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内容.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403292 上传时间:2024-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园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园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园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内容.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内容一、幼儿园幼儿的身心安全防护与救助(一)幼儿身体安全防护与救助幼儿身体安全防护与救助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具体分为:“自我保护”、“在家、外出安全”、“玩具安全”、“用电、火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着装安全”等。具体如下所述。1.自我保护(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不从楼梯扶手往下滑,不做爬窗、扒窗、跳楼梯、玩门、从高处往下跳等危险的动作。(2)教育幼儿在运动或游戏时应听老师的安排,遵守纪律,有序活动,避免互相追打、乱跑、碰撞。(3)教育幼儿知道自己的姓名、园名、家长姓名、家长单位、家长住址、电话,并会清楚表达,紧急情况下知道如何保护自己。(4)

2、教育幼儿不随意轻信陌生人的话,未经允许不跟陌生人走,更不能让陌生人碰自己的身体,告诉孩子,只有家长、医生、护士才能触摸他(她)的身体,如果陌生人要这么做,一定要尽快逃开。2.在家安全(1)教育孩子单独在家时,听到敲门声不随意开门。(2)教育幼儿在家不自己动手反锁门,不玩煤气、炉火、打火机、开水壶、饮水机、药品等危险物品。3.外出安全(1)到野外旅行或散步时,不得随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虫,更不应该放入口中,以防意外。(2)到公共场所参观游览,外出散步或户外活动时,教育幼儿不去建筑工地等危险的地方,听老师(或者大人)的话,不得随便离开集体,有事告诉老师(或者大人)。4.玩具安全(1)早在80年代,我

3、国GB6675玩具安全规定了严格的玩具使用说明及标识的标准要求,必须标明生产厂名称、厂址、商标、适用年龄段、安全警示语、维护保养方法、执行标准号、产品合格证等。(2)教育幼儿不要随身携带玩具及锐利的器具来园,更不应把它放在口、鼻、耳中,防止异物入体,以防伤害。(3)教育幼儿不能拿玩具和同伴打闹。(4)幼儿园利用自然物和废旧材料制作的玩具应是无毒、安全、卫生的,杜绝使用易碎、易燃和泡沫塑料等废旧材料,确保幼儿生命安全。5.电、火、水安全(1)要向幼儿讲解和宣传安全知识,让幼儿懂得玩火、玩电、玩水的危害,教育幼儿要远离变压器、电源、火源、河(湖)边,以防止意外事故。(2)引导幼儿了解消防栓、灭火器

4、的用途,知道幼儿园的安全通道出口;教育幼儿养成到公共场所注意观察消防标志和疏散方向的习惯;知道各种报警电话,懂得如何报警。6.交通安全教育幼儿在没有成人带领的情况下不能自己过马路。过马路时,应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不在马路上停留和玩耍,上街走路靠右边走。7.饮食安全(1)注意饮食卫生,教育幼儿不吃路边小吃,不吃“三无食品”,懂得要吃卫生的食品。(2)懂得饭前便后要洗手等卫生习惯知识。(3)教育幼儿吃饭时不讲话、玩耍,以防噎着、烫伤;饭后不能做剧烈活动。(4)教育幼儿不喝生水,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8.着装安全(1)便于幼儿活动。服装的大小应合身,便于幼儿的活动玩耍;服装的造型应简洁明快,服装

5、可以宽松些,以免影响幼儿血液循环和生长发育,使幼儿活动受到阻碍。(2)便于幼儿自己穿脱。(3)适于幼儿集体生活。(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安全防护与救助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验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幼儿就会痛苦,受到压抑,负性情绪潜藏于幼儿的内心,形成无意识。随着幼儿的成长,再次遇到挫折时,潜藏的负性情绪被现实所激活,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可见,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幼儿心理健康的安全防护与救助,应考虑的幼儿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及幼儿心理健康状况。

6、1.环境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安全防护与救助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逐渐走出家庭,生活环境越来越广阔。当然外面的环境与家庭小环境还是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应让幼儿逐步适应环境,不断熟悉、了解、适应幼儿园、青少年宫、图书馆、公园、商场等环境。2.人际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安全防护与救助随着幼儿生活环境的扩大,他们面临的人际关系也就越来越复杂,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等。人际关系处理的恰当,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安全防护与救助。(1)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对于增进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很有价值,在日常活动中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体验共同活动的乐趣,正确认识、感知

7、与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望,初步学会人际交往技能。(2)学会互助、合作与分享。幼儿需要通过人际交往认识、体验、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应指导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分享,在交往中养成友好、合作、宽松、热情的心理品质。(3)恰当的自我评价。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反应幼儿对自己在环境中所处地位的认识和评价自身的能力的价值观念,在其个性形成中占重要地位。3.学习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安全防护与救助幼儿入园之后,学习就是幼儿的一大任务了。有些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或者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而产生了学习困难,因此,必须加强针对性教育。4.情绪情感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安全防护与

8、救助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的安全防护与救助的一个重要内容。幼儿健康的行为与他们是否以积极恰当的方式认识、分析及交流情绪情感有密切关系。(1)丰富幼儿情绪体验,学会控制情绪,培养积极情绪。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教会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动的哪些要求合理,哪些要求不合理,引导他们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语言和活动等方式表达情绪,培养如快乐、高兴、满足等积极情绪。(2)合理发泄不良情绪。首先,要引导幼儿倾诉心声,化解烦恼;其次,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从不愉快的事情上转移到新奇、有趣的事情上来;最后,给幼儿一个具体空间,一定的时间,适度的宣泄一下,情绪自然会好转。5.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安全防护与

9、救助幼儿心理健康的安全防护与救助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密切相关,对于幼儿来说,行为习惯主要指生活、卫生习惯和文化礼貌习惯。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优质的文明礼貌习惯,有益于幼儿身体健康。(1)建立科学、规律的日常生活习惯。即培养幼儿的良好睡眠、盥洗、饮食、排便以及室内外活动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的集体活动能按照一定的生活规律进行转运,维持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平衡。(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用自己的茶杯和手帕、不挖鼻孔与耳朵、不啃指甲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培养优质的文明礼貌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习惯一旦形成,用不着借助记忆就能很容易很自然的发生作用。”美国教育家艾德勒也说过:“教育不是旨在形成任何各种各样的习惯,而仅仅在于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的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其文明礼貌习惯。第一,帮助幼儿培养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意识;第二,善于抓住教育时机;第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第四,帮助幼儿掌握必要的文明礼貌常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