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研究.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40142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研究的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并伴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并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重要、最有力的内部动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兴趣和认识、情感相联系,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越浓厚。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2、乐之者” ,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而长期以来,学校的教育受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指导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偏离了党的教育方针,造成了学校教育中诸多因素的不协调,学生学习兴趣日趋下降。学校内的生活单调乏味,教学方法的呆板,扼杀了儿童的好奇心;课堂上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抹杀了儿童乐于思考的天性,“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成堆的作业,让孩子无法去接触快乐;不断的测验考试,让孩子成天埋于书堆之中。这些传统的教育带给孩子们的只有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带给老师的是成天的批改作业,而无心去注意孩子的个性及兴趣。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传统的“应试教育”

3、在经历了时间和实践的洗涤之后,终于被“素质教育”这一股全新的力量所击败。孩子们不在是天天被埋在书本堆中,也不是只认识书本说教就可以的了,他们需要的是放下沉重的包袱,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好,学得快乐。从而有效的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因

4、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从古至今,广大的中外学者、语文学科的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研究。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不但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专业知识能否更全面的掌握,因此,对学生的语文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中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持和提高。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起来就轻松愉快,感知效率就高,认知心理、情性心理也会和谐共进,思维也最积极、最有效。学生对学习本身所怀有的积极情感体验,能促

5、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华裔科学家杨振宁也曾说过:“成功的秘诀是兴趣。”语文教学是科学、是艺术。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展示教学的魅力,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尽量优化教材,优化方法,创设情境,寓教于趣,以趣促思,使学生以良好的认知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自觉地去阅读、探索和钻研,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语文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接触、认识、掌握语言文字工具和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新问题不断出现和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

6、习成功的催化剂。因此,重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培养,必将使教师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让语文学习在今天仍能成为学生的最爱。其具体目标是:1、加深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2、解决部分家长、教师和学生本人都忧虑的不爱学语文的问题。3、大大提高语文学习的容量和节奏,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4、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淀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四、课题研究理论的依据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7、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学科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影响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哪些?2、教师个人素质修养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作用。3、课堂教学激趣的方式与手段的研究。4、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影响的研究。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调查法 主要指搜集,从那

8、些就近的、容易找到的材料着手,根据研究的需要,寻找那些分散在各处、不易得到的资料。使用现代教育网络搜索,快速查找、获取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在平时经常注意积累和搜集各种文献资料,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2、教学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试图运用国内外一些教育理论来解释和解决教材教法问题,广搜博采,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大量具体材料经验。 重视语文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重视教学反思,重视学习过程的和谐。 3、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新一轮课改 提出“教师即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等等概念。教师,应当拥有教学研究的能力,应当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我们做此课题研究,要求实验教师积累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及

9、时进行分析反思,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促进教师提高研究能力,努力做研究型的教师。 七、课题研究原则 1、目标性原则。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在学段目标下形成生成亮点,内涵丰富的语文学习信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人文素养的积极发展。 2、个性化原则。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教师要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个性,找到自己学习的最佳切入点。 3、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建立新型的学生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开放性原则。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广泛涉猎多方面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并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八、

10、课题研究实施途径: 1、根据各个年级的学生特点,课题组成员分组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拟定实验目标,方法和实施计划。 2、根据计划设计实施方案,并在实验班进行实验。 3、课题组成员精心设计教案,并在课堂中搜集资料,将点滴生成情况整理成文。 4、及时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经验和存在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实验提供参考。 九、课题研究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为半年(2013年9月2014年1月),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92013.10)1、从本校本年级的实际出发,查阅资料,制订课题的研究方案,组建研究队伍,确定研究对象。2、课题申报,制订课题研究管理办法。3、召开开题会,培训参研人员。

11、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前测、分析和调研,撰写研究方案。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 (2013.112013.12)1、构建目标体系,设计内容,选择实验方法和途径。2、组织课题参研人员学习有关理论和相关精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1、召开专题研讨会,了解分析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2、将设计的目标、内容,按选择的途径和方法在实验班级中实施。成果形成:公开课、观摩课、课堂教学案例等。在实施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馈信息并撰写阶段研究总结和课题研究论文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3.122014.1)1、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调整、完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2、研究整理资料,将前几个阶段研究中的现象、事实、数据、经验和教训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升华为理性认识。3、总结研究成果,展示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十、课题研究预计取得成果1形成课型设计方案(教学案例)。2公开课、观摩课、经验论文、课堂教学案例。3教学实践论文、调查报告、课题总结报告、结题研讨会。4课型设计方案与教学论文评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