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农村小学中段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40426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农村小学中段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课题“农村小学中段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课题“农村小学中段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课题“农村小学中段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课题“农村小学中段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农村小学中段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农村小学中段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研究报告.doc(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津区级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中段数学学习学困生个案研究”研究报告重庆市江津区课题“农村小学中段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研究报告重庆市江津区圣泉学校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一)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们课堂常规较差,缺乏良好的课堂学习的习惯,上课的有效注意力较差,易分神、多动;作业时有拖拉现象,字迹潦草,正确率较低,效果差;课前准备不足,缺乏基本的自学能力;计算习惯差等

2、等。本课题以三、四年级几名学困生为实验样本,运用观察、调查、统计、实践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具体原因,因材施教,恢复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力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益的探讨。(二)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来看从本校学生数学成绩调查中发现:一年级的不及格率为2%,二年级的不及格率为0%,三年级的不及格率为4.2%,四年级的不及格率为14%,五年级的不及格率为16%,六年级的不及格率为14%。从上述的数据中不难发现,学困生从低段到高段在不断的增加, 折射出教师在对于学困生分析与转化方面的手脚无措,教师虽明白对学困生的教育的重要性,但其转化率极

3、低。如不能改变这种现状,则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方针将成为空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如果在中段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取得突破,并得以推广,对低年级有着引领的作用,对高年级有着发展性作用,这对于推进全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和历史意义。(三)从数学观的角度来看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正确和到位,他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记数、算帐有用,不了解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看到了数学

4、工具性浅显的一面,而数学工具性更深层次的一面,以及数学的人文性,学生的认识十分肤浅。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四)从新课标来看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课题从中段学困生入手,以一切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

5、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符合课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理论基础与依据(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学习者的背景知识与先前经验建构新知,它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有效构建。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二)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类存在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与自然观察者智能。这八种智能只是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

6、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他认为教育应该激发每一个人潜在的智能,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主张教师应从多方面评价、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来设计和改进教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三)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着眼于受教育者以及社会的长远发展,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四)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

7、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三、相关概念界定小学中段,指小学三、四年级。学困,指学习上有障碍,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数学学习学困生,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学困生中较为严重的是连续得低分的学生。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个案研究,是指针对一个人的偏差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此过程须透过各种方式及管道搜集资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适当辅导策略,协助改善问题,以增进个人适应。四、

8、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认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我国对学习困难的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才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

9、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本课题组成员一

10、致认为,他们对学困生的研究还有不到的地方,比如:对各学段的学困生的操作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还缺乏对各学段学困生的转化的进一步研究。五、研究内容与目标(一)研究内容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2、因材施教的应用研究;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里包括从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们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

11、动、积极进步的表现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

12、,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二)课题研究目标1、总体目标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饱尝学习成功的乐趣,使他们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信心、磨练意志,发展

13、能力,坚实地迈向成功。2、具体目标(1)在学困生成因基础上,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2)根据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3)争取转化成功,使其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六、研究对象与范围研究对象:本校三、四年级数学学习学困生共四名。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数学学困生研究的已有成果、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为课题研究的经验借鉴。 个案研究法。在教育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

14、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调查、比较法。切实调查学生在实验的初始状态及实验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认真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朝着实验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事与愿违,并及时调控。 经验总结法。根据专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数学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八、课题研究措施与过程(一)成立课题小组组 长:张 川 全面负责和管理课题研究工作组 员:杨勋莲 负责三年级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丁昭阳 负责四年级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李继平 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

15、 张 莉 负责学生、家长、老师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工作 参研教师:杜小琴、谢亭、李大辉、胡维、王名辉(二)借鉴有关研究成果,学习有关教育理论1.教育管理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2.心理学理论: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3.哲学理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4.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能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而且提出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三)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自身、学校、家庭及社会因素根据陶行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思想,我们首先必须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透视,这才是对症下药的关键。通过平时观察、调查分析、个案研究等方法研究,我们认为形成“学困生”的原因如下:1、自身因素(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为父母和老师学习,这样的同学大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恳求”下才来学习的。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