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以资源完全回收促进垃圾减量.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397832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北市以资源完全回收促进垃圾减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台北市以资源完全回收促进垃圾减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台北市以资源完全回收促进垃圾减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台北市以资源完全回收促进垃圾减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台北市以资源完全回收促进垃圾减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北市以资源完全回收促进垃圾减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北市以资源完全回收促进垃圾减量.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台北市以资源完全回收促进垃圾减量为根本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并建立物质循环型社会,寻求城市永续发展契机,台北市在2000年提出2020年“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环保愿景,希藉垃圾减量与资源回收措施,达到“焚化垃圾量极小化”、“资源回收量极大化”及“除天然灾害紧急状况下,不再以掩埋方式处理废弃物”的目标,并陆续推动“垃圾费随袋征收”、“家户厨余回收”等垃圾减量措施,及“废家具”、“焚化底渣”、“厨余”、“沟泥沟土”、“灾害废弃物”再利用等资源回收措施。因垃圾费随袋征收后市民配合垃圾减量与资源回收成效极佳,台北市在2010年年底前已达成上述目标,目前并积极推动中。台北市垃圾回收车台北市位于中国台湾岛

2、北部,面积271.8平方公里,目前人口数约263万人,约占台湾总人口数12%,人口密度台湾第一。台北地图由于人口大量集中造成垃圾量逐渐增加,台北市很早就面临垃圾问题,每天有近四千公吨垃圾需要处理,1985年之前台北市垃圾采露天堆置,形成基隆河旁的“内湖垃圾山”;1985年之后台北市开始采取卫生掩埋。福德坑垃圾掩埋场位于台北市文山区,1985年12月启用,1994年关场后,目前已复育为环保园区;山猪窟垃圾卫生掩埋场于1994年开场启用,以衔接福德坑垃圾掩埋场之处理工作,2010年底为配合市政府2010年零掩埋全回收政策,山猪窟垃圾卫生掩埋场转型为废弃物暂置场,遇有天灾则进行灾害废弃物分类物回收再

3、利用作业。台北市从1991年开始焚化处理,并确立“以焚化为主,掩埋为辅”之目标,目前非资源垃圾99%以上已采焚化处理,运作中的焚化厂共有三座:内湖、木栅和北投焚化厂。内湖垃圾焚化厂于1992年正式接管运转,设计处理量900 公吨日,木栅垃圾焚化厂于1995年3月正式接管营运,设计处理量1200公吨日,北投垃圾焚化厂于1999年5月正式接管运转,设计处理量1800公吨日,三厂目前均正常运转中。台北三大垃圾焚化厂为了减轻焚化厂的处理压力,台北市1992年即开始推动资源垃圾回收,当时因垃圾采落地收运,全市有3765个垃圾集中点,环境极为脏乱。为予解决,台北市自1997年实施“垃圾不落地”及“三合一资

4、源回收计划”,规定市民必须将垃圾直接交给垃圾车收运,采取定时、定点、定线清运垃圾方式,方便市民将“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与“垃圾清运”一次完成,实施后已有效改善市容及资源回收方便性。垃圾费是“污染者付费”的一环,台北市自1991年开始征收,原来随自来水费征收(每度用水加收新台币4元),但因用水量与垃圾量无关,市民少丢垃圾不会少付费,更缺少垃圾减量诱因。推动垃圾费随袋征收后,改由市民向环保局购买专用垃圾袋清理垃圾,环保局并免费回收资源垃圾。这样,丢多少垃圾,付多少钱,垃圾愈少,缴费愈少,不但符合公平正义原则,更可鼓励市民减少垃圾量及回收资源垃圾。专用垃圾袋在198712月“垃圾费随袋征收”这项

5、议题尚未引起广泛讨论时,民众赞成与反对的比相差多,都在四成左右,但从20007月之后,赞成或支持这项政策的民众就始终维持在七成以上;而反对的民众则明显地到三成以下。民众意见变化台北市在2000年7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实施前,台北市家户垃圾量为每人每日1.12公斤,目前为0.39公斤,已减少了65%;资源回收率也从实施前之2.4%,增加到目前的44.0%,市民垃圾费负担也由1999年的每户每月144元减至去年的51元,享受到垃圾费负担减轻的好处。台北市户均垃圾量年变化图台北市年资源回收率统计图台北市专用垃圾袋目前共有七种尺寸,民众在台北市一般传统商店及连锁超市、超商都可买到:垃圾袋

6、规格一览表针对没有依照规定进行垃圾分类的民众,市政府会开出新台币1,2006,000元的罚单,检举奖金则为罚款的20%;针对伪造专用垃圾袋者,除可以罚款新台币1,000万元外,并移送法办可处27年徒刑;贩卖伪造垃圾袋者,除可以罚款新台币310万元外,并移送法办可处17年徒刑;检举伪袋制造的民众最高奖金为新台币50万元。台北市因推动垃圾费随袋征收并荣获“区域环境科学组织”颁赠2001年亚洲废弃物管理杰出奖,获得国际社会的肯定。2011年亚洲废弃物管理杰出奖垃圾费随袋征收后,市民要求免费回收厨余,为回收资源,市府顺应趋势,规划家户厨余回收工作,逐步扩大回收区域,并自2003年12月26日起全面回收

7、家户厨余。台北市厨余分为“养猪厨余”与“堆肥厨余”2类回收,并采用最经济的回收机具,方便市民分类排出厨余。2008年平均每日已可回收到186公吨厨余,所回收之堆肥厨余均委托合格堆肥厂制成肥料后再利用于农业;养猪厨余则变卖给合格养猪户,经高温蒸煮破碎后养猪,减少了15%家户垃圾不需再进入焚化厂处理。养猪厨余垃圾回收示意市府于1 2区设置5 2处限时收受垃圾点,代收一般垃圾及资源回收物(含厨余),目前台北市资源垃圾回收时间及回收项目为:周一、周五:废纸、干净旧衣物、干净塑料袋等平面类物品 + 厨余周二、周四、周六:干净保丽龙、一般瓶罐、废弃家电等立体类物品 + 厨余周三、周日:不做任何垃圾清运与回

8、收为建设台北市为永续发展之绿色生态都市,台北市透过推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小区绿美化、保存自然,环保小区化、环保教育、全回收、零掩埋等策略,期达到能源回收、资源回收、生物多样性等永续目标,其中“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是台北市重点工作,已在2010年达成这个愿景。台北市年度资源回收成果表全回收、零掩埋是希望将废弃物全部采用回收方式处理,包括回收物质与能源,并且除了天然灾害紧急状况外,平时不使用掩埋场掩埋处理废弃物。其主要策略有8项,包括:(1) 抑制伪造专用垃圾袋,持续加强垃圾减量与资源回收之倡导教育(2) 执行资源垃圾强制分类回收(3) 推广餐厅、市场有机废弃物回收及再利用(4) 废家具修护

9、及大型废弃物破碎回收再利用(5) 推动区域合作处理垃圾以减少掩埋容积(6) 灾害废弃物分类处理回收再利用(7) 无法回收物质之废弃物进行热能回收(8) 焚化灰渣筛选、分类、固化、熔融、再利用透过这些策略的规划与执行,逐步增加资源回收项目与数量,减少焚化与掩埋垃圾量,最后达到“资源回收量极大化”,“焚化垃圾量极小化”,“掩埋垃圾量为零”的终极目标。旧家具回收为达到这些目标,台北市除随袋征收与厨余回收外,并自2002年开始管制生垃圾不得掩埋处理;2003年台北市运用垃圾减量后的焚化炉余裕量与邻近的基隆市合作处理垃圾,由台北市代基隆市焚化垃圾,基隆市则代台北市处理焚化底渣,藉由焚化后垃圾体积减少,两

10、市都得到节省掩埋容积的好处,合作18个月,各替对方处理113,522公吨废弃物,台北市节省了约12万立方公尺的掩埋容积;自2005年10月开始将原本须掩埋处理之焚化底渣,经过妥善处理后再利用为道路级配料,不再掩埋处理;2007年开始办理沟泥沟土筛分处理后再利用为工程填方及植栽用土,沟泥沟土已不再掩埋处理。焚化底渣再利用台北市因台风频仍,为尽速清理灾害废弃物,整顿市容,自2005年开始灾害废弃物均先清除至掩埋场暂存及进行分类,分类完成的废弃物则分类运出掩埋场进行再利用,目前台北市仍须掩埋处理之废弃物仅剩“焚化飞灰稳定化物”1项,台北市现正与水泥厂及陶瓷业者试验焚化飞灰水洗后再利用于制作水泥及轻骨材技术验证。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台北市山猪窟掩埋场的使用量由1994年开场时的每日掩埋2,501公吨,减少到2008年平均的每日55公吨,掩埋处理量减少了97.8%,预计可如期达成“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愿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