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张晓艳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403271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张晓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张晓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张晓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张晓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张晓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张晓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张晓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案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上强小学 张晓艳【设计理念】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结合第三学段对学生阅读的要求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本课的设计重在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入境、悟情、明理,启发学生善读生活这本书,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教学目标】1.朗读与默读课文,理解父亲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2.能从课文的故事中得到教育,在生活中加强道德自律。

2、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我”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父亲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体验情境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钓鱼的启示,一起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月色迷人的晚上,作者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是什么事呢?(指名让学生概述前3自然段的内容,老师伺机板书:钓鱼)3.过渡:对啊,在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那如诗如画的小湖边,我和父亲钓鱼。谁来说说,我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我的心情如何?(启发学生找出关键句进行品读,课件显示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

3、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练读随机指导:“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到了你的惊喜”“一条大鱼摆在你的面前,你会发出怎样的一声啊呢?”【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实现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教学的无缝连接,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加深了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进入本文所描述的情景之中,为下面的内容学习打好情感和内容的铺垫,获得审美的享受。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又积累了规范化的语言,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同时的体现。过渡:钓到鱼使得我和父亲都非常得意,(板书:得意)但是当父亲坚持要放鱼时,“我”的心情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学习第4-9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句子

4、中能体会到作者心情的变化。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情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句子中能体会到作者心情的变化。2.学生交流“我”的心情,随机指导朗读。(适时板书:急切、伤心、依依不舍)3.父亲喜爱这条鱼吗?从哪里看出来?理解: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好一会儿”体会到什么?“得”是什么意思?请为父亲的话加上提示语。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 )地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设计意图】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一练习既有利于启发学生深入地思考父亲的心理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又有利于锻炼

5、学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的能力。语文味就在这品词品句中升腾、飘荡。4.师:父亲要求“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掉,“我”最终也将鱼放掉了。在这平静的夜晚,在这宁静的湖边,难道“我”的内心也那么的平静吗?假如可以商量的话,“我”和父亲会发生哪些对话呢?下面由老师来演“儿子”,哪位同学来演“父亲”呢?(预设:当“父亲”要求“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时,“儿子”以各种理由请求父亲改变主意。如:“我很喜欢这条大鱼”,“只差两个小时就开放捕捞鲈鱼了”,“现在没有别人看见”,“您不是也非常喜欢这条鱼吗?”,“父亲”则设法教育“儿子”。最后可以说:“谢谢父亲的教育,我这就将鱼放回去。”)【设计意图】新

6、型的语文课堂应力避繁琐细致地分析讲解课文,这一设计具有整合教学内容、深化理解的作用,学生的角色表演中自然引用文中语言,从而达到将文本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语言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三、深化理解,领会道理过渡:因为我早知道父亲的态度是不容争辩的。也许,当时我并不理解父亲要我放鱼的全部用意,那么父亲到底想告诉我什么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0自然段。1.学生范读。2.师:知道父亲想说什么吗?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你对这个句子有什么不理解的吗?)通过提问,用换词法理解:(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2)道德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的问

7、题,( 做 )起来却很难。(1、2组与3、4组分别对读以上的句子,加深理解)师:以钓鱼这件事为例,“是”“非”分别是什么?(板书:道德)【设计意图】这里一方面体现面向全体的思想,因为对中下生而言“是”“非”“实践”这些词的真正含义都是生疏的,几个词加在一起就更加云里雾里了;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会用换词法理解词语。3.父亲说得对啊,实践道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许多诱惑人的“鱼”,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学生说话)4.理解启示师:同学们,当你们在人生旅中遇到诱惑人的“鱼”时,你能抵挡住诱惑吗?说实话,我们不一定有勇气和力量“抵挡诱惑”,这勇气和力量怎样才能培

8、养呢?(生读)“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个长句的关键词是?(板书:勇气、力量)引读:(1)钓鱼这件事给我留下启示就是?(读)(2)这是“我”34年才深刻地领悟到的道理?(读)(3)让我们把这个启示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吧?(读)【设计意图】理解“鱼”的含义是一个难点,但因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将生活与文本链接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降低了理解的梯度。现通过排比式的激情朗读,通过有层次的朗读,使文章的中心句深深地烙在孩了们的心中,成为学生的行为指南,促进学生的道德自律。四、拓展延伸,养育美德感悟生活:每一个人的成长总是从无知

9、开始的,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和教训之后我们才深刻地领会到某个道理,才一步步的成长起来。这样,挫折和教训便成了你人生进步的阶梯。在你成长的道路中,哪件事情曾给你难忘的启示呢?请你说一说。【设计意图】这段话的启发性很强,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进一步将课文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五、作业将刚才说话的内容写到日记里去,学习课文的写法,既有对事情的记叙,又要点明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设计意图】阅读和表达是语文的两大重任。实践证明,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六、附:板书设计13、钓鱼 的 启示 钓鱼:得意实践道德 (难) 放鱼:急切、伤心、依依不舍 获得勇气、力量 (不难)【设计意图】这个板书包含“钓鱼”“放鱼”和“启示”这三部分内容,是全文内容的简缩。更可贵的是将“钓鱼”事件与所得“启示”进行了有机的关联,从板书中很明显地看出:钓鱼和放鱼的心情变化说明道德实践的“难”,但只要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就“不难”了。板书以“不难”结束,给人以正面的引导,鼓舞人的信心。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