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教育局家访指南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396056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河口市教育局家访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老河口市教育局家访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老河口市教育局家访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老河口市教育局家访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河口市教育局家访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河口市教育局家访指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小学家访培训资料老河口市教育局“课外访万家”活动指南一、家访前1、调查研究。家访前,做好调查,针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2、目的明确。家访前,要明确目的,通过家访明确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3、计划周到。制定家访的对象、时间、内容、路线等。合理安排时间,事先与家长打好招呼,取得家长的同意,以防空跑。设计好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和需要了解的问题,做到谈话有针对性。二、家访内容1、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纪律、思想品德等表现或偶发事件。2、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情况。3、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如个性特点、情绪变化、劳动表现、生活作风等。4、与家长协商共

2、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5、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6、联络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感情。7、宣传教育的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三、家访提示1、教师在家访前必须对被家访学生的家长职业、年龄和家庭关系情况等都要有所了解。2、家访前必须征得家长同意,尊重家长和学生的隐私。3、教师进行家访一律不得要求家长接送。4、家访时须避开吃饭时间,以免引起误会。5、家访工作中不得接受家长钱、物。6、家访时老师要与家长做认真、细致、耐心的交流,提高家访工作的实效性。7、家访后,教师要认真总结,找出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加强下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四、家访时的“四忌四

3、宜”宜多鼓励,忌告状式家访。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是双向性活动,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宜多启发,忌武断妄下结论。宜平等尊重,忌居高临下,横加指责五、工具1.相机拍照。 2.笔记本,进行记录。 3.访问卷。第七小学家访培训资料教师家访的谈话技巧“家访”是中小学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家访”的教师,无不希望能与家长推心置腹地交谈,其同研究改进对学生的教育。为此,教师必须掌握“家访”谈话的艺术。否则,就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不但不能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密切师生关系,反而会导致

4、家长对教师产生一种不信任情绪,给以后的工作增添困难。下面我们结合“家访”实践,探讨一下“家访”谈话的技巧。l、在校内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师工作,是“家访”成功的前提。在学生心目中,教师除了应是称职的教师外,还必须具备两条最起码的优点:负责、公道。所以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为“家访”的成功奠定基础。由此观之,很难想象一个平时不认真工作,对学生极不负责的教师在“家访”中会受到欢迎。因为,学生常常在家中毫无顾忌地谈论老师,对教师会谈得更多,而且他们对一个老师的某种评价,都是从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来的。因而家长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孩子感情、观点的影响。也就是说,当你还未踏入学生家门时,学生家长已对

5、你有了先入之见。对你的到来,或者喜形于色,热情款待;或者心怀戒意,不冷不热,有的甚至会讽言相讥,拒之门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不懂谈话艺术的教师,很难获得“家访”的成功。2、明确“家访”目的,突出谈话重点。“家访”的目的通常为: (1)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 (2)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家庭教育状况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3)和家长一起研究和改进对学生的教育。以上三点就一次具体的家访来说是应有所侧重的。和以上三点目的相适应,“家访”谈话内容也相应地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以教师独自形式介绍学生在校近况;以教师发问,家长解说的形式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等;以双方交谈形式研究改进对学生

6、的教育。教师的每次“家访”目的都有不同,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或谈学习情况,或谈纪律情况,或谈劳动情况,因此在有限的“家访”时间内必须精心组织谈话内容,务求重点突出,达到“家访”的目的。对一次综合性家访应分清主次,掌握好先谈什么,后谈什么,对目的比较单纯的“家访”则可开门见山,提出话题。如:“您的孩子在绘画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我这次来主要想跟你谈一谈如何培养孩子绘画才能的问题。”3、善于把握谈话的主动权。“家访”谈话不是随意交谈。“家访”谈话从总体上看,有主动被动之分。教师是谈话的发起者,教师又是谈话中目的明确、预先有准备的一方,因此,在“家访”谈话中,教师自然占主动地位。家长一方对谈话事先无准

7、备,对教师的具体来意不十分清楚,在谈话中,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提供教师指定方向的信息,承诺配合教师协同教育孩子,因此,在“家访”中居被动地位。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在进行“家访”时,就应努力而巧妙地控制整个谈话内容,有条不紊地转变话题。你在使用谈话“主导权”时,一定要表现出对家长的尊重,要鼓励和启发家长谈你感兴趣的情况。万一家长谈话离题,你也不要生硬地把话题拉回来,要耐心地先听他讲,从中捕捉拉回话题的好时机。研究改进学生教育时,哪怕你早已成竹在胸,也要以谦虚的态度先征求家长的意见,看家长是不是有更妙的办法。若家长一时拿不出什么办法来时,你才好拿出自己的主意,用商量的口气问家长好不好,不要

8、用命令式的口气。4、不卑不亢,保持教师的尊严。无论家长的社会地位如何高,他们在你面前,都只是家长而已。你和他们的关系也只是家长和教师的关系。因此不要有自卑感;访问那些经济状况较差,社会地位不高,文化修养较低的家长时,你要努力表现出自己的真诚坦率和对对方的尊重,从而增加他们对你的信赖程度。记得一位教师初访某学生家庭时,见客厅里有两位年纪相仿的成年男子,她凭与学生容貌相似的程度,向其中一位说道:“我是某某的教师老师。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你就是某某的父亲。”对方点头称是。另一位则指着学生父亲插言道:“他还是我们的长。”教师微微一笑,答道:“这一点我早从学生登记表,中知道了。不过,我这次来可是找学生的父

9、亲的。”巧妙的回答,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家长平等的地位上,接下来,她侃佩而谈,毫不拘谨,博得了家长的敬意。5、强调在教育学生方面校方与家长无利害冲突。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常为孩子护短。和这类家长谈及学生的过失时,很容易出现不和谐的气氛。这时,你就要强调,在促使孩子上进方面,校方与家长无利害冲突可言。如果在对孩子的教育观点及对孩子某些言行的评价上存在分歧,教师应千方百计地争取家长,协同步调,争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配合。对屡教不改,过失严重并触犯校纪的学生,也要预先就使家长认识到:采取这种教育手段是迫不得已的,从学生成长的总体上看也是有益的。6、努力表现出自己的称职。能通过谈话使家长认识到这一点,他

10、就会信任你,对你言听计从。你要抓住“家访”这个机会,表现出你对学生的热爱。为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而由衷喜悦,为他们的一时退步而痛心疾首。要表现出你对学生的熟悉:谈起班级情况来头头是道,对学生的性格、德智体美发展水平、优缺点了如指掌,向家长介绍学生情况时从不失实多要表现出你驾驭班级的能力多要让家长觉得你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永远是充满信心,从容镇定。不可借“家访”诉苦、告状,要家长“评理”,那样你就等于承认自己的无能和软弱,势必使家长怀疑你的能力,不再积极配合你的工作。 7、顾及谈话的影响。“家访”谈话时,有些家长唯恐有孩子在场教师不能畅所欲言,常借故将孩子打发出去。而有些学生担心老师说自己

11、的过头话,总想在场“监听”或在场外“窃听”。遇到这种情况,你不如坦率地向家长表示希望孩子留下,一起谈。并不是你所掌握的全部情况都要转达给家长,特别是对后进学生,你可以“多报喜,少报忧”,精心选择你的谈话素材。孩子已改正的错误,未经落实的情况或者你已经答应学生不再告诉家长的情况,绝不要再谈。当你发现自己的话有可能导致家长体罚孩子时,要尽力使家长打消这个念头,防止学生对你产生怨恨,使师生关系更为紧张。谈话涉及到其他学生时,态度也要慎重,切莫言过其实,因为你的谈话可能会传到有关学生及家长耳中,这样既降低你的威信,也不利于争取家长,帮助学生。8把学生的进步归功于家长,后进归于自己。主动为学生后进承担责

12、任,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诚然,学生的进步中包含着教师许多辛勤的汗水;学生后进的原因也极为复杂,不一定都要由教师承担主要责任。对此,通情达理的家长心里也十分清楚。但你这么讲,会使家长深感你的为人谦虚和责任感强。相反,一旦学生有显著进步或获特别荣誉,你便炫耀自己的栽培之功,家长嘴上会迎合你,内心却可能是不快的。对后进学生一味强调其天赋差,“根子不正”;甚至把责任全部推卸给家长,只能伤害家长的自尊心,损害你的形象。9、谈话要落脚到研究和改进学生教育上。“家访”重要的不在于谈论学生的昨天和今天,而在于如何使他有一个灿烂的明天。在“家访”谈话中介绍学生在体育或艺术方面表现出的特殊才能,是为了和家长一起谋求发展学生才能的条件,介绍学生最近以来令人忧虑的表现,是为了使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寻找促使学生转变的措施。所以任何一次“家访”都要落脚到研究和改进学生的教育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