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垕生平之考证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403007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汤垕生平之考证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汤垕生平之考证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汤垕生平之考证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汤垕生平之考证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汤垕生平之考证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汤垕生平之考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汤垕生平之考证(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汤垕生平之考证.txt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你在看别人的同时,你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要走好明天的路,必须记住昨天走过的路,思索今天正在走着的路.121元代汤生平之考证元代汤生平之考证美国 周永昭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目的为重新对元代初期之书画鉴赏家及收藏家汤 生平之考证及与其同时文人往来之情形。 因此, 本文除了藉用地方志、 文集、 诗集及书画题跋等为佐证之外, 同时也将汤父亲汤炳龙之背景, 与其他宋末元初文人、 画家之交往, 及对汤仕途之影响作进一步研究。 本论文之结论则定汤约生于1250年代中期,而卒于1310年代中期;乃确定汤活跃于元代初

2、期,且旅居杭州多年,最后移居且卒于北京。汤撰有二书,现仅存画鉴一书。此书对了解元初绘画发展及收藏品味具有重要贡献.关键词 汤 汤炳龙 保母碑 绍兴兰亭书院一 序言汤,一位元初绘画鉴赏收藏家,因其唯一存世的著作画鉴而得名, 但在中国美术史上却是长期被忽略的人物。 直到20世纪末期, 他才被美术史学者所提及。 1270年代, 汤历经南宋与蒙元之间的政治变动, 1280年代末叶和1300年代初期之间, 他生活于文化荟萃、艺术活跃的江南,特别是杭州一带的文化氛围培养而激发了他的绘画品味。 近年学术研究认为, 杭州一带之骨董市场于南宋亡后显得异常活跃, 因此也带动了艺术收藏与鉴定的风潮. 元初, 艺术市

3、场之蓬勃、 绘画喜好之多元刺激了绘画鉴赏的发展。 汤与其他有名的鉴赏和收藏家同样被此一文化现象所激发, 于是撰书记载其所见所闻之绘画鉴赏状况。不仅如此, 汤还系统地整理了这些绘画资料, 并且于成书于1280年末叶和1300年之间的 画鉴 中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观念。 他所提出之观念对14世纪及其后的绘画发展之影响举足轻重, 进一步奠定了17世纪董其昌文人画论之基石. 笔者在本文中不仅研考汤之生卒年、 政治生涯及其与宋末文化遗老和元初重要人物之交往情形, 并且为故宫博物院 院刊 2004年第5期 总第115期122之于元初文学、 艺术领导人物中定位。 希望此项研究有助于了解汤所处的1314世纪之

4、艺术环境.于目前中国美术史研究领域里,对此时代的艺术环境与画鉴之清,不仅有助于对汤 的绘画观点与理论的了解, 同时也可调整我们对元代绘画发展的认识.画鉴 乃为了解汤氏所处时代艺术品味的重要资料, 且常为当今美术史家所引用.学者多半认为 画鉴 一书撰于1320至1340年间, 但是经过仔细地考证, 得知汤亡于1320年之前, 故其著作不可能于1320年后成书。 此长期以来之误解是来自对汤生平之误定而造成的. 本文重新考证汤之生平, 并藉之对其撰书时个人的状况与社会之环境有更深的了解.有关汤生平之资料文献极少, 于地方志上有些关于他的记载, 但多半是附属其父亲汤炳龙之下的. 汤炳龙于元初文人社交圈

5、里享有诗名, 他的社交关系成为汤进入杭州上流社会之管道。因此,为了理解汤之家庭和社会背景是如何影响其艺术观点的,我们首先必须对汤炳龙的生平及其对汤之影响有所认识. 在此, 笔者将讨论汤炳龙及其与元初重要文人之往来;之后,再探讨汤之生平及其政治生涯。二 汤炳龙之生平记载汤炳龙之最早资料为至顺镇江志卷一八:汤炳龙,山阳人,汤逢龙弟,逢龙为淮安路税务提领。其先为宝应,后迁于京口。炳龙任庆元市舶提举司,尤擅于文.明清之地方志和现代研究资料中也有关于汤炳龙的记载。例如元人传记资料索引1:汤炳龙,字子文,号北村,丹阳人, 父。尝官庆元市舶提举。学问该博,善谈论,诗歌甚工。年八十二犹存.嘉庆丹徒县志 云 2

6、:汤炳龙,字子文,其先山阳人。居京口,辟庆元市舶提举。学问该博,善谈论,四书五经皆有传注.尤深于 易 ,诗歌甚工.晚自号北村老民,所著曰 北村诗集 ,年八十余卒。子 为绍兴路兰亭书院山长,终都护府官属.汤炳龙一生居于家乡山阳时间不长,从史料记载得知,他因市舶提举司之职务于1 王德毅: 元人传记资料索记 册三,页1403,19791982年,台北。2 清 嘉庆丹徒县志 卷二二 “ 儒林”;顾嗣立: 元诗选三集 页92,中华书局,1987年。123元代汤生平之考证1270年代后期迁至庆元 (即浙江宁波) , 也就是自1270年代后期有关汤炳龙之社交活动之记载始逐渐频繁.例如戴表元于剡源文集 “ 汤

7、子文诗序” 里便提及与汤炳龙于庆元和杭州相遇 1:丹阳汤子文官余州时,余方为民万山中,势不得相往来。而子文数数以诗见交,余重谢其意而心贤之。阔绝十五年,以为子文去而翱翔江湖之上,当已执士大夫之,乘客卿之车而开通侯之封久矣。辛卯孟春忽邂逅钱塘逆旅?南宋亡后, 如戴表元等许多文人雅士均迁至庆元, 而此时汤炳龙正仕于当地. 从戴氏此文中得知他与汤氏即于1270年代结识于庆元, 而汤氏于1291年间已居杭州 2。汤氏另一友人俞德邻 (卒于1293年) 于其 佩韦斋集 中也提及汤氏调升至提刑 3。俞德邻为杭州县丞苏志 (约活动于1290和1300年代) 撰文 “ 梦牛亭记, 其中提及俞氏和苏氏之结识源自

8、汤炳龙之牵引。 记文与戴表元之 汤子文诗序 中记载于1291年春与汤炳龙相遇于杭州相吻合 4。 另外画家兼诗人郭畀 (12881335年) 于1308年春初客旅杭州时, 亦数逢汤炳龙, 且称汤氏 “ 同知 (四品官) ” 5。 杭州士人马臻 (12541311年之后) 也曾于汤炳龙之画作题款上尊称汤氏 “ 同知” 6。 同知极可能是汤炳龙于元代最后之官位 7。尽管汤炳龙仕元,但他仍与许多南宋遗老往来,特别是定居于杭州时,曾于其居旁设 “ 读易精舍 讲课, 同时也邀其他文人参与, 其中以仇远 (12471328年之后) 和盛彪 (活跃于1290至1310年代间) 为主。 此两人曾于元延四年 (1

9、317年) 于汤氏之1 元戴表元: 剡源文集 卷九, 四库全书 册1194,页114115。2 孙侯: 戴剡源年谱 页33,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至元二十八年,居于庆元 (今宁波)之戴表元述及其与汤炳龙结识于15年前 (即南宋德或景元年间) 。此相逢可能缘自鲜于枢之集会。3 清曹庭栋编著: 宋百家诗存 ,页一九,乾隆六年 (1741年) 。4 元俞德邻: 佩韦斋集 ,收于 文渊阁四库全书 册1186,页6566。5 元郭畀: 客杭日记 , 知不足斋丛书 ,中华书局,1989年.6 元马臻: 霞外诗集 ,见于 历代画家诗文集 页336,台北学生书局,19701973年。有关马臻生平研究,请

10、参阅孙克宽: 虞集与元朝南方道士 ,收于John Langlois主编:China U nder M ongol Rule,普林斯顿大学,1981年。7 郭畀于1308年旅居杭州时,汤炳龙为68岁,很可能已辞官退休。同知乃为汤氏退休前之官位。故宫博物院 院刊 2004年第5期 总第115期124精舍讲学 1。 汤炳龙与此二人之结识可能为鲜于枢 (12571302年) 之故。 盛彪为鲜于枢之子讲学, 且与龚开和马臻为友, 而龚氏和马氏也同时与汤炳龙往来 2。 不只是这些文人, 从许多文集中显示, 汤炳龙于文人和官僚之间相当活跃;而他之交游, 无形地对汤之眼界、 文化熏陶和仕元皆有间接之影响 3。

11、三 汤炳龙与绘画之关系从现存之汤炳龙的诗作来看, 有一些为画上之题跋, 其中包括与其同时代的高克恭和赵孟之画作。现略举数例如下:1至治二年(1322年)题江参(10901138年) 百牛图 4诗云5:我本山阳田舍叟,家有淮南数千亩。江南倦客老不归,此田都为势家有.犹记少年学牧时,去时日出归日西。我生衣食仰此辈,爱之过于百里奚。今辛苦耕砚席,无处卖文长绝食。1 见元仇远: 山村遗集 之附录,页19a22a。虽然汤炳龙设其 “ 读易精舍”之确切年代不可考,但由于1300年代初期 (大德年间) ,汤炳龙仍任官职,不太可能设立精舍讲学,其精舍应设于其辞官之后.根据汤炳龙 (当时岁为69) 写于1319

12、年 (延 六年) 之题款指出其书斋名为 “ 读易斋”,但未提及精舍一事 (见于清代鲍廷博添加于 四朝闻见录 之附录) 。由此推论,汤炳龙于其书斋旁设立精舍 (或用其书斋为精舍) 讲学时为1310年代早期,1319年时已停止精舍讲学活动。元代,南方文人于书斋中或附近讲学极为普遍 (劳延光, “ Southern Chinese Scholar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Early Yuan:Som e Prelim inary Rem arks,”China U nder M ongol Rule,1981年) 。2 元庙官制 卷三,页25b26a;元马臻

13、: 霞外诗集 卷七,页8b。3 元方回: 桐江续集 ;元唐元: 筠轩集 卷一,页5;元方凤: 村雅棠遗稿 ;元马臻: 霞外诗集 .从这些文人之著作中可得知汤炳龙与一些杭州文人仕绅往来,例如:柳贯、张 、郭麟孙和林景熙。4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一幅江参 百牛图 ,是否为汤炳龙所题之图,尚有待考证 (高居翰: 中国古画索引 ,加州柏克莱大学,1980年) 。5 清顾嗣立编著: 元诗选三集 ,页93.125元代汤生平之考证卷中邂逅黑牡丹,相逢喜是曾相识。负郭无须二顷田,一 栗角能几钱.数口之家便可饱,要如此图知何年.平生富贵非所愿,城府近来尤可厌.何时倒乘牛背眠东风,胜如仰看宣明面。2. 题元人莫昌

14、 松竹梅图 1莫昌 (生卒年不详) , 字景行、 维贤, 杭州人 2。 其与汤炳龙之结识约于汤氏移杭至元末年之后(1290年代) 。莫昌之名未记载于汤之画鉴 、夏文彦之图绘宝鉴 或杭州府志 .其名只存于陶宗仪之书史会要 ,陶氏称其“ 书家善隶体”。汤炳龙之两题跋中道出莫昌擅松竹梅。 其诗如下 3:一客风流云水际,两侯潇洒雪 时。如今三友交情密,不到岁寒人不知。除了松竹之题材, 石渠宝笈中记有莫昌之山水画,可见莫昌是书家也是画家 4.3。 题高克恭(12481310年) 夜山图夜山图今已不存,只留有题跋文献记载 5。根据史料,此画乃高克恭为李士略(曾任江浙行省之照磨) 作于至元三十一年 (1294年) 6. 虽然李士略生平未有详载, 但从 夜山图 上之题跋可看出他与许多名人仕绅往来. 除了汤炳龙之外, 尚有二十多家1 北京故宫藏有一幅传莫昌之 西湖草堂图 ,徐邦达认为是明人之仿作 (见徐邦达: 古书画伪讹考辨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 。另外,鲜于枢之书法,Adm onitions to the Im perial Censors, 上有莫昌写于1352年 (顺帝至正十二年) 之题跋 (R。H arrist and W en 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