度值上小下大,说明温度计乙的液柱上表面在0以下,位于0以下2大格4小格处,则温度值为-2+4(-0.2)= 2.8。 解答:温度计甲的示数为3.2 ,读做3.2摄氏度;温度计乙的示数为 2.8 ,读做零下2.8摄氏度(或负

2、2.8摄氏度)。 例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C、一点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1)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本题烧杯中的冰全部熔化之前温度不变(0);(2)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要继续吸热,两者缺一不可;(3)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本题中, 试管内冰的温度达到熔点后,由于和烧杯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故不能发生热传递,即试管中的冰不能吸热,所以不会熔化。正确答案应是C.例3、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

3、验过程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A、液体温度 B、液体表面积 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 D、液体的种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阴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个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 。(选填:“A”、“B”、“C”、“D”)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解析:题目给出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四个可能的因素,要探究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在问中,在烈日下和在阴凉处的温度不同,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A。在第问中,保持A、B、C三方面的因素不变,改变液体种类

4、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结论。解答: A 用同样的容器,取等量两种不同液体放在同一环境中观察,看这两种液体的蒸发速度,如果有一种液体先蒸发完,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与液体的种类有关。否则,无关。例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经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 房间壶嘴的上方 较多,判断出 房间的气温较高解析:“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白气”的多少与周围空气温度高低有关系,周围 空气温度越高,水蒸气越不容易液化,“白气”越少,故乙房间气温较高。解答:甲;“白气”;乙 例5、小丽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小丽实验中的错误是:_;_。(

5、2)小丽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4-5所示。则图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3) 小丽还观察到水在沸腾时要继续_ (选填“吸”或“放”)热。 解析:本题考察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液体沸腾时的情况。由图4-4可以知道小丽实验中的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读数时,视线没与温度计 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水在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于是就可以得出(2)的答案。液体在沸腾时要吸收热量。 解答:(1)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读数时,视线没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其他合理说法也可得分)(2)b

6、 、 a。 (3)吸例6、图中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珠或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 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3)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解析;要紧扣画线句中的关键词句: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珠气体变液 体液化(吸热),

7、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冰晶气态直接变成故态凝华(吸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固态变 液态熔化(放热);节水措施的方法很多,只要合理就行。 解答:(1)液化,凝华,熔化。(2)熔化。(3)用洗完米的水浇花,用洗完脚的水冲厕所。 二、综合练习1、某学生在测水的温度时,采用了如下几个步骤:取适当的温度计;等待几分钟;让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但没有接触容器壁和底;估计待测水的温度;201001020304050201001020304050按正确方法读数并记录。请按正确的实验操作程序,将步骤(只写序号)排列为是 。2、图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读做_;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读做_。3、体温计的读数如图所示

8、,其示数为 。4、图中的寒暑表的温度测量范围是 ,读数是 。 5、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A:_ B:_ C:_ D:_6、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时会 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7、饺子放在水中煮,怎么都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炸,过一会儿就会发黄甚至变焦。这一现象表明油的_比水高。8、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会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通过小镜子的反射来看清牙齿的内侧。医生把镜子烧一烧的目的是_。9、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属于升华的是

9、;其中、是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90100607010、(09年荆门)小华通过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给两杯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虽然继续加热,但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上升,它的读数是 。这说明 。 11、(09年齐齐哈尔市)关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夏天,吃冰棒解热利用了熔化吸热B、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C、用久的白炽灯内壁变黑是钨先升华后

10、凝华的结果D、北方的冬天,人们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12、在练习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5,若没有甩过之后又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6.5和38.5,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表显示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A、36.5和38.5 B、36.5和37.5 C、37.5和38.5 D、38.5和38.513、下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物质水水银酒精乙醚熔点039117114沸点1003577835A. 水温度计 B. 水银温度计 C. 酒精温度计 D. 乙醚温度计14、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

11、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15、把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倒置瓶口,用冷水浇瓶底,如图所示,则会看到( )A水又重新沸腾B水停止沸腾C水迅速蒸发D水温急剧下降至室温 16、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17、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B、室外的热空气向玻璃加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18、(09年福建省安溪县)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 D、凝华、液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