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习作教学模式.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399371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境式习作教学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情境式习作教学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情境式习作教学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情境式习作教学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情境式习作教学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境式习作教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境式习作教学模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境式习作教学模式一、情境式习作教学的定义情境式习作教学是以情境创设为手段,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具体的场景或境地,如让学生观察实物、欣赏表演、观看视频、收听广播等,在丰富多彩的形象观察中认识客观世界;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联想、想象,以此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情趣,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这种习作训练模式要求老师事先想好情境,并有针对性对情境加以组合或筛选。情境教育专家李吉林认为情境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当情境在课堂上以再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则要放下教师的架子,真真正正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发

2、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对学生从不同角度发表的观点和意见要给予肯定,不能为了满足这一堂课的习作要求而压抑学生的闪光点,要善于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阳光的灿烂,在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这种习作训练模式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问题,让学生有人可写,有话可说,有事可记,有感可发,从根本上克服作文内容空洞、单一、雷同、贫乏的通病,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叶圣陶先生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二、情境式习作教学的必要性1、可以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不出作文,关键在于

3、心中无“米”,传统的习作课使得学生紧张、害怕,无奈,大多学生面对题目手托下巴,眉头紧锁,感到无从下笔,从而采取应付的态度,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常会出现文不对题、老文常写、童真尽失的现象,语言也是干巴巴的,有的学生实在没有办法,就从一些作文参考书上模仿,甚至于复制,出现以假乱真的问题。于是,老师也是埋怨重重,而学生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呀,孩子们整天被“囚禁”在家里,校方,家长千个不放心,老师万个不安全。他们根本无法领略自然的斑斓色彩,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社会的真善美丑,何时观察?何处积累?又谈何找到习作之“米”呢?要解决“米”的问题,就要求老师在习作课上把生活的场景,生活的缩影、社会的多

4、个层面,借助多媒体或其它教具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环境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有话可写,有话要写,有写作的愿望,给他们架起一座从生活通往写作的桥梁,从而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写作的欲望,让学生感到“有米下锅”了,从而喜欢上习作课。2、可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传统式作文教学法着眼于让学生应付考试,偏重应试技能训练,往往是教师出题目,学生按要求作文,学生在素材的准备上,在生活的感受上,在思考的灵活性上都受到了限制,这些都压抑了学生身心发展,阻碍了学生的观察、感受、想象、思考、辨析、审美等能力,因而很难写出真实生动而丰富的东西,写出来的习作往往是千篇一律,缺少灵性、个性、创意

5、。情境式习作教学模式正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它是建立在“易、趣、活、实”的基础上,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因而,它较好的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辨析能力、探究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等。三、情境式习作教学的方法1、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与习作内容相应的氛围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场合产生的。创设习作情境,就要酝酿一个让学生可知可感的氛围,有效地产生情感共振,进入最佳的习作状态,如生活再现、电化教学等。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作文,对症下药,创设出合情

6、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体验,细致观察,在动口、动手、动脑、动笔中写出感情丰富的文章。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 (1)联系生活再现情境即把习作训练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进而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其对生活的体验,产生对情境的联想,加深对情境的感悟,达到运用或借助眼前再现的情境来表达的目的。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生活起居、日常琐事、人际交往等都可以拿来在课堂上再现。学生在观看到这一贴近自己生活实际的情境时,往往会比较兴奋,甚至会说:“我也遇到过这种事”,也可能会评论:“生活中的那种人太不受欢迎了,我绝不会像他那样自私”还可能恍然大悟:“原

7、来父母是那么辛苦呀”等等之类的话。 如果习作训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时,教师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和经验,使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在指导三年级上册第八组习作我的烦恼时,第一次指导时,我是让学生先回忆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烦恼,并引导他们从生活上、学习上等方面来说。结果学生大多说成绩不好被父母骂,想要买的东西家长不给买,这些小事也的确是他们的烦恼,但是如果把这作为写作的素材,又感觉缺少新意,学生的视野比较狭窄。因此,在我第二次进行指导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个这样的视频片段:上海一名学生陈某,因父母都是下岗职工,家庭环境差,但他的父母仍然咬紧牙关送陈某培优。从他二年级起,就送他

8、上培优班:语、数、外、武术、美术、音乐,总共有十来个班吧,前后花了二万多元,就是希望他长大后,能有份像样的工作,不会面临下岗。陈某的父母把家当成了教室的延伸,把孩子当成了实验室中的学习机器。面对父母的一番心血,陈某中能无奈的疲于奔命地穿梭于学校、补习处有一天,陈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爱妈妈,但同时我也恨妈妈,天天都是培优,我脑袋都要炸了。苍天呀,大地呀,哪位天使姐姐能赐给我一点点时间呀!我都要烦死了 当这个情境一出现时,学生那深有同感的神态已告诉了我,此时此刻,他们心中已有话可说了,接下来让学生动笔就容易多了。(2)借助实物展示情境实物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具,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

9、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展示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训练,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材料演示情境。如在指导三年级上册第五组习作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时,我先让学生课前进行准备,并在上一节口语交际课的基础上来展开习作的教学。课开始了,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大组,并根据他们边展示边演说的情况来打分,最后评选出综合得分,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纷纷抢着发言,但是说出来的内容大多为介绍传统的发展与特点,并没有谈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于是,我就自告奋勇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也来说说,等会你们也给老师来打打分,怎么样?”于是,我一边出

10、示中国结,一边向学生解说中国结的传统意义和象征意义,同时还围绕中国结讲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最后,我又讲了我与中国结的故事。通过我的参与,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给了学生习作内容的提示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展开说,学生的话匣子一打开,这就让习作的内容变得丰富多了,又何愁内容不充实呢?(3)选用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它激荡心灵,抚慰情绪,对渲染情境而言,确实不可多得。音乐也是用来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的。把音乐与习作教学沟通起来,就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为习作教学的展开取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级教师于漪说过

11、:“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的艺术境界感受它、欣赏它。”教师可以根据习作内容要表达的情感,选择相应的音乐来烘托气氛,从而使学生沉浸在音乐的美感中时,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加深理解。如在指导写一种植物习作时,先播放红梅赞歌曲,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回想,梅花的特点,并展开来说它的精神,通过由表及里的方式,从而联系到其它的植物,让学生不仅写出这种植物和特点,还写出它的内在的美。(4)扮演角色体会情境小学生都有活泼、好动、喜欢玩的天性,如果能将这一特点在习作课上与有趣的表演结合起来,那么学生的兴趣自然很高,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进行角色体验,就可以更深入地体会每角色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同时通过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12、淡化了教师的说教、讲授,重视了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也减轻了知识技能的训练,注重了学生对角色的表现;淡化了教学的结果,关注了教学的愉悦过程,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新理念。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各种角色体验,让他们体验人际间的真情与关怀,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体验合作和交往的重要性,体验一个个成功后的幸福、失败后的悔恨沮丧等等。如在家里,让他们当个好儿子好女儿,好孙女好孙子,给妈妈洗脚,给爸爸捶背,当奶奶的眼镜,当爷爷的拐杖,星期天我让妈妈下岗休息等等;在社会上,可以让学生当一次小记者,当一回小交警,作一回小调查员;在学校里,让他们做一天值日生,当一回主持人。由于小学生好奇

13、心强,喜欢新奇的事物,又善于模仿,让他们进行多种角色体验,既满足了他们的这种心理,又解放了他们的手、脚、嘴等,符合了学生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而且还是一个没有压力的作业,因此,学生都乐于参与。在角色体验中,学生也不知不觉地轻松地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在指导四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习作时,由于1937年所发生的事情距离学生现在的生活较远,仅仅通过照片,学生是无法体会到照片上那个孤独的小孩子的悲惨境遇的,怎样更有效地指导这节习作课呢?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搜索了一些当时的背景资料,并制作成幻灯片,同时配上音乐,在播放课件时,我问学生:“谁愿意把自己当作照片中的小孩?”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想要上台表演,于是,我

14、选了一个表情丰富的学生,并且要求他在边看幻灯片时边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刚开始,学生的语言还比较高涨,可是,慢慢地随着一幅幅悲惨的镜头的出现,他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说到最后,他竟然哭了。因为我也在一旁不断地告诉他在每天他的不幸遭遇,父母在战争中双亡,他成了孤儿,他的家园被摧毁了,天黑了,他无家可归了当时这堂习作课下来,对比全班的作品,只有这个参与角色体验的学生写出来的感情最深,表达得最充分,这正是进行了角色体验的效果。2、有效指导(1)引导观察,研究“情境”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观察能力。因此,不仅是在情境习作课上,在课下我也常常教育学生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因为细致的观察能让学生从中获

15、得感知,从中积累经验,掌握规律,而提高观察能力的前提是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自觉、积极地进行观察。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尽理选取一些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并引导他们作细致地观察。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过程、结果都是考虑的因素,都要加以分析,因为它们往往是叙述故事,描写场景,刻画人物必然涉及的重点。同时,当多个场面汇集在一起的时候,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筛选,以选取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情感,最能引起读者产生共鸣的情境来写。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学习用具“书包”时,我先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按照形状、大小、色彩、结构、用途的观察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合理的想象,

16、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进行具体的描述,鼓励学生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优美的词语,描写书包的特点。写书包的用途时,我特别强调学生要写想象中的爽朗的笑声给人带来欢乐,从而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我让学生运用迁移法,观察不同的事物,如:工艺品、文具盒、书桌、储钱罐等。(2)教给方法,举一反三 学生经过细致的观察,亲身的体验,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后。老师必须善于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选材,学会安排写作顺序。学会运用准确的语言文字,把所观察到的情境表达出来。除了写清情境中的内容外,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宽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层次,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开掘学生的思想深度,调和情感的浓度,使学生的习作染情。这就要求学生由现有情境展开联想与想象,想象是对情境的延伸、补充和丰富。它可以丰富故事内容,虚拟场面情节,充实人物思想,以达到虚实结合的目的,文章内容自然也就充实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